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中明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牙髓
  • 3篇牙髓干细胞
  • 3篇缺损
  • 3篇细胞
  • 3篇骨缺损
  • 3篇干细胞
  • 2篇牙槽
  • 2篇牙槽骨
  • 2篇牙槽骨缺损
  • 1篇动物骨
  • 1篇在家
  • 1篇实验兔
  • 1篇转化生长因子...
  • 1篇转化生长因子...
  • 1篇组织学
  • 1篇组织学观察
  • 1篇戊巴比妥
  • 1篇戊巴比妥钠
  • 1篇利多卡因
  • 1篇利多卡因麻醉

机构

  • 3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4篇吴中明
  • 3篇张晓莉

传媒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细胞与干...

年份

  • 4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戊巴比妥钠联合利多卡因麻醉在家兔引导骨组织再生实验中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观察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家兔引导骨组织再生模型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30只新西兰雄性白兔(2.0~2.7kg)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只,对照组给予质量分数3%戊巴比妥钠经耳缘静脉麻醉,观察组给予质量分数3%戊巴比妥钠经耳缘静脉联合利多卡因下颌骨术区局部麻醉,观察2组兔心率、呼吸频率、病死率、首次麻醉剂量维持时间和麻醉剂量追加次数。结果 观察组兔首次麻醉剂量维持时间[(47.3±1.4)min]明显长于对照组[(31.7±2.1)min](P〈0.05),心率[(165.4±2.0)次/min]、呼吸频率[(56.1±1.4)次/min]与对照组[(165.7±2.3)次/min、(55.8±0.9)次/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死亡2只(13.33%),麻醉剂量追加1次6只,追加2次7只,观察组无死亡兔,麻醉剂量追加1次13只,追加2次2只,2组麻醉后病死率和麻醉剂量追加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联合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可延长首次麻醉剂量维持时间。
买布拜木.买买提依明木合塔尔.霍加吴中明张晓莉
关键词:麻醉戊巴比妥钠利多卡因
牙髓干细胞在实验兔牙槽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索牙髓干细胞(DPSC)在兔牙槽骨缺损再生修复中的作用,为临床上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1)从新西兰幼兔(4周)前牙及磨牙牙髓组织中分离DPSC进行体外培养,测定细胞克隆形成率、抗Vimentin、抗CD44免疫组化染色,鉴定DPSC的增殖能力和多分化潜能的生物学特征。(2)16只实验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实验组两组,每组8只,均在动物下颌无牙区牙槽骨人工制备10 mm×4 mm×4 mm骨缺损区,其中空白组骨缺损区填入浸有PBS溶液的0.25 g Bio-oss骨粉,实验组加入1×108/L的DPSC及0.25 g Bio-oss骨粉;于术后第6周同期处死动物,无菌获取牙槽骨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骨涎蛋白(BSP)。组间图像平均光密度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 (1)原代培养的幼兔牙髓细胞多呈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少数纺锤形或多角形,光镜下传代培养的细胞形态特点与原代培养无明显差异;幼兔牙髓细胞体外多次传代仍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原代和次代克隆,免疫细胞化学对未经诱导的细胞进行表面标志物Vimentin、CD44鉴定,结果均为染色阳性。(2)术后6周,空白组HE染色可见少量红细胞,未见明显新骨生成,见少量成骨细胞;BSP免疫组化成弱阳性表现,图像平均光密度0.192±0.030。实验组HE染色提示炎性渗出明显吸收,可见新生骨组织,骨缺损区周围有大量成骨细胞,骨小梁较空白组致密,BSP免疫组化成强阳性表达,图像平均光密度0.258±0.035,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SC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可促进牙槽骨缺损修复再生。
吴中明木合塔尔.霍加买布拜木.买买提依明张晓莉
关键词:牙髓干细胞骨缺损
TGF-β3与牙髓干细胞联合Bio-oss骨粉在动物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索 TGF-β3与牙髓干细胞(DPSCs)联合 Bio-oss骨粉在兔牙槽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  方法:(1)从新西兰幼兔前牙及磨牙牙髓组织中分离 DPSCs进行体外培养(2)将24只实验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
吴中明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3牙髓干细胞牙槽骨缺损
牙髓干细胞在修复牙槽骨缺损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5
2015年
为探索牙髓干细胞(DPSCs)在兔牙槽骨缺损再生修复中的成骨效果,为临床上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采用从新西兰幼兔前牙及磨牙牙髓组织中分离DPSCs进行体外培养;16只实验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实验组两组,在动物下颌无牙区牙槽骨人工制备10 mm×4 mm×4 mm骨缺损,其中空白组骨缺损区填入浸有PBS溶液的0.25 g Bio-oss骨粉,实验组加入1×108/L的DPSCs和0.25 g Bio-oss骨粉;于术后第6周同期处死动物,无菌获取牙槽骨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骨涎蛋白(BSP)。结果显示:光镜下传代培养的细胞与原代培养的细胞形态基本一样,幼兔牙髓细胞具有体外多次传代增殖能力;术后6周,空白组纤维结缔组织较稀疏,牙槽嵴塌陷,唇舌侧牙槽骨凹陷吸收,HE染色可见少量红细胞,未见明显新骨生成,骨涎蛋白免疫组化成弱阳性表现。实验组牙槽骨缺损区愈合良好,牙槽嵴饱满,可见部分未吸收骨粉颗粒,被新生组织包裹,新生组织与骨缺损周围嵌入良好,上附有部分纤维结缔组织,唇舌侧牙槽骨未见明显凹陷,大部分牙槽嵴宽度及高度与邻牙基本相平,骨缺损区质地较韧,HE染色提示炎性渗出明显吸收,可见新生骨组织,骨缺损区周围有大量成骨细胞,骨小梁较空白组致密,骨涎蛋白免疫组化成强阳性表达,与空白组有明显差异。由此可知,牙髓干细胞有向成骨分化能力,促进牙槽骨缺损的修复。
吴中明木合塔尔.霍加买布拜木.买买提依明张晓莉
关键词:牙髓干细胞骨缺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