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再元

作品数:367 被引量:1,364H指数:19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8篇期刊文章
  • 139篇会议论文
  • 10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0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9篇胃癌
  • 85篇切除
  • 80篇腹腔
  • 69篇腹腔镜
  • 68篇肿瘤
  • 66篇手术
  • 60篇切除术
  • 41篇外科
  • 38篇细胞
  • 28篇消化道
  • 28篇化道
  • 26篇胃切除
  • 26篇胃肿瘤
  • 23篇静脉
  • 22篇术后
  • 21篇胃肠
  • 21篇肠癌
  • 20篇胃切除术
  • 17篇蛋白
  • 17篇消化道重建

机构

  • 336篇浙江省人民医...
  • 41篇浙江省中医院
  • 30篇浙江中医药大...
  • 15篇温州医学院
  • 9篇浙江中医药大...
  • 6篇浙江大学
  • 6篇浙江中医学院
  • 6篇浙江大学医学...
  • 4篇杭州电子科技...
  • 4篇杭州医学院
  • 4篇温州医科大学
  • 3篇浙江省医学科...
  • 2篇杭州师范学院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浙江省肿瘤医...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浙江省立同德...
  • 2篇浙江省台州市...
  • 1篇济宁医学院

作者

  • 367篇叶再元
  • 69篇邵钦树
  • 56篇王跃东
  • 50篇孙元水
  • 44篇徐继
  • 41篇张勤
  • 40篇竺杨文
  • 37篇谢志杰
  • 33篇张威
  • 31篇赵仲生
  • 30篇赵大建
  • 28篇张成武
  • 26篇王元宇
  • 25篇施敦
  • 25篇陶厚权
  • 25篇胡智明
  • 24篇赵忠扩
  • 23篇许晓东
  • 23篇邹寿椿
  • 20篇钱振渊

传媒

  • 46篇浙江医学
  • 26篇中华胃肠外科...
  • 14篇浙江临床医学
  • 13篇中华普通外科...
  • 11篇中华肝胆外科...
  • 8篇中国医师杂志
  • 8篇2004年浙...
  • 7篇中华中医药学...
  • 7篇第三届全国消...
  • 7篇浙江省中西医...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中华外科杂志
  • 5篇浙江中西医结...
  • 5篇肿瘤学杂志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5篇医学研究杂志
  • 5篇2007年浙...
  • 5篇2005年浙...
  • 5篇2007年浙...
  • 4篇中华急诊医学...

