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 作品数:11 被引量:62 H指数:4 供职机构: 成都市儿童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成都市卫生局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损害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996年 轮状病毒肠炎是儿科常见的流行性疾病,常见的症状为呕吐、腹泻、上呼吸道感染等,有关心脏方面的并发症报道不多,我院消化科1994年10月~1995年12月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中,有36例出现心脏受累的表现,报道如下。 牛文琪 王瑞全 刘红 王梅 左笠民 程默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 心肌损害 上呼吸道感染 心肌酶 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免疫功能检测及意义 1995年 轮状病毒肠炎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常见病。为了进一步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发病期间小儿机体免疫状态。本文对7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了外周血T细胞功能检测,对其中38例进行了体液免疫功能检测,并动态观察其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谢晓丽 钟佑泉 王瑞全 牛文琪 刘红 史红 左立昊 向梅关键词: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免疫功能检测 急性期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功能 婴幼儿秋冬季腹泻 新生儿感染与红细胞免疫状态初探 1995年 关于新生儿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和新生儿感染方面的报告极少,本文对新生儿感染与红细胞免疫功能作如下初探。 研究对象 1.新生儿感染组:本院新生儿病区1993年8月~12月住院患儿,月龄为2天~27天的60例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其中败血症38例。 江砚颖 张冠南 徐敏 刘红 文荣康 屈青 任洁 周文智关键词:红细胞免疫功能 新生儿感染 红细胞C3B受体 免疫粘附功能 吞噬细胞 丹参酮Ⅱa对免疫性血管炎细胞因子和血小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27 2009年 本研究探讨丹参酮Ⅱa对家兔免疫性血管炎的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建立免疫性血管炎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参酮Ⅱa治疗组和阿司匹林治疗组。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后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应用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血管病变。结果表明:急性期模型组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细胞因子IL-6水平在各组之间尚未见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血小板数目与IL-1β水平有一定程度的相关,血小板聚集功能则与IL-1β、TNF-α水平有关。丹参酮Ⅱa治疗可以明显降低上述各项指标的水平,并且其作用效果与阿司匹林基本相当。两者均可以显著减轻炎症对血管的病理损害。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参与了血管炎发病机理,并与血小板数目和功能相关。结论: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以及抑制血小板作用从而达到抗炎治疗、减轻病理损害的作用。 李晓静 周敏 李晓辉 徐酉华 刘红 杨默关键词:血管炎 细胞因子 血小板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76例免疫功能检测报告 1998年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76例免疫功能检测报告成都市儿童医院(610016)谢晓丽钟佑泉刘红史宏对象与方法一、对象(一)观察组:病例为1994年9月至1995年2月收住我院儿科的腹泻病儿,共76例。病程3天以内,年龄3个月至3岁。临床表现为突然腹泻,水样或蛋... 谢晓丽 钟佑泉 刘红 史宏关键词:儿童 肠炎 轮状病毒 免疫功能 丹参酮Ⅱ_A对免疫性血管炎、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分析丹参酮ⅡA对免疫性血管炎、血小板及凝血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抗血小板、抗凝及降低免疫性血管炎炎症反应的机理。方法建立免疫性血管炎模型,检测外周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聚集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性标志Annexin V,ELISA法检测凝血酶原片断F1+2,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及电镜观察血管病理改变。并设立正常、模型和阿司匹林对照组。结果免疫性血管炎急性期血小板数量异常增高,血小板聚集功能、Annexin V检测的血小板活性以及凝血酶原片断F1+2活性也有明显增高。丹参酮ⅡA治疗后,血小板数量明显降低,为931.33±254.19×109/Lvs544.00±83.8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nexin V检测的血小板活性以及凝血酶原片断F1+2活性也明显降低,分别为22.55±6.00%vs12.27±6.25%、215.93±66.04pmol/Lvs148.69±14.40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阿司匹林作用相比,除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稍弱外,其他作用两种药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降低血小板活性及凝血活性从而降低免疫性血管炎的炎症反应,减轻血管的病理损害,达到治疗的目的。 周敏 李晓静 李晓辉 徐酉华 刘红 杨默关键词:血管炎 血小板 血液凝固 小儿肠炎血浆内皮素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 1998年 内皮素(ET)是近年来从血管内皮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的生物活性多肽,具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迄今有关小儿肠炎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国内报道甚少。我们对58例肠炎患儿进行了血浆内皮素动态观察,并探讨其机理及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组病例为1995年3月至1996年3月收入我院儿科住院的肠炎患儿。 谢晓丽 钟佑泉 刘红 吴萍 史宏关键词:血浆内皮素 小儿肠炎 胃肠损伤 肠系膜微血管 血浆ET 全文增补中 成都地区2~12岁儿童打鼾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了解成都市2~12岁儿童打鼾的流行病学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2004年9~10月间在成都市5个城区中抽取2个区的2个小学和2个幼儿园1600名2~12岁儿童,由专人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526份。睡眠障碍患病率为33.4%,其中打鼾为5.6%。打鼾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胖也不是儿童打鼾的危险因素,但遗传因素则与儿童打鼾明显相关,有打鼾阳性家族史的儿童,其发生打鼾的相对危险性为无阳性家族史儿童的2.45倍。结论成都地区儿童打鼾患病率为5.6%,与国内其他地区基本相同,应当引起重视。 周敏 王梅 李晓静 代玉 刘红关键词:儿童 打鼾 流行病学研究 腹泻患儿口服庆大霉素干糖浆血药浓度监测 被引量:3 1999年 庆大霉素(gentarmicin)口服可用于肠炎及菌痢患者.但由于其水溶液具较强碱性。 贺林 黎永源 李晓辉 刘红 吴苏澄 姜云平关键词:腹泻 血药浓度 丹参酮Ⅱ_A对免疫性血管炎血小板、骨髓巨核细胞及血管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血小板及骨髓巨核细胞的影响,探讨其抗血小板作用与其对骨髓巨核细胞影响的关系,了解丹参酮ⅡA是否对免疫性血管炎血管损害有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免疫性血管炎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丹参酮ⅡA治疗组,检测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同时检测巨核细胞的数量和功能(CFU-MK集落形成能力)以及基质细胞集落(CFU-F)形成能力,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及电镜观察血管病理改变。结果免疫性血管炎模型对照组有血小板数量、骨髓巨核细胞数、CFU-MK数的明显增加。丹参酮ⅡA治疗能够明显抑制血小板,血小板数量由模型组的931.33±254.19×109/L降至544.00±83.88×109/L(P<0.05)。也能明显抑制骨髓巨核细胞数和CFU-MK,分别为29.17±8.40个/片vs 17.67±5.75个/片(P<0.05)和33.0±14.27个/2×105cells vs 14.67±3.67个/2×105cells(P<0.05)。还能抑制骨髓基质细胞,CFU-F数由58.7±14.5个/2×106cells vs 38.8±11.09个/2×106cells(P<0.05)。丹参酮ⅡA治疗后血管炎的病理损害有明显减轻。结论丹参酮ⅡA可抑制血小板和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对骨髓巨核细胞和基质细胞的抑制可能是丹参酮ⅡA抑制血小板功能的作用机理之一。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和巨核细胞而减轻炎症损害,从而使免疫性血管炎血管免受损害而达到治疗目的。 李晓静 周敏 李晓辉 刘红 徐酉华 杨默关键词:血管炎 血小板 巨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