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芸
- 作品数:64 被引量:211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眼科住院医师培养教学理念的探讨
- 2014年
- 眼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且可分为多个亚专科。针对这一特性,在2~3年的住院医师培养期间,如何尽可能全面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培养细则的要求,对于教研室和住院医师本人,都是一个大问题。自2010年正式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以来,虽然欠缺此方面的教学经验,
- 刘海芸刘堃朱弼珺唐敏樊莹孙晓东许迅
- 关键词:住院医师培养眼科学教学理念教学经验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成本效用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进行成本效用分析。方法对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施行手术治疗的117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收集其手术相关的费用,并用时间权衡法得到患者手术前后的效用值,以3%的贴现率计算期望寿命时间内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以空白干预为对照,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增量成本效用分析,计算每额外获得一个质量调整生命年需要增加的成本,即增量成本效果比。变化主要参数,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干预的平均成本为8471元(95%可信区间7716~9227元),平均额外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为1.24(95%可信区间0.73~1.76),每额外获得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需要增加的成本为6819元(95%可信区间4711~11816元)。其中行巩膜扣带手术者每额外获得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需要增加的成本为4892元(95%可信区间3366~8971元),行玻璃体手术者每额外获得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需要增加的成本为17134元(95%可信区间8824~73110元)。结论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施行手术治疗能够获得更多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每额外获得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需要6819元。
- 马莹琰邹海东刘海芸柏林徐娴张皙许迅
-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成本效用分析质量调整生命年
- 脉络膜新生血管激光治疗与机理研究
- 孙晓东汪枫华刘堃刘海芸郑志邹海东俞素勤许琳王洵樊莹
-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致盲的主要原因,激光是目前治疗CNV主要手段,但由于缺乏评价指标和激光能量参数标准,困扰临床准确判断隐匿病灶、评估疗效和防止过损伤;治疗后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PE...
- 关键词:
- 关键词:激光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
- 超声造影对兔眼脉络膜黑色素瘤血流循环的定量评估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索改良兔眼脉络膜黑色素瘤原位肿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及成瘤影响因素;观察超声造影在定性和定量评估脉络膜黑色素瘤血液循环模式中的应用。方法将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瘤组织碎片植入10只兔的右眼,左眼作为对照。4周后采集兔眼普通超声、多普勒彩色超声、超声造影图像并自动记录,使用Sono Liver分析眼内肿块血流充盈曲线。结果兔眼内脉络膜黑色素瘤成瘤率为80.0%(2只动物死亡)。肿块体积最大切面两条垂直线测量值为(0.92±0.28)cm、(0.66±0.30)cm,肿瘤的峰值强度为(263.56±143.33)%,上升时间为(5.01±1.42)s,达峰时间为(6.17±2.18)s,渡越时间为(18.01±7.65)s,曲线下面积为(4505.13±1491.75)%,上升支斜率为59.48±75.18,下降支斜率为-7.21±5.76。肿瘤组织与正常眼球壁组织比较,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下降支斜率均较大(均为P<0.05),上升时间、上升支斜率、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脉络膜下腔植入肿瘤组织碎片是一种稳定兔眼脉络膜黑色素瘤模型建立方法,超声造影在定性和定量判断眼脉络膜黑色素瘤内血流微循环模式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高敏唐金华刘海芸
- 关键词:脉络膜黑色素瘤动物模型超声造影
-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8
- 2012年
-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6月对35例(36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观察患者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3眼(8.33%)最佳矫正视力<0.01,5眼(13.89%)为0.01~0.04,10眼(27.78%)为0.05~0.09,15眼(41.67%)为0.1~0.25,3眼(8.33%)≥0.3。所有患者均无持续性角膜内皮失代偿、硅油泡残留、人工晶状体移位和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安全、有效。
- 朱弼珺刘海芸邹海东陈凤娥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硅油取出玻璃体切除手术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玻璃体后脱离的诊断评价
- 2012年
- 目的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PVD)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RRD中PVD发生率以及不同诊断方法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采用前置镜、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诊断PVD,与术中采用曲安奈德(TA)染色观察PVD进行比较。我院住院治疗RRD患者30例(30眼),所有患者术前行裂隙灯下前置镜眼底、超声和OCT检查玻璃体情况。玻璃体切除手术中采用TA辅助玻璃体染色作观察PVD的金标准,比较各种术前玻璃体检查方法对于诊断PVD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数据采用Kappa检验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不同检查方法对于诊断完全性PVD发生率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各种诊断方法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术中TA染色中发现完全性PVD发生率为10.0%;B超诊断完全性PVD发生率为76.7%.眼底检查诊断完全性PVD发生率为36.7%,OCT检查诊断完全性PVD发生率为13-3%,其中B超检查与术中发现的差异性最大。结论在RRD中完全性PVD发生率较低。现有各种术前检查方法有其局限性,而术中TA染色,能够更好的显示玻璃体皮质残留。
