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阳 作品数:6 被引量:66 H指数:3 供职机构: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联合前倾角技术在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联合前倾角技术在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9—2018-06采用联合前倾角技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1例(36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比较手术前后髋臼前倾角、股骨前倾角、联合前倾角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31例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术后骨盆正位及髋关节侧位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及对应关系良好,无假体松动、下沉,无脱位表现。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步态均明显改善,髋部疼痛均消失,仅2例轻度跛行。术后髋臼前倾角、股骨前倾角、联合前倾角较术前明显减小,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前倾角技术应用于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指导合适假体的选择、设计以及确定合适的髋臼前倾角、股骨柄前倾角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联合前倾角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 刘阳 陈俊文 周建林 方洪松 彭昊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 阻断Notch信号通路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γ-分泌酶抑制剂DAPT阻断Notch信号通路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MG63细胞,分为对照组A及2个实验组B、C,对照组A中不添加DAPT,实验组B、C分别加入浓度为5umol/L和10umol... 刘阳关键词:DAPT NOTCH 骨肉瘤 增殖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51 2019年 目的通过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AFHR)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在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共47例(均为单侧骨折),男28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80.83±4.83)岁。AFHR组27例,男17例,女10例,平均年龄(81.26±4.87)岁,A2.2型17例,A2.3型10例;PFNA组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79.56±4.75)岁,A2.2型13例,A2.3型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白蛋白、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地负重时间等指标,并通过Harris评分、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了6个月的随访,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地负重时间、手术时间、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白蛋白差值和术后VAS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下地负重时间早、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势,可作为治疗高龄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可选方法;但手术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长,因此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手术医师熟练程度进行选择。 刘阳 彭昊 黄冠予 方洪松 金志辉 陈森关键词:粗隆间骨折 髋关节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初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和颈后路椎板成形术(PCL)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行ACDF的18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被设为A组;行PCL术的15例为B组。分别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8个月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DI)、颈椎活动度(ROM)、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等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8个月JOA评分、NDI、ROM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及18个月两组患者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7%)低于A组(39%)(P<0.05)。结论 PCL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初期临床疗效较好,但随访病例数较少,仍需收集多病例、长期随访,严格的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郭卫春 刘阳 余玲 徐勇 张博 黄成校 游浩关键词:多节段颈椎病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分析 目的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丢失、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为病理改变,骨强度下降、脆性及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以骨痛、易发生骨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女性多见.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需长期卧床,又加重骨质疏松,形成恶性... 刘阳 金林 罗越 陶凤华关键词:老年 股骨 粗隆间 骨折 内固定物 黄嘌呤氧化酶在激素诱导成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究黄嘌呤氧化酶在糖皮质激素诱导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5 mol/L组、10 mol/L组和15 mol/L组,接种完成后培养24 h,确认细胞贴壁后换液。空白组加入10%FBS培养基2 mL,模型组加入1 10-6 mol/L DEX培养基2 mL, 5 mol/L组加入5 mol/L别嘌醇DEX培养基2 mL,10 mol/L组加入10 mol/L别嘌醇DEX培养基2 mL,15 mol/L组加入15 mol/L别嘌醇DEX培养基2 mL。培养72 h后检测Caspase-3、STAT-1、Bax、Bcl-2等蛋白表达情况,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以及活性氧簇含量。检测细胞内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线粒体膜电位。结果模型组中Caspase-3、STAT-1和Bax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量降低,细胞凋亡比例增高,细胞内活性氧簇含量增高,细胞内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增高,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与空白组、5 mol/L组、10mol/L组和15 mol/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黄嘌呤氧化酶通过产生过量的活性氧簇从而导致成骨细胞氧化应激损伤,通过激活STAT-1和Bax蛋白来诱导成骨细胞凋亡,同时诱导线粒体膜电位稳态崩溃触发内源性线粒体凋亡途径。别嘌醇可以较好地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减少活性氧簇的产生,通过减少Caspase-3、STAT-1和Bax蛋白表达,稳定线粒体膜电位,从而减少成骨细胞凋亡。 黄冠予 彭昊 刘阳 张雷 梁世博关键词:黄嘌呤氧化酶 活性氧簇 糖皮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