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志咏

作品数:63 被引量:196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航空宇航科学...
  • 10篇理学
  • 7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7篇三角翼
  • 12篇定常
  • 12篇非定常
  • 9篇气动
  • 9篇涡破裂
  • 8篇值模拟
  • 7篇数值模拟
  • 7篇流态
  • 6篇动特性
  • 6篇气动特性
  • 6篇前缘涡
  • 6篇机翼
  • 6篇非定常流
  • 6篇飞机
  • 5篇旋涡
  • 5篇双立尾
  • 5篇立尾
  • 5篇PIV
  • 4篇定常流动
  • 4篇抖振

机构

  • 63篇北京航空航天...
  • 4篇清华大学
  • 3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浙江水利水电...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燃气涡轮...
  • 1篇田纳西大学

作者

  • 63篇吕志咏
  • 10篇张明禄
  • 9篇祝立国
  • 9篇张华
  • 4篇曾友兵
  • 4篇张红武
  • 4篇张群锋
  • 4篇李东风
  • 3篇贾志刚
  • 3篇殷显峰
  • 3篇胡赞远
  • 3篇刘绍辉
  • 2篇钟德钰
  • 2篇高为民
  • 2篇张柏山
  • 2篇秦燕华
  • 2篇邹冰
  • 2篇张群峰
  • 2篇李椿萱
  • 2篇张华