- 汪枫桦王雯秋俞素勤莫亚南张磊姜媛刘海芸王泓张皙许迅孙晓东
- 关键词:玻璃体后脱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B型超声曲安奈德
- 玻璃体切割联合改良内界膜覆盖手术治疗复杂黄斑裂孔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PPV)联合改良内界膜(ILM)覆盖手术治疗复杂黄斑裂孔(M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检查确诊并接受PPV联合改良ILM覆盖手术的MH患者20例2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特发性MH(IMH)9只眼;高度近视MH 2只眼;高度近视MH视网膜脱离(RD)5只眼;孔源性RD(RRD)合并MH 3只眼;RRD手术后MH 2只眼。IMH 9只眼,MH基底径(BASE)为(1 188.3±155.1)μm,最小径(MIN)为(626.9±86.2)μm,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1.1±0.3。高度近视MH 2只眼,BASE为(696.5±232.6)μm,MIN为(259.0±69.3)μm,logMAR BCVA为1.3。高度近视MHRD 5只眼,logMAR BCVA为1.5±0.1。RRD合并MH 3只眼,logMAR BCVA为1.6。RRD手术后MH 2只眼,BASE为(1 606.0±69.3)μm,MIN为(909.0±387.5)μm,logMAR BCVA为1.6。均接受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3G或25G PPV。手术中清除玻璃体后皮质膜后,吲哚青绿辅助染色黄斑区ILM,环形剥除血管弓内ILM,残留黄斑中心凹处约1.5个视盘直径ILM,部分撕松,重水辅助翻转上方或颞侧ILM覆盖于MH上,手术完毕时空气、C3F8或硅油眼内填充。手术后随访1~4个月,观察手术后BCVA变化、MH闭合情况。结果IMH 9只眼均为Ⅰ型闭合,其中U形、V形闭合分别为7、2只眼;高度近视MH 2只眼、RRD合并MH 3只眼、RRD手术后MH 2只眼均为Ⅰ型U形闭合;高度近视MHRD 5只眼中,Ⅰ型U形闭合3只眼,Ⅱ型W形闭合2只眼。IMH、高度近视MH、高度近视MHRD、RRD合并MH、RRD手术后MH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8±0.3、0.9±0.2、1.4±0.1、0.7±0.3、0.9±0.2。IMH患眼平均logMAR BCVA较手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高度近视MH、高度近视MHRD、RRD合并MH、RRD手术后MH患眼平均logMAR BCVA较手术前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8、0.10、0.11、0.18)。结论PPV联合改良ILM覆盖有助于复
- 刘海芸高敏杨名孙晓东
-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
- 白内障手术患者IOL-Master和A超眼内生物学测量比较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比较IOL-Master仪与A型超声(A超)在测量白内障手术患者中央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及人工晶体上的差异。方法选取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120例138眼,术前分别采用IOL-Master仪和A超完成中央前房深度以及眼轴的测量,比较测量结果的差异。将患眼平均分为IOL-Master组和A超组,应用SRK-T公式计算人工晶体度数;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行屈光检查比较两组在人工晶体测量结果上的准确性。结果术前采用IOL-Master与A超测量得到的平均中央前房深度和平均眼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高度近视眼中两种测量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末,术眼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与预期值差异≤0.50 D和≤1.00 D者,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高度近视眼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OL-Master仪与A超测量的术前前房深度和眼轴的结果一致,但在高度近视眼中IOL-Master的准确性较好。
- 缪浴宇邹海东刘海芸孙倩孙勇郑高欣
- 关键词:生物学测量A型超声白内障
- 超声微泡造影在眼内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 目的:评价超声微泡造影在眼内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诊断为眼内占位性病变的患者41人41眼,排除使用禁忌之后,使用声诺维(注射用SF6微泡)肘静脉注射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眼球部位的超声探查,...
- 刘海芸
- 关键词:占位性病变病灶内
- 高糖环境下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1的表达
- 2007年
- 目的了解高糖培养环境下牛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1(galactosyltrans-ferase-1,GalT-1)的表达情况以及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原代培养牛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在含不同浓度葡萄糖的培养基(5 mmol/L,10 mmol/L,20 mmol/L,30 mmol/L)培养72 h,以5 mmol/L 浓度葡萄糖培养组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 RT-PCR,蛋白凝集素染色法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下 GalT-1表达的改变情况,同时采用流式细胞观察高糖诱导的细胞凋亡。结果高糖培养环境下,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内 GalT-1 mRNA 表达上调,凝集素染色提示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蛋白由 Galβ 1→4GlcNAc 糖基化基团的修饰表达上调;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凋亡加剧,各葡萄糖浓度组的凋亡细胞平均死亡率为:7.35±1.82%,16.34±2.25%,29.85±6.66%,39.48±6.48%。结论高糖环境下,牛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内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1的表达上调,其可能参与了高糖环境下的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凋亡,参与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7,7:147-149)
- 刘堃刘海芸江建海邬海翔顾青叶纹许迅
- 关键词:周细胞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凋亡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