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鹃

作品数:43 被引量:92H指数:5
供职机构:内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流行病
  • 11篇流行病学
  • 7篇伊蚊
  • 7篇白纹伊蚊
  • 5篇种群
  • 5篇病毒
  • 4篇登革热
  • 4篇蝇密度
  • 4篇蟑螂
  • 4篇流行性
  • 4篇监测分析
  • 4篇传染
  • 4篇传染病
  • 3篇疫情
  • 3篇手足
  • 3篇手足口
  • 3篇手足口病
  • 3篇侵害
  • 3篇侵害现状
  • 3篇染病

机构

  • 43篇内江市疾病预...
  • 2篇四川省疾病预...
  • 2篇内江市第二人...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成都市疾病预...
  • 1篇凉山彝族自治...
  • 1篇泸州市疾病预...
  • 1篇自贡市疾病预...

作者

  • 43篇刘鹃
  • 29篇徐勇
  • 25篇于雪岚
  • 13篇刘刚
  • 9篇王明强
  • 2篇朱永义
  • 2篇杨俊
  • 2篇刘春
  • 2篇林利君
  • 1篇李帆
  • 1篇袁萍
  • 1篇余世林
  • 1篇于雪兰
  • 1篇吴朝学
  • 1篇陈卫中
  • 1篇蒋德勇
  • 1篇钱薇萍
  • 1篇李静
  • 1篇王婉薇
  • 1篇刘伦光

