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聪秀
- 作品数:30 被引量:10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健康人群镍斑贴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镍接触过敏情况。方法:对3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人体皮肤封闭型硫酸镍斑贴试验。结果:38名受试者中,8名(21.05%)镍斑贴试验阳性。其中,男性阳性率为14.29%(1/7),女性阳性率为22.58%(7/31)。男性与女性的镍斑贴试验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镍接触过敏在健康人群中很常见,重视镍过敏相关教育,对预防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重要的意义。
- 杨素莲张云青谢淑霞叶聪秀易金玲赖维
- 关键词:接触性皮炎健康教育过敏
- L~﹡a~﹡b~﹡色度系统评估硫酸镍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 2015年
- 目的:了解硫酸镍斑贴试验不同结果对L*a*b*色度系统变化的影响。方法:对3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人体皮肤封闭型硫酸镍斑贴试验。将2.5%硫酸镍斑试器用胶带贴敷在受试者上背部,同时设空白对照,封包24h后揭去斑试物。分别于试验前(D0)、揭去斑试物后0.5h(D1)、24h(D2)对皮肤反应结果进行临床评估及皮肤颜色L*a*b*值测定。结果:38例受试者中8例在D1和(或)D2时临床评估为阳性。镍斑贴试验阴性组、空白对照组受试者D1、D2时皮肤色度L*值、b*值及a*值较D0均无明显变化;斑贴试验阳性组D1、D2时皮肤色度a*值分别为10.64±1.90和13.22±1.92,较D0时皮肤色度a*值7.80±2.49明显升高(P=0.000)。结论:硫酸镍斑贴诱发的接触性皮炎模型中,L*a*b色度系统a*值能反映皮肤发生炎症后的红斑变化,可作为评估接触性皮炎的客观评价参数。
- 杨素莲尹颂超张云青叶聪秀易金玲谢淑霞赖维
- 关键词:硫酸镍斑贴试验
- 8 375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发生率,分析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商品化试剂盒对8375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8375例患者中检出支原体2858例,阳性率34.13%,其中UU阳性患者2358例(28.16%),MH阳性患者107例(1.28%),UU和MH混合感染患者393例(4.69%);女性患者支原体阳性率为44.63%,明显高于男性患者的1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感染者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为69.42%,其次是左氧氟沙星为38.35%;MH感染者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86.37%,其次是克拉霉素为80.67%;UU与MH混合感染者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87.54%,其次是罗红霉素为86.02%。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状况日益严峻,对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应及时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定期监测支原体的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叶聪秀尹颂超易金玲李美荣余广超
-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耐药率
- 组织蛋白酶 D 绿色荧光蛋白复合质粒转染技术在慢性光损伤成纤维细胞研究中的作用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 D 绿色荧光蛋白复合质粒(GFP-CatD)技术在成纤维细胞慢性光损伤研究中的作用。方法长波紫外线(UVA)25 J/cm2每天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1次,共21 d,构建慢性光损伤成纤维细胞模型。构建 GFP-CatD 质粒,将其转染入慢性光损伤成纤维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标记的组织蛋白酶 D 表达,Western 印迹检测组织蛋白酶 D 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 GFP-CatD 后的慢性光损伤成纤维细胞凋亡率,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结果慢性光损伤成纤维细胞转染 GFP-CatD 质粒96 h,可见绿色荧光蛋白组织蛋白酶 D 在慢性光损伤细胞胞质内表达。