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勇

作品数:44 被引量:117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动脉
  • 7篇星状神经节
  • 7篇星状神经节阻...
  • 7篇神经节
  • 7篇神经节阻滞
  • 7篇肺动脉
  • 6篇脂氧素
  • 6篇受体激动剂
  • 6篇激动
  • 6篇激动剂
  • 6篇肺动脉高压
  • 5篇动物
  • 5篇镇痛
  • 4篇血清
  • 4篇野百合碱
  • 4篇疼痛
  • 4篇兔血
  • 4篇兔血清
  • 4篇左向右分流
  • 4篇细胞

机构

  • 37篇太和医院
  • 8篇武汉大学
  • 7篇湖北医药学院...
  • 2篇复旦大学
  • 2篇郧阳医学院
  • 2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东莞东华医院
  • 1篇上海市松江区...

作者

  • 44篇向勇
  • 23篇刘菊英
  • 22篇秦成名
  • 15篇朱涛
  • 8篇许先成
  • 8篇龚兴瑞
  • 7篇李清
  • 7篇陈永梅
  • 7篇王贤裕
  • 6篇杨光
  • 5篇李元涛
  • 4篇傅南安
  • 3篇张力
  • 2篇王焱林
  • 2篇骆明恩
  • 2篇张昭勇
  • 2篇战爱玲
  • 2篇杨京利
  • 2篇罗向红
  • 2篇何顺厚

