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峻峰
- 作品数:58 被引量:308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山市博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COL1A1基因PCOL2和Sp1结合位点多态与先天性髋脱位的关联分析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研究Ⅰ型胶原α1链(collagentypeⅠalpha1,COL1A1)基因PCOL2和Sp1结合位点多态性在中国北方人群中的分布,并探讨其与先天性髋脱位(congenitaldislocationofthehip,CDH)的关系。方法在81个CDH核心家系的243名成员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位于COL1A1基因启动子内的PCOL2多态(-1997G/T)和转录调控区第1内含子内的Sp1多态(1546G/T)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结果COL1A1基因PCOL2结合位点G/T多态与CDH不存在明显关联(P=0.537),中国人PCOL2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西班牙白人群和美国白人群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Sp1结合位点只检测到SS基因型,未检测到Ss或ss基因型。结论COL1A1基因PCOL2和Sp1结合位点多态存在种族差异,PCOL2和Sp1结合位点多态可能与中国人CDH的发病风险无关。
- 姜俊麻宏伟李祁伟吕峻峰牛国辉张立军吉士俊
- 关键词:SP1结合位点基因多态性先天性髋脱位
- 强化母乳对低出生体重儿骨营养代谢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强化母乳对低出生体重儿骨营养代谢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3月1日-2017年9月30日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0例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母乳喂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选择强化母乳喂养,对照组以未能进行母乳喂养而给予早产院内配方奶喂养。出院前,比较两组的钙、碱性磷酸酶、磷、25-(OH)D3水平。结果观察组的全肠道喂养天数、静脉营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喂养不耐受、动脉导管未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院内感染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前,观察组的钙、25-(OH)D3、磷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母乳对超低出生体重儿以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骨营养代谢。
- 王杰三赖春华吕峻峰杨冰岩
- 关键词:超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
-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率及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率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早产儿568例,对其胎龄、出生体质量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究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情况以及其高危影响因素。结果: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率22.2%,在胎龄方面,胎龄<28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最高;在体质量方面,出生体质量<1.0 kg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最高;单因素分析显示败血症、低氧血症、机械通气、先兆早产、宫内感染、宫内窘迫、酸中毒、窒息史、妊娠期高血压、产前激素、胎龄以及出生时体质量均对脑白质损伤存在明显影响(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孕期感染、窒息史、剖宫产以及酸中毒属于脑白质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胎龄越低、出生体质量越低,发生脑白质损伤的概率越高,且孕期感染、窒息史、剖宫产以及酸中毒属于脑白质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杨春晖杨冰岩彭嘉恒冯明华赖春华吕峻峰
- 关键词: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胎龄出生体质量
- 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SEDL基因突变研究
- 目的:本课题对临床诊断的5例散发SEDL进行SEDL基因突变分析,探讨中国人SEDL的分子基础,同时扩大SEDL基因的突变谱,为该病的基因诊断及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方法:抽取患者、父母及对照外周静脉血5ml,EDT...
- 吕峻峰
- 关键词:骨骺发育不良直接测序脊椎聚合酶链反应
- 文献传递
-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预测早产儿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的价值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预测早产儿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s PDA)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出生、胎龄≤32周、48 h内超声心动图确定存在动脉导管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监测其临床表现,于生后3 d及5 d检测血清NT-pro 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患儿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s PDA组及非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as PDA)组,分析血清NT-pro BNP水平与超声指标的关系,比较两组间相同日龄血清NT-pro BNP水平,ROC曲线确定血清NT-pro BNP水平预测s PDA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共69例早产儿纳入研究,其中s PDA组13例,as PDA组56例。血清NT-pro BNP水平与动脉导管管径、左房内径与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LA/AO)呈正相关关系(分别r=0.856、0.713,均P〈0.05);生后3 d、5 d,s PDA组血清NT-pro BNP水平均高于as PD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3 d血清NT-pro BNP水平预测s PD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95%CI:0.892~1.000,P〈0.001),临界值为27 035 pg/m L,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94.6%;生后5 d血清NT-pro BNP水平预测s PD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95%CI:0.848~1.000,P〈0.001),临界值为6 411 pg/m L,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92.9%。结论 NT-pro BNP可能是动脉导管分流量的量化指标;生后3 d及5 d血清NT-pro BNP水平的检测均有助于早期预测s PDA。
- 卢凯珊郭小玲吕峻峰黄少励杨春晖邹志慧陈志君赖春华杨冰岩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早产儿
- 腹内压监测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干预时机中的预测价值
- 2020年
- 目的探讨腹内压(IAP)监测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手术干预时机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NECⅡA期及以上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最终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行手术治疗,对照组行非手术保守治疗。比较两组IAP监测指标,使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IAP监测指标对NEC患儿外科手术的预测价值,并找出IAP监测指标作为NEC手术预测指标的最佳界限值。结果观察组IAP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治疗期间动态监测患儿IAP数值预测NEC手术干预时机的AUC为0.862,预测价值较好。结论进行手术的NEC患儿的腹内压明显高于非手术治疗的患儿,通过对IAP进行监测,能够很好的预测NEC的手术干预时机,利于患儿预后改善。
- 陈广明汪巧敏吕峻峰叶繁凤
-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腹内压监测
- 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入住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的60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早产儿治疗和护理及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及运动等干预措施,同时按照《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实施经口喂养;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干预,并采用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对患儿经口喂养能力进行评估后经口喂养。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经口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奶量不增或减少、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可以指导医护人员正确评估并帮助早产儿尽早安全的经口喂养,降低早产儿经口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 张梅冯风群吕峻峰周凯泳
- 关键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 INSURE技术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 2020年
- 目的探讨INSURE技术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NRDS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观察组实施INSURE技术。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PaO2、PaO2/FiO2高于对照组,PaCO2、FiO2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INSURE技术能减少NRDS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改善NRDS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氧合和吸入氧浓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张梅冯风群吕峻峰周凯泳
- 4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危险因素及其在NE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确诊为NEC的4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同期住院未出现NEC的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通过χ2检验分析NEC发病的高危因素。结果早产、低出生体重、喂养不当、母乳喂养、窒息和感染6个因素在两组患儿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低出生体重、喂养不当、非母乳喂养、围生期感染、缺氧是NEC的高危因素。做好围产期保健、避免早产、防止宫内窘迫及产后窒息、规范胃肠喂养、提倡母乳喂养、预防围产期感染是避免NEC的有效措施。
- 杨冰岩张泉山杨春晖姚苗苗吕峻峰
-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低出生体重围生期感染母乳喂养高危因素
- 持续性与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比较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比较研究持续性与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山市博爱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10例黄疸新生儿,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患儿治疗前后胆红素(BIL)水平及BIL恢复正常时间,并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9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BIL水平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2.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治疗中间歇性蓝光照射的应用效果优于持续性蓝光照射,能有效确保患儿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梁振才赖春华杨冰岩吕峻峰
-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