Western 印迹结果显示,慢性光损伤成纤维细胞转染 GFP-CatD 质粒后,组织蛋白酶 D 蛋白表达为未转染细胞的1.28倍。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发现,转染后的光老化成纤维细胞凋亡细胞率为4.29%±1.30%,与无转染的空白对照组凋亡细胞率3.03%±1.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TT 细胞增殖检测结果发现,转染后的光老化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增殖率为45.20%±4.70%,无转染质粒的光老化成纤维细胞为43.60%±3.90%(P 〉0.05)。结论 GFP-CatD 复合质粒转染慢性光损伤成纤维细胞可示踪到组织蛋白酶 D 荧光蛋白,且不影响慢性光损伤成纤维细胞原有的正常生物活性和周期。
- 郑跃陈海燕许庆芳叶聪秀刘惠娴易金玲赖维
- 关键词:组织蛋白酶D成纤维细胞质粒细胞衰老皮肤衰老
- 含牛油果树果脂等植物成分的保湿产品改善皮肤干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一种含牛油果树果脂等植物成分的保湿产品改善皮肤干燥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进行研究,共收集196例受试者。受试者在双侧小腿胫前皮肤使用该保湿产品,每日1次,共14 d。分别在使用前、使用后1 h、4 h、24 h、7 d及14 d进行受试区皮肤生理指标检测及干燥程度的主观评分。结果:受试者单次使用研究产品后1 h、4 h及24 h,受试区皮肤角质层含水量较基线水平显著增加,分别升高17.11±6.72、13.98±6.36、10.79±6.28(P<0.001),保湿时效≥24 h。使用7 d和14 d后,角质层含水量分别为41.18±8.70和43.48±8.84,较基线水平(26.53±8.68)明显升高;经皮水分丢失分别为(6.48±2.33)g/h/m^(2)和(6.46±3.43)g/h/m^(2),较基线水平[(7.36±3.96)g/h/m^(2)]减少;pH值改变分别为5.28±0.60和5.37±0.53,较基线水平(5.51±0.70)降低并保持稳定;皮肤干燥程度主观评分显著降低,有2例(1.02%)受试者出现一过性轻度烧灼感和刺痛感,继续使用后消失。结论:该保湿产品可有效改善皮肤干燥且效果持久,无严重不良反应。
- 仲少敏那君冯雪娇于佳怡王一宇刘玮霍唯华薇李朝霞舒晓红汤莹王曦邹琳李利叶聪秀郑跃易金玲赖维吴艳朱学骏
- 关键词:干性皮肤皮肤屏障保湿剂
- 广州正常人长波紫外线最小持续性黑化量的测定与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171名正常人长波紫外线最小持续性黑化量(MPPD)的范围及其与性别、年龄、皮肤光生物学分型以及ITA分级的关系。方法:以美国进口的Solar 601-300型日光紫外模拟系统为光源,于2010年1月-2015年7月,测定171名在广州居住5年以上的健康志愿者背部正常皮肤的MPPD值,结果在照射后2~3h由两名经验丰富的观察者同时评定。结果:171名受试者的MPPD均值为(9.13±2.03)J/cm^2,男性MPPD均值为(10.32±2.64)J/cm^2,女性MPPD均值为(8.92±1.83)J/cm^2,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18~29岁年龄组的MPPD值为(9.22±2.22)J/cm^2,30~50年龄组的MPPD值为(9.27±2.11)J/cm^2,50岁以上年龄组为(8.92±1.82)J/cm^2,各年龄组之间MPPD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的(P=0.55);Ⅲ型光生物学皮肤MPPD值(9.15±1.89)J/cm^2,与Ⅳ型皮肤(9.12±2.17)J/cm^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3);个体类型角(ITA)分级各组的MPPD值分别为:2级组(8.61±1.47)J/cm^2,3级组(9.13±1.97)J/cm^2,4级组(9.50±2.51)J/cm^2,各组之间MPPD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6)。结论:广州本地居民长波紫外线MPPD值范围与国内其他地区正常人MPPD值差异不大,表明中国黄色人种对长波紫外线的敏感程度差别不大;同时发现其仅与性别相关,与年龄、皮肤光生物学分型及肤色无明显相关性。
- 叶聪秀郑跃万苗坚易金铃李美荣尹颂超赖维
- 关键词:长波紫外线性别
- 润唇类化妆品唇部保湿功效评价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探讨润唇类化妆品唇部保湿功效评价方法。方法:采用Comeometer CM825测量仪测定唇部和前臂屈侧在使用润唇类化妆品后不同时间点的靶部位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结果:唇部和前臂屈侧的试验侧各时间点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比对照侧均有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前臂屈侧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的升高率比唇部高;唇部和前臂屈侧试验侧各时间点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相比较,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个部位的保湿效果具有一致性。结论:在润唇类化妆品唇部保湿功效评价中,前臂屈侧可作为其功效评估的靶部位。