传媒

  • 12篇航空学报
  • 9篇北京航空航天...
  • 6篇空气动力学学...
  • 6篇流体力学实验...
  • 6篇实验流体力学
  • 3篇水利学报
  • 3篇航空动力学报
  • 2篇力学学报
  • 2篇中国沙漠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北京力学会第...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航空计算技术
  • 1篇浙江水利水电...
  • 1篇推进技术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第四届全国流...
  • 1篇北京力学学会...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9篇2006
  • 2篇2005
  • 7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5篇2000
  • 3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3篇1990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掠翼身干扰区流动特性及改善措施研究被引量:9
2000年
利用流动显示及表面压力测量方法研究了后掠翼身干扰区的流动特性 ,并研究了用小边条等措施改善干扰区的流动特性的效果。结果表明 ,随着不同机翼后掠角、不同迎角及不同Re数对干扰区流动特性的影响 ,流态可以从一涡系变成多涡系 ,由定常变成非定常 ,而且在一定的Re数以后涡系会湍流化 ;翼身干扰区上游的的逆压梯度是导致边界层分离的物理原因 ,利用面积很小的边条可以降低干扰区局部的逆压梯度 ,可以导至干扰区的旋涡很弱 ,甚至不出现 。
张华吕志咏
关键词:旋涡后掠翼
三角翼破裂涡流的非定常特性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研究飞机的三角翼前缘涡破裂后,破裂涡流的非定常特性,在风洞中进行了75°后掠三角翼的动态测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三角翼翼面的压力脉动强度变化和翼面上前缘涡的流态是正相关的,在前缘涡破裂迎角区,上翼面的压力脉动强度最高达到33 Pa,抖振强度随迎角的变化趋势与上翼面的压力脉动随迎角的变化趋势相同.通过对压力信号的分析得出,三角翼翼面上的压力脉动主要是由破裂涡流中的螺旋波引起的,螺旋波产生了三角翼机翼抖振.
张明禄杨翊仁吕志咏
关键词:三角翼前缘涡涡破裂螺旋波抖振
应用PIV研究角区三维分离的附着奇点结构被引量:3
2007年
利用PIV测试技术从定量的角度实验证实了角区干扰马蹄涡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着有别于传统“分离奇点”的“附着奇点结构”,即对称面最上游的流线并非是从壁面向上抬起而从壁面“分离”,而是经由空间的一个奇点向壁面“附着”,从而表明表面油流显示中的渐进收拢线可能是附着线而非分离线,因而油流渐进收拢线只是分离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PIV实验结果还表明角区干扰马蹄涡存在着三种可能的附着奇点结构,三种附着奇点结构都满足奇点指数拓扑法则。
张华吕志咏
关键词:PIV
鸭翼双三角翼流态及气动力特性研究被引量:5
1994年
本文给出了鸭翼对双三角翼气动特性及涡的发展和破裂过程的影响,进而分析了鸭翼位置、平面形状对全机气动特性影响的机理,并提出了合理的鸭翼双三角翼布局形式。
吕志咏蔡为民马玉明
关键词:鸭翼双三角翼前缘涡流态机翼
绕丁坝流动结构实验研究被引量:18
2002年
利用流动显示和片光源技术 ,对绕丁坝的流动进行了实验研究 ,以便了解丁坝参数对流态的影响 .实验是在水槽中进行的 .发现在丁坝的上游会形成马蹄涡 ,在丁坝的背风面会形成卡门涡 .按雷诺Re数的大小可以把绕丁坝的流态分成4种类型 :定常单个马蹄涡、非定常单个马蹄涡、非定常双马蹄涡Ⅰ及非定常双马蹄涡Ⅱ .
张柏山吕志咏祝立国
关键词:丁坝流态马蹄涡水流
二维非定常分离准则探讨
1996年
利用奇点理论和连续方程证明,当坐标系与非定常分离点固结时,分离点应该是鞍型奇点。由此自然地导出了非定常分离准则。
吕志咏贾志刚
关键词:鞍点奇点空气动力学
后掠翼身交接区流动结构及参数影响研究被引量:9
2000年
在水槽中利用激光片光源及荧光素钠染色液显示方法 ,研究了圆柱、机翼与平板交接区及后掠圆柱、后掠机翼变迎角情况下的干扰流场结构、特性及参数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除Re数之外模型迎角、后掠角等参数对干扰区马蹄涡特性有很大影响。研究发现后掠圆柱及后掠机翼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一类既不同于马蹄涡也不同于卡门涡的空间稳定发展的三维旋涡系即背涡。讨论了干扰背涡产生的机制及其与马蹄涡的相互关系。
张华吕志咏
关键词:马蹄涡后掠角
黄河河口潮流和泥沙淤积过程数值分析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用有限元方法对黄河河口海域的潮流海洋动力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通过对典型时刻河口潮流流速矢量图和流速等值线分布图的分析计算,验证了黄河河口门外以及渤海湾和莱州湾交界点存在的两个高流速场;通过入海泥沙淤积厚度等值线平面分布及其变化过程、淤积厚度沿入海流路纵向的变化过程和海底典型高等线+1m,0m和-1m变化过程对河口海岸冲淤、海底变形过程进行了动态跟踪模拟和分析,所得结果与实测资料和遥感解译图像分析基本一致。
李东风张红武钟德钰吕志咏
关键词:河口冲淤过程数值模拟
上仰及小振幅振荡三角翼流动显示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为验证折合频率与无量纲频率对涡破裂点位置的影响,在北航大水洞用动态机构三角翼分别进行了不同折合频率k(k=α.C/2U∞)的上仰-停止运动及不同无量纲n(n=fC/U∞)的小振幅的俯仰振荡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迎角范围上仰时不同折合频率对涡破裂点位置有很大影响,如在破裂涡迎角范围,破裂点随迎角的变化曲线会出现山峰状;对于在破裂涡区作小振幅振荡的三角翼,无量纲频率n对破裂点位置变化也有很大影响。其中,无量纲频率n在1.0左右时为临界值。
刘绍辉张明禄吕志咏
关键词:俯仰振荡三角翼折合频率涡破裂
鸭翼布局中双立尾对全机气动及流场特性影响被引量:4
2001年
在战斗机先进气动布局研究中 ,双立尾位置的选择始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不适当的双立尾位置会给飞机纵横向气动特性带来严重的影响 .对一种鸭翼布局的飞机模型 ,按 3种不同的双立尾配置进行了气动力测量、流态显示 ,然后用PIV(ParticleImageVelocimetry)进行了不同迎角下的流场测量 .结果表明 :双立尾处于飞机内侧后置内移位置其最大升力系数具有最大值 .破裂过程及流场特性同无双立尾时的情况十分相似 ,进而说明双立尾同机翼涡的干扰主要是促进了涡的提早破裂 ,从而恶化了全机气动特性 .
吕志咏李建强秦燕华张华
关键词:双立尾气动特性粒子图像测速流场特性战斗机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