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士琳

作品数:34 被引量:342H指数:11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科技厅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经济管理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历史地理
  • 4篇天文地球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港口
  • 4篇高温热浪
  • 4篇长江
  • 4篇长三角
  • 4篇城市
  • 3篇生态
  • 3篇生态环境
  • 3篇贫困
  • 3篇装箱
  • 3篇物流
  • 3篇可持续发展
  • 3篇集装
  • 3篇集装箱
  • 3篇服务业
  • 3篇感知
  • 3篇港口物流
  • 2篇地理
  • 2篇地理学
  • 2篇生态脆弱
  • 2篇生态脆弱区

机构

  • 30篇福建师范大学
  • 14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浙江师范大学
  • 3篇福建省湿润亚...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4篇叶士琳
  • 18篇祁新华
  • 10篇林荣平
  • 6篇曹有挥
  • 6篇程煜
  • 5篇蒋自然
  • 5篇王佳韡
  • 3篇王成金
  • 3篇金星星
  • 2篇黄万里
  • 2篇吴威
  • 1篇虞孝感
  • 1篇陆玉麒
  • 1篇苏晓玲
  • 1篇张丽君
  • 1篇梁双波
  • 1篇朱华友
  • 1篇吴小影
  • 1篇陈欢
  • 1篇王怡

