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洪钟

作品数:65 被引量:374H指数:11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经济管理
  • 8篇政治法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5篇金融
  • 9篇金融危机
  • 8篇债务
  • 6篇政府债务
  • 6篇政治
  • 5篇政治经济学
  • 5篇全球金融
  • 5篇全球金融危机
  • 5篇经济学
  • 5篇经济增长
  • 5篇货币
  • 4篇经济体
  • 4篇公司治理
  • 3篇东亚金融
  • 3篇政治经济
  • 3篇企业
  • 3篇区域生产网络
  • 3篇全球经济
  • 3篇中日韩
  • 3篇主权债务

机构

  • 64篇辽宁大学
  • 6篇沈阳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人民银行...

作者

  • 64篇刘洪钟
  • 18篇杨攻研
  • 6篇张振家
  • 5篇曲文轶
  • 4篇周帅
  • 2篇吕瑶
  • 2篇齐震
  • 1篇孙英楠
  • 1篇程伟
  • 1篇张茜
  • 1篇冯艳红
  • 1篇尹雷
  • 1篇王芮
  • 1篇张海波

传媒

  • 7篇世界经济与政...
  • 4篇中国市场
  • 4篇辽宁大学学报...
  • 4篇亚太经济
  • 3篇世界经济
  • 3篇经济学家
  • 3篇当代亚太
  • 2篇商业时代
  • 2篇世界经济研究
  • 2篇日本研究
  • 1篇当代世界
  • 1篇国际经济评论
  • 1篇开放导报
  • 1篇东北亚论坛
  • 1篇技术经济与管...
  • 1篇中国经济问题
  • 1篇经济评论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统计研究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年份

