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永革

作品数:41 被引量:142H指数:7
供职机构:深圳市沙井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多层螺旋CT
  • 7篇X线
  • 7篇成像
  • 6篇体层摄影
  • 6篇体层摄影术
  • 6篇X线计算
  • 6篇X线计算机
  • 5篇多平面重建
  • 5篇影像
  • 5篇造影
  • 5篇肿瘤
  • 5篇膝关节
  • 5篇关节
  • 5篇CT诊断
  • 5篇磁共振
  • 4篇影像学
  • 4篇机体
  • 4篇计算机体层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多平面重建技...

机构

  • 30篇广州医学院
  • 8篇深圳市沙井人...
  • 6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41篇吕永革
  • 25篇杨茂洪
  • 25篇罗帝林
  • 18篇赵志清
  • 17篇专庆春
  • 14篇王建华
  • 12篇许朝璇
  • 10篇侯瑜
  • 10篇谭永良
  • 9篇黄春元
  • 9篇陈素云
  • 8篇吴冬
  • 8篇吴倩红
  • 6篇梁焕莲
  • 5篇郑锐标
  • 5篇莫金潮
  • 4篇叶定开
  • 4篇曾辉
  • 4篇王建华
  • 3篇吴冬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医药
  • 4篇中华实用诊断...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暨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煤炭工业...
  • 2篇吉林医学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原医刊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实用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5
  • 6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6
  • 4篇2005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数字化摄影与多层螺旋CT在足踝部骨折及脱位的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比较数字化摄影(DR)与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足踝部骨折及关节脱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52例足踝部骨折及脱位患者(男37例,女15例,年龄15~49岁)的DR及MSCT资料,并与手术或出院诊断对比,比较两者诊断骨折数量、关节脱位的区别,采用R统计软件Wilcoxon符号秩检验(Wilcoxon signed rank tes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2例MSCT结果与术后或出院诊断结果完全相符。MSCT诊断骨折172处,DR诊断骨折98处,两者在骨折诊断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1081,P<0.05);MSCT诊断关节脱位24例,DR诊断关节脱位16例,两者在关节脱位诊断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21,P<0.05)。MSCT纠正DR骨折诊断定位6例。结论:MSCT对足踝部骨折及关节脱位的诊断优于DR。DR应首选2个部位的检查。当DR诊断结果不明确或与临床症状不相符时应选择MSCT及多平面重建(MPR)检查,可避免漏诊及误诊。
吕永革谭永良莫金潮郑锐标叶定开吴冬罗帝林彭洒
关键词:数字化摄影多层螺旋CT骨折脱位
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诊断颅内脂肪瘤的价值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对颅内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颅内脂肪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颅内脂肪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多平面重建图像表现。结果:颅内脂肪瘤多层螺旋CT特征性表现为中线及附近的脂肪密度影,CT值-25~-120Hu,平均-61.6Hu,病灶边界清楚,无明显占位效应。多平面重建图像能清楚显示肿瘤形态、大小、合并的畸形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能全面、立体地显示病变特征。结论: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诊断颅内脂肪瘤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多平面重建技术可以任一平面重建图像,能与MRI相媲美,弥补了轴位CT图像的不足。
赵志清罗帝林吕永革王建华吴冬许朝璇杨茂洪郑可国
关键词:颅内脂肪瘤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
脑淀粉样血管病并脑出血的CT诊断与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所致脑出血的CT表现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总结15例脑淀粉样血管病(CAA)引起的脑出血患者的CT表现,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及最新病理学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CAA性脑出血有以下特征:多病灶,多形态,多脑叶,多次反复发作(新旧病灶交替),多位于脑皮质或皮髓质交界区,以颞顶枕额叶多见,血肿可破入脑室、蛛网膜下腔等。结论:CAA性脑出血有一定的CT表现特点及临床特点,总结其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与影像诊断。
专庆春吕永革赵志清王建华罗帝林杨茂洪候瑜
关键词:出血CT
高分辨率CT膝关节造影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关节造影(high resolution CT arthrography,HRCTA)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0例临床怀疑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病例,分别通过髌上囊或膝眼注入10mL复方泛影葡胺溶液进行关节内造影,再行HR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成像,从多角度观察正常半月板及异常半月板的造影表现。结果:50例中排除或不明确半月板损伤18例,诊断为半月板损伤32例,HRCTA表现为损伤部位可见水平、垂直、斜行直线状或曲线状高密度造影剂充填。32例病变半月板中,内侧半月板占14例,外侧半月板占18例;Ⅱ度损伤7例,其中前角损伤2例,体部损伤1例,后角损伤4例;Ⅲ度损伤25例,其中前角撕裂6例,体部撕裂5例,后角撕裂14例。结论:HRCTA在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为关节镜前筛查、制定治疗方案及术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作用。