- 叶聪秀赖维易金玲万苗坚张玉清尹颂超
- 关键词:唇部化妆品
- 硫酸镍斑贴试验前后经皮水分丢失的测定与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通过检测硫酸镍斑贴试验受试部位经皮水分丢失(TEWL)变化情况,探讨TEWL测定在接触性皮炎诊断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对38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人体皮肤封闭型硫酸镍斑贴试验。将2.5%硫酸镍斑试器用胶带贴敷在受试者上背部,同时设空白对照组(空白斑试器贴于受试者上背部的不同区域)38例,封包24h后揭去斑试物。分别于试验前(D0),揭去斑试物后0.5h(D1)、24h(D2)对皮肤反应结果进行临床评估及TEWL测定。结果 38例受试者中8例临床评估为阳性。D1时试验组中镍斑贴试验阴性组、阳性组及空白对照组TEWL值分别为20.04±5.14、18.40±4.46及17.76±4.23,均明显高于D0时的12.35±3.84、13.30±5.12及12.26±4.28(P<0.05)。D2时斑贴试验阳性组TEWL值为17.01±5.19,较阴性组TEWL值12.75±3.58明显升高(P=0.013),阴性组D2、D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镍斑贴诱发的接触性皮炎模型中,斑贴封包及皮肤的阳性结果对TEWL值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 杨素莲尹颂超张云青谢淑霞易金玲叶聪秀赖维
- 关键词:硫酸镍斑贴试验接触性皮炎
- 正常人紫外线最小红斑量的测定与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正常人紫外线最小红斑量(MED)的范围及其与性别、年龄、皮肤光生物学分型、季节和在广州地区生活时间长短的关系.方法 以GS2004型日光紫外模拟系统为光源,测定621例健康志愿者背部正常皮肤的MED值,在照射后(24±2)h由两位经验丰富的观察者同时评定.结果 621例受试者的MED均值为(1170.2±333.2)mJ/cm2,男性MED均值为(1132.8±339.4) mJ/cm2,女性MED均值为(1182.1±330.7) mJ/cm2,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30~50岁年龄组的MED值(1014.7±359.7)mJ/cm2,显著低于20~29岁年龄组(1222.9±304.3) mJ/cm2和50岁以上年龄组(1179.0±374.3) mJ/cm2的MED值(P<0.01);Ⅱ型光生物学皮肤MED值(673.5±228.3) mJ/cm2,显著低于Ⅲ型(1224.3±254.2) mJ/cm2和Ⅳ型皮肤(1363.1±278.5) mJ/cm2的MED值(P<0.01);不同季节测定的ME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春季(969.2±355.8) mJ/cm2最低,夏季(969.24±355.8) mJ/cm2次之,但是秋季与冬季之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广州地区生活5~10年组的MED值(1104.9±377.7) mJ/cm2,显著低于1~4年组和10年以上组(P<0.0l).结论 广州地区正常人紫外线MED值范围与中国其他地区正常人MEI)值有一定差异,陈与性别无明显关系外,与年龄、皮肤光生物学分型、季节和在广州地区生活时间长短均有关.
- 叶聪秀万苗坚易金铃尹颂超李美荣赖维
- 关键词:最小红斑量紫外线
- 10584人次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梅毒血清学试验TRUST、TPPA检测结果分析,了解本地梅毒感染情况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特点。方法统计分析2007年8月1日~2008年7月31日1年内在皮肤科实验室进行的10584人次TRUST检测和4083人次TPPA检测结果。结果10583人次TRUST检测中阳性428人次,阳性率为4.04%。4078人次TPPA检测中阳性425人次,阳性率为10.42%。TPP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RUST,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RUST试验中女性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男性,TPPA试验中女性的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RUST阳性主要为低滴度阳性。18~29、30~39岁两个年龄组检出的阳性例数最多且阳性率较高。结论女性感染者多于男性感染者,梅毒血清阳性者主要集中在18~39岁年龄组,是梅毒防治的重点。
- 陈剑龚子鉴陈荣章尹颂超李美容叶聪秀张玉清陆春赖维
- 关键词:梅毒血清学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