传媒

  • 11篇郧阳医学院学...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海南医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国外医学(麻...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5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甲醛致痛兔血清皮质醇和炎症局部β-内啡肽的影响(英文)被引量:3
2004年
背景: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ganglionblock,SGB)在疼痛治疗中较为(常用,但其治疗疼痛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甲醛炎症痛家兔血清皮质醇和炎症局部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在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进行实验,选择健康家兔组和对照组,各只。16只,随机分为SGB8干预:用手术法在所有动物星状神经节处置入一导管。两组动物均用80g/L甲醛溶液0.5mL在右前肢足底皮下注射致痛,致痛前10minSGB组经预置导管注入2.5g/L布比卡因0.5mL,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用放免法测定致痛前10min、致痛后10,60和120min血清皮质醇及致痛120min炎症局部β-内啡肽含量。结果:致痛后对照组血清皮质醇在各时点均较致痛前升高,且在致痛后60min时达高峰犤(462.3±88.5)nmol/L犦,而SGB组各时点较致痛前犤(130.2±31.7)ol/L犦无明显差异;SGBnm组和对照组相比,致痛前10min时无差异,而在致痛后10min犤(146.3±54.8)186.5±45.8)nmol/L,,(t=2.482,P<0.05犦,致痛后60min犤(138.4±32.5)462.3±88.5)nmol/L,,(t=5.875,P<0.01犦和致痛后120min时犤(140.9±55.6),(321.4±65.3)nmol/L,t=4.183,P<0.01犦有明显差异。
向勇刘菊英朱涛秦成名傅南安
关键词:SGB血清皮质醇星状神经节阻滞Β-内啡肽神经科学研究
脂氧素受体激动剂BML-111对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及机制的研究
2015年
目的:观察脂氧素受体激动剂BML-111对野百合碱(MCT)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C组、PH组、B组三组,PH组和B组大鼠行皮下注射野百合碱50μg/g,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自野百合碱注射的当天起,B组每天腹腔注射1mg/kg·d BML-111连续4周。观察指标: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RV)/[左室(LV)+室间隔(S)]、血浆内皮素E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PH组、B组与C组相比MPAP、RVSP、RV/(LV+S)、血浆ET及TNFα水平高于C组(P<0.05);B组与PH组相比,MPAP、RVSP、RV/(LV+S)、血浆ET及TNFα低于PH组(P<0.05)。结论:脂氧素受体激动剂BML-111可减轻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血浆ET及TNFα水平,抑制肺动脉重构有关。
陈永梅龚兴瑞向勇秦成名
硝酸甘油-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在老年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
2005年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在老年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老年颅内动脉瘤病人择期在全麻下行动脉瘤夹闭术,术中持续吸入1.5%~2.0%异氟醚,在切开硬脑膜前即用微量泵从静脉注入硝酸甘油,直至MAP降至8.7kPa左右,动脉瘤夹闭成功后,停用硝酸甘油。记录麻醉前、诱导后、切皮时、控制性降压期间、及手术结束时血压、心率值。结果:术中控制性降压期间血压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麻醉术中各期间血压、心率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降压既减少了每种药的剂量,又充分发挥了两药的协同作用,副作用也明显减少,故这种联合降压的方法特别适用于老年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秦成名向勇刘菊英肖峰何顺厚
关键词:硝酸甘油异氟醚控制性降压颅内动脉瘤
绞股蓝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1995年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mb) Makino)为葫芦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目前已从中分离出82种绞股蓝皂甙(Gypenosides,GPs).其中GP3、4、8、12分别与人参皂甙Rb1、Rb3、Rd、F1结构相同。大量研究表明;GPs有抗肿瘤、降血脂、抗应激、延长细胞寿命、镇静催眠等多种作用,且毒副作用少,因此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兴趣。本文仅就GPs对循环系统的药理作用加以回顾。
尹雪莲向勇周卉斐德翠王惠云陈刚
关键词:GP药理作用心血管药绞股蓝人参皂甙RB1镇静催眠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白介素-8的影响被引量:33
2005年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福尔马林诱导的兔伤害性反应以及背根神经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和血清白介素8(IL 8)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日本大耳白兔,于星状神经节附近置入导管,8d后取手术成功的24只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SGB组(B组)和疼痛模型组(C组)。B组和C组在右前肢足底皮下注射3%福尔马林0. 5ml致痛,A组于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致痛前10min,B组经导管注射0. 25%布比卡因0. 5ml,A组和C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致痛后观察各组兔的伤害性反应,并进行伤害性反应评分。致痛前10min(T0 )、致痛后10min(T1 )、60min(T2 )和120min(T3 )取兔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 8的浓度。致痛后120min,取兔右侧C7、C8 和T1 背根神经节,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DNF的表达。结果 SGB后福尔马林诱导的Ⅱ期伤害性反应明显缓解。B组背根神经节恒定面积内BDNF阳性神经元数明显低于C组(P<0. 01),而高于A组(P<0. 01)。B组和C组T2 和T3 时间点血清IL 8浓度较T0 和T1 时间点显著升高(P<0. 01);B组T2 和T3 时间点血清IL 8浓度明显低于C组(P<0. 01)。结论 SGB可部分抑制福尔马林诱导的兔背根神经节BDNF表达和血清IL 8升高,这可能与其缓解炎症痛的机制有关。
向勇刘菊英秦成名李海峰杨光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白介素-8伤害性反应放射免疫法测定日本大耳白兔置入导管
PCA用于术后止痛的效果评估
2000年
术后疼痛的处理通常是通过间断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麻醉性镇痛进行镇痛。由于唯恐镇痛药过量引起的呼吸抑制以及成瘾等不期望的结局,致使临床上许多病人忍受着不同程度的疼痛煎熬,以及由于疼痛所带来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并发症。病人自控镇痛术(PCA)的产生与推广,为广大的手术病人带来了福音。我院自1998年2月开始将一次性病人自控泵应用于术后止痛,其效果满意。本文拟比较经静脉与经硬膜外腔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
刘菊英骆明恩孙荣菊李元涛向勇
关键词:止痛自控镇痛
异丙酚对犬实验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的影响
2003年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异丙酚对犬实验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影响。方法 :杂种犬 18只随机分为三组 :NS组(生理盐水对照组 ,2ml·kg- 1·h- 1)、HP组 (高剂量异丙酚组 ,10mg·kg- 1·h- 1)和LP组 (低剂量异丙酚组 ,5mg·kg- 1·h- 1)。开胸阻断左冠动脉前降支 3 0、60、12 0、180及 2 40min ,测定和计算二尖瓣前叶舒张早期关闭斜率(MVEF)、二尖瓣前叶E峰到室间隔左室面的垂直距离 (EPSS)、心搏量 (SV)、心输出量 (CO)和射血分数 (EF)。结果 :NS组的MVEF、SV、CO和EF呈进行性下降 ,EPSS呈进行性上升 ,而实验组 (尤其是HP组 )的变化趋势不如NS组明显 ;LAD阻断 60、12 0、180及 2 40min时实验组MVEF、SV、CO和EF显著高于同时间点NS组指标 (P <0 .0 5) ,而EPSS显著低于同时间点NS组指标 (P <0 .0 5)。结论
许先成向勇张文君张军刘菊英
关键词:异丙酚实验性心肌梗死左心室功能动物实验
帕瑞昔布钠切皮前给药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帕瑞昔布钠切皮前给药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镇痛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0例。A组切皮前15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B组切皮前15min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5ml,术毕2组患者均采用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分别与麻醉诱导前(T0)、术毕4h(T1)、术毕8h(T2)、术毕12h(T3)、术毕24h(T4)、术毕48h(T5)6个时间点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结果 2组T1~T4时CD3+、CD4+、CD8+、CD4+/CD8+、NK细胞值较T0均显著降低(P<0.05),至T5时基本恢复至T0水平,但A组在T1、T2、、T3、T4时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下降幅度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切皮前给药对免疫系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战爱玲李清罗向红向勇秦成名
芬太尼与氯诺昔康联合用于妇科开腹术后病人PCSA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评价芬太尼与氯诺昔康联合平衡镇痛用于妇科开腹术后病人皮下自控镇痛 (PCSA)的效果。方法 :6 0例在全麻下行开腹妇科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芬太尼组 (Ⅰ组 )、芬太尼 +氯诺昔康组 (Ⅱ组 )和氯诺昔康组(Ⅲ组 )各 2 0例行术后镇痛。用双盲法研究。观察用药后 8、12、2 4、4 8h各时间点安静、咳嗽时VAS评分 ,镇静程度 ,病人对疼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 ,并记录副作用和用药总剂量。结果 :Ⅱ组芬太尼和氯诺昔康的所用剂量分别与Ⅰ组和Ⅲ组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三组安静和咳嗽时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Ⅱ组消化道副反应发生率 (10 % )比Ⅰ组 (2 5 % )和Ⅲ组 (2 0 % )低 ;Ⅱ组病人满意度 (95 % )比Ⅰ组 (80 % )和Ⅲ组 (85 % )稍高。结论 :芬太尼与氯诺昔康联用平衡镇痛可显著减少每种药的剂量 ,PCSA效果确切 ,副作用较单一用药少 ,可作为术后PCSA的较佳配方选择。
秦成名刘菊英向勇周龙颜学滔罗向红
关键词:芬太尼氯诺昔康PCSA平衡镇痛病人自控镇痛皮下注射
姜黄素镇痛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橙黄色多酚类物质,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风湿、抗氧化、抗炎症反应的药理特性,可以改善癌症、炎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症状。姜黄素对多种疼痛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如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手术后疼痛和炎症性疼痛等。
张力侯娜向勇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姜黄素镇痛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