传媒

  • 5篇地理科学
  • 4篇生态学报
  • 4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地理研究
  • 3篇地球信息科学...
  • 2篇地理学报
  • 2篇亚热带资源与...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经济地理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生态学学...
  • 1篇2016第六...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理学视角下的港航服务业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港航服务业的兴起与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港口功能演进,已成为推动港口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以及提升枢纽港口城市全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港航服务业相关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特殊意义。在此背景下,文章基于地理学视角,从港航服务业内涵、港航服务业的空间组织、港航服务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港航服务供应链等方面对国内外港航服务业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与梳理。最后,围绕学科理论体系建设和服务经济发展,从港航服务业概念内涵与范畴界定、港航服务业空间格局与演化特征研究、港航服务业发展的空间效应分析和港航服务业空间组织理论分析框架构建四个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
叶士琳叶士琳
关键词:港口功能地理学
基于企业视角的中国集装箱运输组织网络被引量:16
2017年
货物运输集装箱化在全球资源要素配置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发突出,集装箱运输组织网络研究已成为交通地理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微观企业视角,选取112家企业和119座城市作为研究样本,借鉴城市网络研究方法和复杂网络理论,探讨了中国集装箱运输组织网络的等级体系、空间格局、网络联系和复杂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节点城市的集装箱运输组织能力差距明显,已形成由全国性、区域性、次区域性和地方性枢纽城市四个层级所构成的金字塔型等级结构;集装箱运输组织能力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显著的非均衡性特征,形成由6个核心区和7个集聚区所构成的"6+7"空间格局;网络联系以全国性和区域性枢纽城市为主要空间指向,联系网络总体呈现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从全国性枢纽城市向地方性枢纽城市逐渐拓展趋势;同时,整体网络结构表现出较强的集聚性、连通性和空间组织效率,且复杂网络特征与节点城市集装箱运输组织能力具有显著相关性。
叶士琳曹有挥王佳韡吴威
关键词:企业网络集装箱运输组织网络空间结构复杂网络
生态位理论视角下欠发达地区发展策略研究——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
2015年
借鉴生态位理论构建了包括经济生态位、社会生态位和生态环境生态位等3个功能维度共22个指标的区域生态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福建省各地区的生态位进行了测算。针对宁德市经济生态位、社会生态位、生态环境生态位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定位的差异化、产业发展的定向演进、生态单元的外部引进、生态位效能的整合提升以及创新能力的生态位挖掘等区域发展策略。
叶士琳祁新华林荣平
关键词:生态位可持续发展欠发达地区
轨道交通站点对周边服务业时空格局的影响——以福州地铁一号线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地铁建设对城市交通可达性和服务业企业分布产生影响。以福州地铁一号线南门兜站、上藤站和秀山站为研究对象,运用整体分析、圈层分析、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这3个站点2014—2019年周边服务业企业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铁开通后带来站点周边交通便利程度上升,显著促进了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并在不同类型地铁站呈现明显的分异特征;地铁开通后,在时空维度上都存在服务业企业数量递增、业态规模逐渐扩大的发展规律;地铁站核心区的开发程度较之影响区和外围区不足;不同地铁站服务业集聚特征的共性影响因素为产业属性、服务业集聚效益和地铁的诱导。
陈余山李梓滨董微赵涵宁叶士琳
关键词:轨道交通站点服务业影响因素
福建省高温热浪风险评估与空间分异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作为气候变化风险问题之一,高温热浪已引起各国政府与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基于VSD(The 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模型,文章构建了高温热浪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引入空间关联指数,探讨了福建省高温热浪风险时空分异特征、热点区演化以及类型划分。结果表明:(1) 2000-2015年,福建省高温热浪风险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且不同城市间风险等级转化明显;(2)高温热浪风险空间为跳跃变化的"圈层"结构,风险指数呈由中心向外围"低-高-低"变化;(3)高温热浪风险的空间集聚程度整体趋于减小,热点区呈收缩态势并由"多核心"演变为"双核心"结构,冷点区则稳定分布于闽东北的宁德地区;(4)福建省高温热浪风险划分为5大类型,即省会-副省级高风险区、市辖区次高风险区、河谷中风险区、沿海平原次低风险区以及闽东-内陆山区低风险区。研究结果能够为未来福建省高温热浪风险格局演变提供预判依据,并为风险管理和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决策参考。
金星星祁新华陆玉麒叶士琳王毅
关键词:空间分异
流动人口对高温热浪影响的感知与适应——以福州市为例被引量:4
2016年
以高温热浪严重的福州市为典型案例,基于377份有效问卷,探讨流动人口对高温热浪影响的感知与适应.结果表明:高温热浪对福州市流动人口的影响较为显著,81.7%的流动人口认为高温热浪对其工作或学习造成较大影响;79.85%的流动人口感知到高温热浪对其生活带来较大影响;流动人口对高温热浪的感知程度与受教育水平和职业类型的相关程度较高;流动人口一般采用多喝水、买凉快的衣服或遮阳设备等简单、经济的适应方式.结论有助于全面理解高温热浪对流动人口影响的科学问题,帮助流动人口采取适当的方式以保护自身权益,还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应对高温热浪、保护流动人口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金星星祁新华程煜李达谋叶士琳林荣平
关键词:高温热浪流动人口
中国城市社会组织服务能力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基于社会组织登记数据的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社会组织对城市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社会组织登记数据,运用密度分布变化指数和莫兰指数等方法,刻画2000—2020年中国城市社会组织服务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城市社会组织数量在研究期间快速增长,社会组织密度趋于均衡化,但东部地区城市仍然比较集中,总体表现为东多西少的空间分布格局。②中国城市社会组织服务能力在研究期间大幅提升,但东部地区城市提升更快,空间分布趋于集中,区域间及区域内不平衡现象进一步加剧。③城市等级与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有较高的匹配度,城市等级越高,社会组织服务能力越强。④市场开放程度、人口规模、高等教育水平、交通通达性、信息化水平、政府干预强度及社会保障程度对城市社会组织服务能力的影响效应均具有正负两方面和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其中高等教育水平、交通通达性、信息化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对更多城市有正向影响,而政府干预强度则在大部分城市有负向影响。
陈奕鑫叶士琳叶士琳
关键词:社会组织城市职能社会服务地理加权回归
长江经济带交通碳排放测度及其效率格局(1985~2016年)被引量:26
2020年
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测度了长江经济带1985~2016年交通碳排放量并分析其空间格局和时序演化特征;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基础上,剔除外部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的影响,构建了三阶段DEA模型进行长江经济带交通碳排放效率值的评价与比较.结果发现:①长江经济带交通碳排放总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石油类能源消费产生的排放量占比最大,四川、两湖地区和苏浙沪地区分别是长江上、中、下游交通碳排放的高值区.②从东西方向看,交通碳排放重心总体上呈现先东移、后西移的变动轨迹;从南北方向看,在空间上突出表现为越来越向长江沿岸集中分布的特征.③不同省份的交通碳排放效率值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2007~2016年东部地区的效率值始终最高,但中部地区的效率值由高于西部地区演变为低于西部地区.④外部环境因素对交通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产业结构优化始终有利于交通碳排放效率提升,而政府干预的影响则由"创新补偿"效应转变为"遵循成本"效应.
蒋自然金环环王成金王成金叶士琳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沿海河谷盆地城市热岛时空特征及驱动机制被引量:23
2017年
针对以往热岛研究中缺少自然-人文多维因子组合作用的成因分析,基于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反演福州市1991、2000及2013年河谷盆地亮温热场,并利用主成分多元回归方法探讨DMSP/OLS夜间灯光、交通密度、地表非渗透面、地面高程、地表植被、水体等多维因素对城市热岛的综合影响及联动关系。研究发现:11991—2013年盆地热岛辐射范围不断蔓延,老城区成为热岛核心区,呈中心向外辐射并沿江扩展态势,盆地"溢出"现象显著;2盆地内平原-山地温差达10—14℃,热岛面积出现两极分化,23年间热岛面积共增加226.9km^2,其中高温区面积增长四倍,年增长率最大(7.50%);3夜间灯光、交通路网密度、地表非渗透面、地表植被、地面高程及水体每变化1个单位,温度将分别变化0.430、0.418、0.103、-0.031、-0.469及-0.096;4人文促进作用大于自然抑制作用,综合作用下盆地升温0.35个单位;5相比地表非渗透面,夜间灯光与交通密度对热岛的增温贡献更为显著;地面高程主导降温作用,其次为水体与地表植被,后两者作用之和仅为地面高程的27%。福州盆地当前的生态环境并不足以缓解城市未来进一步发展而导致的热岛加剧,当保持城市现有发展规模且自然作用进一步增加60%时,降温抑制作用才会明显。
林荣平祁新华叶士琳
关键词:城市热岛
基于不同TVDI指数的福建省2018年农业干旱监测差异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受高温天气和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等影响,干旱已成为福建省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本文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基于2018年MODIS时序数据构建Ts/NDVI和Ts/EVI特征空间,对比分析二者特征空间参数差异并计算对应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_(N)与TVDI_(E);在此基础上,依据站点土壤相对湿度数据进行TVDI_(E)、TVDI_(N)相关性分析、TVDI干旱等级区间划分及验证。结果表明:EVI能更好地克服NDVI在高植被区易饱和的问题;Ts/EVI干湿边拟合效果优于Ts/NDVI且TVDI_(E)与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性高于TVDI_(N);TVDI_(E)在福建省的干旱监测能力更强。研究结果将为福建省及相似地区的干旱监测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陈哲璐黄万里叶士琳叶士琳
关键词:NDVIEVI农业干旱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