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海艳
- 作品数:18 被引量:68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论医学专业留学生的汉语教学被引量:31
- 2004年
- 论述了对医学专业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必要性 ,分析了医学专业留学生汉语教学的特殊性 ,指出了对医学专业留学生的汉语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
- 卜海艳
- 关键词: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
- 植物词“杏”的国俗语义探究被引量:1
- 2014年
- 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并反映着该民族的信仰和情感。不同民族由于地理、种族、宗教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表达同一理性概念的词,在各自独特的传统文化作用下必然会产生附加在词汇本身概念之上的不同文化内涵,这就是词语的国俗语义。对于国俗语义,王德春先生是这样界定的:“国俗语义是指在词汇的概念意义上添加历史文化、民情风俗、地理环境等文化色彩的语义。”
- 卜海艳
- 关键词:国俗语义植物词民族文化地理环境文化内涵文化作用
- 桃的国俗语义探析被引量:3
- 2009年
- 国俗语义指通过反复运用而附着在词汇概念意义之上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道德理想、价值取向、审美心理等文化色彩的语义。"桃"的国俗语义包括因桃的自然属性和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而产生的国俗语义:春天,女子,关系亲厚、互相酬赠,培植的优秀人才,具有强烈感应力的人品;因典故传说的影响而产生的国俗语义:爱情,理想社会,驱鬼避邪的神木;因民众精神信仰附会所产生的国俗语义:长寿健康。在跨语言交际及外语教学中,对于词语国俗语义的理解有助于人们更恰当地掌握语言深层的文化内涵,从而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
- 卜海艳袁漱寒
- 关键词:国俗语义
- 何处是我家园——李佩甫面对乡村和城市的两难选择被引量:3
- 2004年
- 李佩甫的童年生活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表现为他在作品中对农村生活和人物的守望与礼赞,对城市生活和人物的拒绝与批判。但作者理智上又意识到城市文明优于农村文明,所以他只能陷入矛盾和痛苦的两难之境。而这正反映了李佩甫对这个时代的忧虑和思考。
- 卜海艳
- 关键词:李佩甫乡村城市
- 论词语联想义的国俗性被引量:2
- 2009年
- 汉语联想义具有国俗性的词语包括植物词、动物词、颜色词、人名、数词等。词语联想义国俗性的成因包括民族地理环境的添加、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民族文化审美心理的渗透、文学传统的积淀、汉语语音谐音的添加等。
- 卜海艳
- 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应根植中原文化被引量:3
- 2010年
- 为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让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我国正在实施汉语国际推广战略。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缩影,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发展应依托中原文化。应贯彻的策略包括结合河南省文化亮点,创建汉语国际推广特色项目;多层次充分挖掘河南省的教育资源;对"走进来"的汉语留学生,以中原文化为依托对其进行汉语教学;做好中原文化的对外宣传工作,让中原文化"走出去"等。
- 卜海艳
- 关键词:中原文化汉语国际推广
- 季节词“春”“秋”与“夏”“冬”的不对称现象及成因探析
- 2016年
- 同是季节词,汉语中的“春”“夏”“秋”“冬”在词义和构词能力上存在着不对称现象。这种不对称,是如何具体表现的,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予以探讨和揭示。一、季节词“春”“秋”与“夏”“冬”不对称的具体表现(一)词义功能上,“春”“秋”的词义功能大于“夏”“冬”“春”的词义内涵:1.春季,为一年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如春景、温暖如春、一年四季春为首等,这是“春”最基本的义项。
- 卜海艳
- 关键词:构词能力称谓词伤春悲秋
- 方位词东西与南北的不对称性及成因探析被引量:6
- 2008年
- 东西南北是最基本的四个方位词。在汉语中,东西与南北表现出很大的不对称性,这体现在东西与南北的语义功能、造词能力、语法意义、排列顺序上。造成这种不对称性的成因包括人类认知、造字理据、我国地理环境和民族心理等。
- 卜海艳
- 关键词:方位词
- 瑰丽语言构筑的恢宏世界——论毛泽东诗词语言艺术恢宏美的成因
- 2009年
- 意象壮美、意境阔大、具有恢宏美是毛泽东诗词语言艺术特点之一。恢宏美的成因在于进入毛泽东诗词的意象多为恢宏巨大壮美之物;在选词上,作者善用喜用数量显赫的数词、境界大的形容词、动作力度大的动词、程度高和范围大的副词;善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壮大恢宏的境界;作者的豪迈胸襟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是诗词语言艺术恢宏美的根本成因。
- 卜海艳
-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语言艺术
- 中原民众性格管窥——论《羊的门》中“‘败’中求生,‘小’处求活”的生存术被引量:3
- 2004年
- 在李佩甫的《羊的门》中,“‘败’中求生,‘小’处求活”的生存术规范着豫中土地子民的思想、行为,渗透到人们的心灵中、血液里,甚至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形式通过遗传继承的因子,传给了一代代后人。这套以“小”为核心的处世原则一方面是对抗恶劣环境时的自然选择,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存方式,有其积极因素。另一方面,它也导致了该地民众缺乏强健的人格力量和独立自主意识。当下,必须在我们业已衰敝的民族肌体内引入异质的文明质素,这是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前提与基础。
- 卜海艳
- 关键词:生存术李佩甫处世原则当代著名作家私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