吕永革陈智毅罗帝林叶定开郑锐标邓八妹李建胜杨茂洪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关节造影半月板
多层螺旋CT在颈部神经鞘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颈部神经鞘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比分析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颈部神经鞘瘤的MSCT的横断面及其多平面重建(MPR)表现。结果 30例神经鞘瘤中,位于颈动脉间隙22例,椎旁间隙肿瘤8例。MSCT平扫见肿块内密度均匀9例,其内表现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或均匀类囊样密度;密度不均匀21例,其软组织密度内可见更低密度影,并见2例高密度钙化。MSCT增强见肿块呈均匀明显强化9例;不均匀强化21例,病灶内可见增强部分呈斑驳样,形态不规则。结论 MSCT可以清晰地显示颈部肿瘤与邻近血管、椎间孔和椎管的关系,对颈部神经鞘瘤的定位及定性有重要价值。
吕永革专庆春黄春元许朝璇杨茂洪王建华罗帝林曾辉
关键词:多层螺旋CT颈部神经鞘瘤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表面阴影显示技术在茎突过长症候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及表面阴影显示法(SSD)对茎突过长症候群的诊断价值。方法参照文献对茎突长度的量度标准,回顾分析28例茎突X线过长症候群患者的茎突螺旋CT的MPR及SSD表现。结果本组28例茎突的MPR及SSD图像能清晰、完整地显示;具体表现为茎突过长、茎突增粗、茎突弯曲。结论螺旋CT的MPR及SSD图像能比常规茎突X线平片更直观地显示茎突的长度及形态,对茎突过长症候群的诊断起重要辅助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吕永革黄春元王建华许朝璇杨茂洪侯瑜罗帝林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成像多平面重建
多层螺旋CT多层面重建在诊断卵巢囊肿蒂扭转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诊断卵巢囊肿蒂扭转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图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5例多层螺旋CT均表现为卵巢囊性肿块,最大径为8.73 cm。囊壁增厚11例,无增厚4例,平均1.75 cm。增厚的囊肿壁呈非对称性,连续层面观察可见囊壁最厚处有条索状软组织密度的蒂部相连并延伸至一侧附件或一侧子宫角部,多平面重建能更清楚显示蒂部这一特征性表现。9例合并盆腔积液或腹腔积液。结论:卵巢囊肿蒂扭转具有特征性的多层螺旋CT表现,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在诊断卵巢囊肿蒂扭转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多平面重建可弥补轴位CT图像的不足。
赵志清罗帝林杨茂洪王建华吕永革专庆春吴倩红陈素云
关键词:卵巢囊肿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
23例胸骨原发性肿瘤影像学诊断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总结原发性胸骨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证实的23例原发性胸骨肿瘤患者X线胸片、CT及MRI影像资料,其中17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1例行X线胸片+CT检查。结果 1例X线胸片与CT均表现为骨性突起,与术后组织病理相符;17例行CT检查者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12例,混合性骨质破坏4例,骨性突起1例;其中软组织肿块9例,与组织病理相符14例;MRI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4例,混合性骨质破坏1例,软组织肿块2例,与术后组织病理相符2例。结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为原发性胸骨肿瘤主要影像学特征,影像学检查用于胸骨肿瘤术前诊断有较高价值。
吕永革谭永良专庆春梁焕莲吴倩红陈素云曾辉
关键词:胸骨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及CT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提高对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病人的临床症状和CT特征的认识及探讨其最佳CT复查的时间。方法:分析总结46例病人外伤后的各种临床症状和迟发性脑内血肿出现的特点以及第一次复查CT检查的时间。结果:46例病人的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持续加重,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大部分出现在脑白质或白质与灰质交界处,以颞叶及额、颞叶交界最多,占52%,额叶次之,占39%,均出现在外伤24h之后,以36h左右最多。结论:可疑有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的病人最佳CT复查时间为外伤后36h左右。对首次CT扫描未发现脑内血肿的病人,若临床症状持续或逐渐加重,应在外伤后36h左右甚至更早地复查CT,可避免漏诊并及早作进一步治疗。
吕永革刘顾岗魏建功黄春元王建华罗帝林
关键词:血肿计算机断层复查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增强扫描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分析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ultislice CTEnterog-raphy,MSCTE)增强扫描中的表现。方法选取30例正常体检者,扫描前30min内分3次口服浓度2.5%的甘露醇2000ml,并肌内注射20mg山莨菪碱(654-2)。然后静脉高压注入优维显100ml后行螺旋CT增强扫描,通过获取多期(20、40、60、120s)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图像,分别测量小肠各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肠壁与肠腔的CT值以及小肠系膜CT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小肠充盈均匀,肠腔与肠壁密度对比度好。同一期相中,小肠各段CT值无明显差异(P>0.05);小肠系膜CT值在各期相中无明显差异(P>0.05);小肠肠壁CT值在60s接近峰值,肠腔密度与肠壁密度对比度最佳。结论口服大剂量等渗甘露醇在MSCTE增强扫描中能较好地显示肠壁细微结构及较好地反映肠壁密度,于静脉早期(60S)显示肠壁增强效果最好。
专庆春吕永革莫金潮郑锐标吴冬梁焕莲赵志清许朝璇王建华
关键词:甘露醇小肠螺旋CT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