  • 1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参与全球生产链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被引量:26
2012年
全球生产链背景下的中国进口和外资表现出两个典型化特征:一是全部进口中中间产品占比非常高;二是在华外资企业对进口依赖程度高并且具有很强的外向型特征。这些特征影响了进口和外资这两大渠道对中国企业的技术溢出效果。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中间产品进口对内资企业没有产生理想的技术溢出,且拉大了外资、内资企业间的技术差距;外资企业对进口依赖度越小,其技术溢出效果越好,且进口依赖度和外资数量的技术溢出效果存在正的交互作用;外资企业出口导向特征越明显,技术溢出效果越差。
刘洪钟齐震
债务、增长与危机:基于债务异质性的考证被引量:13
2015年
本文在细分债务类型的基础上,利用典型OECD国家1980-200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多种方法考察了政府债务和私人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证分析二者与系统性银行业危机的关系。结果表明:(1)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私人债务的积累则与经济增长高度负相关;将私人债务细分为家庭债务与企业债务,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差异:企业债务的增加会显著制约经济增长,家庭债务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并不显著。(2)对于危机这一特殊事件的发生,各类型债务又在其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概率估计的结果显示,就危机爆发而言,政府债务规模与银行业危机是否发生之间并无必然联系,而私人债务则是银行业危机的根源;无论是家庭债务抑或是企业债务的积累均提高了危机发生的概率,此时二者并未显示出本质的区别。这对于认识当前有关全球经济的争论乃至我国的债务问题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杨攻研刘洪钟
关键词:政府债务私人债务经济增长银行业危机
贸易往来、选举周期与国家间政治关系——基于东亚地区的考证被引量:6
2019年
贸易往来能否为世界带来和平?该问题一直是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众多学者争论的焦点。文章基于中国的视角,利用东亚地区典型经济体三十余年的季度数据,实证考察了东亚地区贸易往来对政治关系的影响。文章认为,首先,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双边贸易额的不断增长推动了政治关系的改善,各国对中国贸易依存度提升的同时却产生了政治离心力,但总体仍支持了贸易促进和平的传统观点。其次,贸易与政治关系的相关性并非一成不变,东亚国家的国内政治因素显著制约着贸易作用的发挥,国内的政治周期与政治竞争显著降低了贸易稳定政治关系的功能,紧密的贸易往来甚至可能引发政治关系的恶化;同时,以冷战结束、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三次历史事件为节点来分析,我们发现,贸易对政治关系的影响呈现截然不同的特征。最后,文章进一步关注了被人们忽略的贸易稳定政治关系的边界与限度,它可以对冲美国军事同盟和因经济增速差异给中国与东亚国家政治关系带来的风险和困扰,但文化距离所导致的政治分歧却无法通过贸易手段进行化解。此外,东亚自贸区建设并未成为推动国家间贸易与政治走向良性互动的稳定器。
杨攻研刘洪钟
关键词:贸易往来政治关系
援以止战:国际援助与国内武装冲突——来自中国对外援助的证据被引量:12
2019年
国际援助能否减少国内武装冲突长期以来都是国际政治经济学关注的重要议题。近年来,中国对外援助规模和影响力的快速增长引发了众多学者的讨论。作者基于2000—2014年中国对外援助项目数据库,采用工具变量法实证研究了中国援助对受援国国内武装冲突的影响,从政治、经济双重视角挖掘了内在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伴随中国援助的增加,受援国武装冲突的爆发概率和规模均显著下降,同时也促进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欧美以及世界银行等传统援助对武装冲突的抑制作用则并不明显。究其根源,一方面,中国水平模式的援助不仅为受援国带来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提升了国家财政能力,而且通过资源配置效应重塑了国内经济格局、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包容性;另一方面,中国援助的国内政治效应也会随后显现,国内民众支持率和政治凝聚力不断提高,地区分裂倾向和国家整体脆弱性显著降低,最终使得武装冲突风险得到有效缓解。这一研究有助于客观、全面地评价中国援助对受援国的影响,能基于“中国故事”对传统的援助—冲突理论进行反思,为增强全球援助体系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启示。
杨攻研刘洪钟范琳琳
关键词:中国对外援助工具变量法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革被引量:19
2012年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意义重大,它将带来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塑,其强大的贸易实力将促进全球经济引擎的多元化,不断提升的金融实力将推进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的巨大变革。然而新兴经济体崛起的过程将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其经济未来的可持续增长能力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成为这一过程的羁绊,需要政府努力提高本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发国内需求,同时推行金融改革,提高效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改革,加强国际合作,建立适应全球经济新格局的治理方式,减少未来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刘洪钟杨攻研
关键词:新兴经济体
东亚货币合作中的中日关系因素——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被引量:7
2016年
随着国际和地区经济政治形势变化,沉寂多年的东亚货币合作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机,对过去合作经历的重新审视有助于未来合作的顺利展开。通过借鉴货币政治学相关研究并使用金融资产交易引力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全面考察东亚货币合作后发现:美元体系带来的货币困境、制度困境与结构困境共同促成了东亚国家对于货币合作的强烈需求;在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历史赋予了"10+3"主导、大国竞争、"东盟方式"等三大特点,其中中日竞争与合作是东亚货币合作内生驱动力的关键,在合作制度层面与金融一体化层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未来中日两国需高瞻远瞩,妥善解决政治分歧,在"互联互通"理念下协同推进东亚区域货币与金融合作。
刘洪钟周帅
关键词:东亚货币合作中日关系
后危机时代的东亚脱钩:现实还是幻想?被引量:1
2011年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东亚国家和地区与发达国家完全相反的经济复苏态势重新引发了学术界关于"东亚是否脱钩"的争论。本文从东亚国家出口贸易的地区结构变化这一视角证明,东亚通过大幅增加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正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但这种变化还不足以证明东亚脱钩已经实现。东亚经济的再平衡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刘洪钟张振家杨攻研
关键词:脱钩全球金融危机
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动趋势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利用回归方程对1981~2007年中国贸易条件变动趋势进行测算,研究发现:中国贸易条件以每年4.6%的速度下降,其中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下降是主要动因。在此基础上,对于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长期来看,汇率变化对于贸易条件无显著影响,出口商品结构、FDI和关税水平对贸易条件都有显著影响。
张海波刘洪钟
关键词:贸易条件汇率出口商品结构关税对外贸易
东亚区域合作论坛
2014年
区域合作是当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乃至政治格局变化的一种重大的推动力量。以欧盟为例,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努力,它早已超越经济合作的单一功能,成为推动欧洲政治稳定与和平发展的核心机制。反观东亚,从二战结束时的极度落后到1990年代“东亚奇迹”的形成再到当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可以说东亚创造了一个人类历史的增长奇迹,不过,为这一成就作出基础性贡献的主要是自发的市场力量,而非自为的区域主义。尽管东亚金融危机之后,东亚的区域合作也逐渐加强,特别是诞生了世界上最多的双边自由贸易区,但总体看,区域合作一直未能超越仅限于经济领域的功能主义,而使其成为推动地区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相反,区域合作甚至被一些国家拿来作为政治博弈的筹码和工具,从而严重损伤其推进区域和平的应有之义。那么,东亚区域合作目前的现状到底是怎样的?影响东亚区域合作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都有哪些?各国应该如何努力突破现有阻力,推动区域合作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本期策划刊发的三篇文章,将从不同侧面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有更多学者参与到这一重大问题的讨论中来。
刘洪钟
关键词:东亚区域合作主持人双边自由贸易区东亚金融危机
东亚区域一体化合作的政治经济学被引量:2
2014年
新世纪以来东亚区域生产与贸易分工不断加深,但区域性制度化的合作机制并未出现重大进展,自由贸易区数量虽然快速增加,但彼此交叉,有出现"意大利面条碗"效应的可能。本文从历史的路径依赖、巨大的政治与社会文化差异、日益紧密但缺乏均衡性和稳定性的经济联系等三个方面,从政治经济的视角分析了东亚区域一体化合作进程缓慢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刘洪钟
关键词:东亚区域合作区域分工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