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佩兰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皮肤病性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华医学会-欧莱雅 中国人健康皮肤/毛发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皮肤
  • 2篇皮肤颜色
  • 2篇紫外线
  • 1篇对苯二胺
  • 1篇色素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 1篇皮肤接触
  • 1篇皮肤老化
  • 1篇皮肤屏障
  • 1篇皮肤屏障功能
  • 1篇细胞
  • 1篇免疫
  • 1篇免疫抑制
  • 1篇剂量反应关系
  • 1篇健康成人
  • 1篇光损伤
  • 1篇二胺
  • 1篇辅助细胞

机构

  • 5篇上海市皮肤病...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北京宝洁技术...

作者

  • 5篇王学民
  • 5篇吴佩兰
  • 5篇周玉田
  • 3篇袁超
  • 3篇林银芬
  • 2篇杨丽洁
  • 2篇程英
  • 1篇李宁
  • 1篇谈益妹
  • 1篇陈继莺
  • 1篇温海
  • 1篇袁肖海
  • 1篇刘娜
  • 1篇孙丕文
  • 1篇陈力

传媒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毒理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皮肤对紫外线红斑反应敏感度的季节因素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比较春夏秋冬4个季节不同部位皮肤对紫外线红斑反应的敏感性,了解皮肤紫外线红斑反应敏感度的影响因素。方法:春夏秋冬4个季节分别在40名受试者的前臂伸侧(曝光部位)和上臂屈侧(非曝光部位)使用中波紫外线(UVB)(181.44、140.40、88.56、56.16mJ)及长波紫外线(UVA)+UVB(13.49J/364.80mJ,9.91J/273.60mJ,6.62J/190.00mJ,4.45J/125.40mJ)各4个剂量进行照射。照射前及照射后10min、24h、48h、第7天、第14天进行临床评分和使用Mexameter(皮肤黑素和血红素测定仪)进行检测,计算皮肤红斑指数改变率(EIR)。结果:①非曝光部位红斑反应强度在春季显著大于其他季节(P<0.05),与非曝光部位的四季皮肤基础色素情况完全一致,且具有相关性(P<0.05)。②春季和其他3个季节间曝光部位红斑反应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季中春季对紫外线红斑反应的敏感性最高。表皮中黑素含量会影响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
袁肖海王学民周玉田吴佩兰谈益妹袁超
关键词:紫外线色素皮肤
对苯二胺皮肤接触致敏的剂量反应关系被引量:8
2007年
陈继莺王学民周玉田林银芬杨丽洁程英吴佩兰
关键词:对苯二胺免疫抑制T辅助细胞树突状细胞
上海地区健康成人不同部位皮肤颜色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应用扫描反射比分光光度仪检测技术调查上海地区健康成人不同身体部位皮肤颜色的情况,并分析相应的影响因素。方法:用扫描反射比分光光度仪测量159名健康志愿者前额、眼角、鼻唇沟、颊部、手背、手腕、前臂伸侧、前臂屈侧、上臂内侧和臀部皮肤颜色。结果:皮肤颜色在不同部位有显著差异:最黑的部位是前额,最白的是上臂内侧;最红的是鼻唇沟,最不红的是上臂内侧。女性比男性更白,男性比女性更红。十个不同部位中,差异最大的是前额与上臂内侧,颜色最为接近的是手腕和前臂伸侧。结论:对曝光部位L*值影响最大的是日光曝露量和使用防晒霜频率;对曝光部位b*值影响最大的是使用防晒霜频率;对非曝光部位L*值、a*值和b*值影响最大的是皮肤光类型。
袁超温海王学民周玉田吴佩兰林银芬
关键词:皮肤颜色
光损伤后皮肤屏障功能在短期内的变化
观察皮肤在四种不同波长紫外线照射后24h内,皮肤色素屏障和水屏障功能改变情况。用四种不同波长紫外线对102名健康志愿者后背皮肤进行照射,在照射前、照射后6h和照射后24h,应用皮肤黑素和红色素测定仪、皮肤水分测定仪和经表...
袁超王学民杨丽洁吴佩兰李宁周玉田林银芬
关键词:光损伤
文献传递
日光对暴露皮肤颜色参数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比较不同日光暴露对皮肤颜色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市区和郊县10~70岁年龄段的女性,采用问卷调查日光暴露状况,皮肤色度仪测量皮肤的L值和b值,皮肤黑色素和血色素测量仪测量皮肤的黑色素值(melanin index,MI)。比较市区和郊县不同日光暴露状况颜色参数之间的差异。同时,分析随年龄增长,皮肤颜色参数的变化趋势以及各年龄段之间的差异。结果市区组和郊县组日光暴露状况30~7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郊县组各颜色参数均与年龄有较好的相关性,而市区组只有眼角的各颜色参数与年龄有相关性(P〈0.01)。随年龄增长,颜色参数从50~70岁市区组和郊县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郊县组,L值从10岁开始升高,30岁以后开始下降。前额、眼角和上臂外侧的L值青年段(20岁和30岁年龄段)与年长段(50岁、60岁和70岁年龄段)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颜色参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光暴露状况,眼角是日光暴露比较敏感的部位之一,随年龄增长颜色参数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刘娜王学民陈力孙丕文程英周玉田吴佩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