传媒

  • 16篇中华卫生杀虫...
  • 8篇医学动物防制
  • 7篇寄生虫病与感...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疾病监测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7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4-2012年内江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2014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内江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现状,探讨其有效控制对策。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4—2012年内江市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采用EXCEL2003和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4—2012年全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828例,其中男性3602例,女性2226例,男女性别比1.62:1,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87,P〈0.05);发病年龄以3—14岁年龄组为主,占88.44%;职业以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5.71%、23.16%、15.00%;各年度发病率在4.82/10万-29.11/10万之间,各年发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4.26,P〈0.05)。结论2004—2012年内江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人群为学校及托幼机构的少年儿童,应重点防控,有效提高疫苗接种率是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和流行的有效措施。
徐勇林利君于雪岚刘鹃王明强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内江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十年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内江市不同等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为提高消毒管理水平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内江市26所不同类型医疗机构2005-2014年消毒质量检测结果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6所医疗机构消毒质量10年监测合格率为96.2%99.7%,各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监测项目中,使用中消毒液、内镜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合格率均为100%,室内空气卫生质量合格率最低为90%。各类型医疗机构中,以妇幼医院消毒质量合格率最低,医院级别越低,消毒质量合格率也较低。结论内江市各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总体较好,连续10年监测结果无明显波动,重点应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管理水平。
刘鹃徐勇于雪岚刘刚
关键词:消毒质量
2020年内江市主要病媒生物监测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了解内江市主要病媒生物的密度、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类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成蚊密度监测采用诱蚊灯法,蝇类密度监测采用笼诱法,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平均蚊密度为1.43只/(灯·h),8月密度最高;优势种为致倦库蚊,占蚊总数的64.79%;不同生境中,牲畜棚成蚊密度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蝇密度为2.34只/笼,5月蝇密度最高;优势种为家蝇,占蝇总数的20.38%;不同生境中,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平均鼠密度为0.16%,6月鼠密度最高;优势种为褐家鼠,占鼠总数的72.22%;不同生境中,农村自然村鼠密度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平均蟑螂密度为0.62只/张,7月蟑螂密度最高;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占91.31%;不同生境中,农贸市场蟑螂密度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内江市在主要病媒生物防治中,应以致倦库蚊、家蝇、褐家鼠和德国小蠊为主要防控对象,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采取以环境治理为基础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降低其密度。
于雪岚刘鹏刘鹃
关键词:病媒生物
2010-2020年内江市人间布鲁菌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了解内江市人间布鲁菌病流行现状、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2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内江市确诊布鲁氏菌病病例,采用χ^(2)检验等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结果2010-2020年内江市布病以散发为主,近年来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33.67,P<0.001),无明显季节性,各县区均有发病,主要分布在隆昌市、威远县两县区,男性发病数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4.83∶1,高发人群主要为农民及餐饮食品业从业人员。结论2010-2020年内江市布鲁菌病发病数较前期明显增加,且近年来有逐年递增趋势,全年各月发病呈散发态势,无明显季节性。高发人群以男性农民、餐饮食品业从业人员为主。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诊断报告意识和能力,提升布鲁菌病防控综合水平。
徐勇曾佳芮刘鹃谭爱刘鹏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疾病防控
2016年内江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的聚类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了解2016年内江市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分布特征,为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内江市手足口病哨点监测病例的人口学资料以及肠道病毒核酸检测数据,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该市的优势病毒型别并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对不同类型肠道病毒感染的发病时间、发病人群和发病地区给予直观、明确的分类,得出各型肠道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高发时间、高发地区,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结果 2016年内江市手足口病哨点监测病例共1 069例,其中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243例,检出阳性率22.73%,占总阳性例数的38.39%;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 virus A16,CoxA16)196例,检出阳性率18.33%,占总阳性例数的30.96%;其它型别194例,检出阳性率18.15%,占总阳性例数的30.65%。系统聚类分析发现:EV71型感染发病的高发年龄为4~6岁,高发时间为6、9月,高发地区为隆昌县;CoxA16型感染发病的高发年龄为1~4、5~6岁,高发时间为8月,高发地区为威远县。结论 EV71型肠道病毒无论从高阳性率还是疾病的严重程度来讲均是内江市手足口病防治的重点,针对EV71型感染发病的高发年龄、高发时间、高发地区做好EV71疫苗接种工作至关重要,对适龄儿童应尽早接种,有助于减少重症病例的发生,改善患儿预后,降低病死率和残疾率。
侯富壤刘鹃陈卫中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学哨点监测肠道病毒聚类分析
内江市白纹伊蚊的抗药性调查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调查内江市白纹伊蚊种群幼虫及成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内江市白纹伊蚊抗性治理提供相应对策。方法在内江市建城区范围内(东西南北中)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2代后,采用刘维德推荐的生物测试法测定白纹伊蚊幼虫抗性水平,WHO推荐的接触筒法测定白纹伊蚊成虫的抗性水平。幼虫抗药性监测结果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敏感品系(S-lab)为参照。结果内江市白纹伊蚊种群幼虫对溴氰菊酯为高度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为中等抗性,对双硫磷为低抗性,对敌敌畏敏感。成虫对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为中抗,对敌敌畏和双硫磷为敏感。结论加强对内江市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
刘鹃徐勇于雪岚刘刚袁萍
关键词:白纹伊蚊幼虫成虫抗药性
2015—2020年内江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2015—2020年内江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20年内江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5—2020年内江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1092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8.83/10万,各年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32,P<0.05);报告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有2个发病高峰,夏季高峰为6—8月,冬季高峰为12月至次年2月;5县(市、区)间报告发病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2.89,P<0.05),城区显著高于郊县,3个县(市、区)(占60.00%)年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发病数男女性别比为1.20∶1,男女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64,P<0.05);发病年龄以3岁以下人群为主,各年龄段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2)=38967.71,P<0.05);发病职业以散居儿童居首位,占总报告发病数的71.09%。结论2015—2020年内江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依然严峻,3岁以下散居儿童为防控的重点人群,需在夏季和冬季落实好综合防控措施。
刘春刘小翼杨军徐勇朱永义杨俊刘鹃谢丹
关键词: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病学特征
一种家蝇抗性突变快速检测方法及试剂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家蝇抗性突变快速检测方法及试剂盒,包括以下步骤:(1)提取单头家蝇基因组DNA;(2)检测家蝇MdaE7 G137D位上的137位点敏感型G/G(GGT/GGT)突变或/和137位点抗性突变D/D(GAT...
刘鹃刘鹏李霖徐勇罗文斌余小梅谭爱曾佳芮
内江市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监测、控制策略及应用研究
2021年
登革热(Dengue Fever,DF)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由登革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叮咬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自1970年以来,登革热的发病率增加近30倍,现在全球近40%的人口处于登革热风险中,登革热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内江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沱江下游中段,东经104°15′~105°26′,北纬29°11′~30°2′,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8.4℃,年日照时数为1,114.9,h,年平均降雨量为1,128.0,mm,年平均水气压为17.8,hPa,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白纹伊蚊孳生和繁殖,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加之,内江市作为劳动力输出大市,每年均有登革热病例输入,对市民健康威胁较大。
刘鹃刘鹏谭爱曾佳芮
关键词:亚热带季风气候白纹伊蚊登革热乙类传染病埃及伊蚊登革病毒
四川省内江市白纹伊蚊野外群体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检测分析
2023年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内江市3个白纹伊蚊野外群体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VGSC)基因检测分析,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方法2021年6-7月,在内江市3个县(市、区)白纹伊蚊孳生地使用诱蚊灯法采集野外成蚊,鉴定为白纹伊蚊后,提取基因组DNA,扩增VGSC基因片段,检测VGSC基因抗药性相关位点(1016、1532和1534)的突变类型及其分布频率。结果共收集并成功测序107只白纹伊蚊,检测到1016G突变的有28只,占26.17%,发生1532T突变的有6只,占5.61%,1534位点发生突变(1534C/S)的共100只,占93.46%。对1016、1532、1534位点组合分析发现,仅1个位点为突变型的个体为76个(73.08%),2个位点为突变型的个体共25个(24.04%),其中1016位点为野生型、1532和1534位点同时突变的个体为2个(1.92%),1532位点为野生型、1016和1534位点同时突变的个体为22个(21.15%),1534位点为野生型、1532和1016位点同时突变的个体共1个(0.96%)。本次现场未发现3个位点同时突变的个体。结论内江市3个白纹伊蚊野外种群存在较高频率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靶标突变,其中1534位点抗性频率较高,1534S是优势抗性等位基因,提示在化学防治蚊虫时,宜减少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使用,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提高蚊媒控制效果。
谭爱刘鹃王雅伟曾佳芮刘鹏
关键词:白纹伊蚊突变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