年份

  • 4篇2022
  • 2篇2020
  • 4篇2017
  • 6篇2016
  • 13篇2015
  • 8篇2014
  • 23篇2013
  • 17篇2012
  • 33篇2011
  • 32篇2010
  • 38篇2009
  • 44篇2008
  • 52篇2007
  • 20篇2006
  • 29篇2005
  • 19篇2004
  • 5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3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破裂合并肝后下腔静脉损伤诊治
目的总结肝外伤合并下腔静脉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提高肝脏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肝破裂合并肝后下腔静脉破裂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阻断第一肝门,压迫阻断肝上肝下下腔静...
诸葛勇华施敦赵大建李曙光王元宇叶再元
文献传递
32例十二指肠外瘘的营养支持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 总结十二指肠外瘘的营养治疗经验.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收治的32例十二指肠外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平均接受35.6(8~82) d的营养支持疗法,其中8例接受全肠外营养支持(TPN),2例接受全肠内营养支持(TEN),22例接受肠外肠内联合营养支持(PN加EN).11例患者进行了肠液回输;28例予以谷氨酰胺强化;22例肠瘘初期加用了生长抑素.本组24例十二指肠外瘘患者经非手术治愈,自然愈合率为75.0%;8例接受手术,治愈6例,死亡2例(分别死于严重腹腔感染和多系统器官衰竭);共计30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结合肠液回输、强化谷氨酰胺、生长抑素等措施,可促进十二指肠外瘘愈合.
孙元水邵钦树许晓东胡俊峰徐继施敦叶再元
关键词:十二指肠瘘肠道营养胃肠外营养
胃次全切除后残胃-空肠端侧器械吻合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正>目的探讨胃次全切除后采用圆形吻合器行残胃-空肠端侧吻合的临床和实验体会。方法 145例远端胃癌病人,随机分成 C、D 两组,C 组71 例,D 组74例。胃次全切除后,分别以器械或手工行残胃一空肠端侧吻合术,手术后...
张勤余建法叶再元施红旗
文献传递
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21例分析
1999年
我院自1993至1998年共收治65岁以上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21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杜卫东叶再元胡升芳
关键词: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
丹参多酚酸盐对实验性肝硬化大鼠肝组织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影响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TNF-α和IL-6mRNA表达影响。方法 SD大鼠40%CCL4-橄榄油溶液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每天腹腔注射葡萄糖溶液、...
杨丹红叶再元张勤徐文娟吕火祥金波周卫民
文献传递
非离断式Roux—en—Y远端空肠储袋代胃术在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研究非离断式Roux—en—Y远端空肠储袋代胃术(URYAJP)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胃根治性切除术的48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储袋代胃术组(URYAJP组,189例)、P袢Roux—en-Y代胃术(PRY组,150例)和单纯Roux—en-Y重建术(RY组,147例)。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重建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6、12、24个月的体质量、单餐进食量和预后营养指数(PNI)及术后12、24个月Visck分级情况。结果(1)URYAJP组和PY组消化道重建时间分别为(37±6)min和(38±6)min,PRY组明显延长[(47±6)min,t=7.52、6.54,P〈0.05]。(2)URYAJP组Roux潴留综合征发生率为2.1%,明显低于PRY组(21.3%,x2=16.57)和RY组(19.7%,x2=14.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2个月时,URYAJP组体质量下降程度较轻[(3.1±1.0)kg,t=25.03、22.99,P〈0.05];术后12、24个月时单餐进食量达到术前水平的94.8%和96.9%,而PRY组和RY组均不足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1.10、69.17、65.17、73.29,P〈0.05);术后24个月时URYAJP组PNI指数(47.1±5.2)逐步恢复至术前水平(47.3±5.1),而PRY组(42.3±4.1)和RY组(42.5±4.2)仍低于术前(x2=106.97、100.37,P〈0.05)。(4)术后12、24个月A组VisickI~Ⅱ级分别为92.7%和93.8%,明显优于PRY组和RY组(x2=10.63、14.19、10.10、10.74,P〈0.05)。结论URYAJP充分发挥了保持肠道连续性、手术简单和建立食物储袋的优势,可以减少术后远期并发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一种消化道重建方式。
孙元水叶再元邵钦树张勤许晓东胡俊峰施敦
关键词:结肠袋
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用于肝脏巨大血管瘤的切除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右肝静脉阻断技术在累及第二肝门巨大肝血管瘤切除术中防止右肝静脉破裂大出血、空气栓塞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3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对12例累及第二肝门巨大肝血管瘤患者施行右肝静脉阻断技术行巨大肝血管瘤切除的临床资料。右肝静脉阻断方法采用血管带阻断或血管夹夹闭。无肝硬化患者同时采用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或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有肝硬化患者采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结果12例患者中无1例分破肝静脉。右肝静脉血管阻断方法:血管夹夹闭法3例,血管带阻断法9例。11例无肝硬化患者行第一肝门阻断5例,6例行选择性人肝血流阻断,1例患者由于肝炎后肝硬化施行交替半肝血流阻断。12例患者血管瘤切除顺利,出血量200~5800ml,平均出血量680ml,其中3例患者未输血。出血量最大1例为肝动脉栓塞治疗2次的患者,血管瘤与隔肌粘连紧密,侧支循环丰富,解剖困难。无1例因肝静脉破裂而出血或发生空气栓塞。结论切除累及第二肝门巨大肝血管瘤时施行右肝静脉阻断技术是安全,有效的。
胡智明赵大建张宇华叶再元张成武吴伟顶刘杰尚敏杰
关键词:血管瘤肝切除术肝静脉阻断
腹腔镜胃肠部分切除术治疗肥胖症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袖套式胃大部切除和部分小肠切除术治疗重度肥胖症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从2006年12月至2008年9月,为14例重度肥胖症患者进行了腹腔镜下袖套式胃大部切除和部分小肠切除术。手术包括三部分:(...
王跃东叶再元竺杨文谢志杰占小莉朱锦辉
文献传递
胃间质瘤59例疗效及生存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胃间质瘤外科治疗效果及生存分析。方法59例胃间质瘤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分析外科治疗疗效、预后因素及5年生存率。结果59例患者失访2例,17病例死亡,其余术后恢复均良好。患者总体1、3和5年生存率分别98.31%、83.12%和71.22%。肿瘤大小、核分裂象、胃外器官受累或伴发胃癌、恶性潜能分级与患者预后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78、10.12、5.71、7.79,P均<0.05)。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与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核分裂象是胃间质瘤的独立预后因素(OR分别=3.13、3.94,P均<0.05)。结论胃间质瘤外科治疗疗效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且肿瘤大小及核分裂像是胃间质瘤的预后因素。
王元宇王永向叶再元严志龙邵钦树
关键词:胃间质瘤甲磺酸伊马替尼
人类肝素酶B细胞表位的预测和免疫原性鉴定
目的预测并鉴定肝素酶(heparanase)蛋白B细胞表位免疫原性。方法以肝素酶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采用DNAStar分析软件以及Bcepred在线二级结构分析工具分析其蛋白二级结构并预测B细胞表位。根据预测结果,采...
杜玲王惠菊杨建民方勇赵仲生叶再元
文献传递
共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