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科

作品数:137 被引量:2,198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7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3篇糖尿
  • 53篇糖尿病
  • 42篇中医
  • 21篇中医药
  • 19篇代谢
  • 17篇仝小林教授
  • 15篇综合征
  • 15篇2型糖尿
  • 15篇2型糖尿病
  • 14篇脾瘅
  • 14篇辨治
  • 13篇代谢综合
  • 13篇代谢综合征
  • 13篇验案
  • 13篇辨证
  • 10篇药疗
  • 10篇药疗法
  • 10篇医药疗法
  • 10篇中医药疗法
  • 8篇举隅

机构

  • 131篇中国中医科学...
  • 51篇北京中医药大...
  • 7篇中国中医科学...
  • 5篇广州中医药大...
  • 5篇陕西中医药大...
  • 2篇复旦大学
  • 2篇甘肃中医药大...
  • 2篇天津市安定医...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江西中医药大...
  • 2篇万杰医院
  • 2篇遵义医科大学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作者

  • 136篇刘文科
  • 79篇仝小林
  • 17篇甄仲
  • 16篇姬航宇
  • 15篇逄冰
  • 15篇李修洋
  • 14篇赵林华
  • 12篇周强
  • 11篇李敏
  • 10篇常柏
  • 10篇郭允
  • 10篇连凤梅
  • 10篇郑玉娇
  • 7篇彭智平
  • 7篇赵锡艳
  • 7篇焦拥政
  • 6篇田佳星
  • 6篇倪青
  • 6篇王佳
  • 5篇车慧

传媒

  • 17篇中医杂志
  • 13篇吉林中医药
  • 11篇北京中医药
  • 9篇辽宁中医杂志
  • 7篇环球中医药
  • 6篇上海中医药杂...
  • 6篇世界中西医结...
  • 5篇中华中医药杂...
  • 4篇时珍国医国药
  • 4篇四川中医
  • 4篇中国中医基础...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医学综述
  • 2篇江苏中医药
  • 2篇新中医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长春中医药大...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18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10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0篇2013
  • 22篇2012
  • 21篇2011
  • 15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8
1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人体四焦八系看王清任五活血汤被引量:9
2017年
王清任是清末著名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家,其所创五活血汤即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及身痛逐瘀汤在临床应用广泛,可涉及内外各科。因各活血汤所侧重和作用的人体部位不同,分别侧重于颅腔、胸腔、腹腔、盆腔等解剖部位。初学者对五活血汤的应用难以准确把握。结合四焦八系理论解读五活血汤,有助于临床各科应用。
仝小林刘文科
关键词:王清任
仝小林从“六郁”谈糖尿病前期的中医证治被引量:30
2017年
"六郁"理论为金元医家朱丹溪系统提出。通过回溯经典,认为糖尿病前期的核心病机和重要病理基础是食、气、血、火、痰、湿六郁与虚(脾虚、气阴两虚)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前期实胖型患者以食郁为核心,六郁相兼为病;虚胖型患者以脾虚胃郁为根本;中等体型/消瘦型患者多以肝郁为主,而年老、久病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以气阴两虚为主。在"六郁"理论指导下,确立糖尿病前期的主要证型为脾胃壅滞证、肝郁气滞证、湿热蕴脾证、脾虚痰阻证与气阴两虚证;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以开郁为重要治则,积极干预糖尿病前期,有效预防并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逄冰刘文科郑玉娇李青伟王翼天金德连凤梅
关键词:六郁糖尿病前期治未病中医药疗法
近10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前期的文献计量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早期干预可以延缓其发生发展。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前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前期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根据目前的研究热点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以后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依据。我们以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为检索对象,检索关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前期的文献,并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我们利用文献管理软件Note Express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10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文献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作者所在单位分布、文献类型分布、所涉及的干预方法的分布及文献的高频关键词分布等方面,初步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前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将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于中医文献的分析对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逄冰赵锡艳林轶群郑玉娇刘文科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中医药疗法文献计量学
仝小林教授以“态靶因果”辨治代谢综合征合并慢性乙肝验案一则被引量:4
2020年
代谢综合征以血糖、血脂、血压多代谢紊乱为特征,能够加重慢性乙型肝炎肝损伤,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又能增加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因此两者相互影响,病程漫长,迁延难愈。此患者因母婴传播长期处于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又因过食肥甘厚味,体胖少动而成代谢综合征。然而患者无明显主观症状,无“症”可辨,故仝师基于“态靶因果”辨治方略,集审因论治、辨病论治、辨症论治、辨证论治于一体,清宏观“热态”,降微观指标,态靶同调。
张海宇刘苗苗刘文科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
论精方与围方被引量:19
2012年
纵观古今临床处方,基本可分为两类:药味少之小方与药味多之大方。处方药味的多寡与医生个人用药习惯有一定关系,然主要取决于其各自功效及所针对病证。本文将药少之小方称为精方,药多之大方称之为围方,并就二者特点及适用范围进行论述,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有益指导。
仝小林刘文科焦拥政
关键词:临床处方
脾瘅相关理论研究及其应用
仝小林李敏甄仲常柏朱永宏段娟陈良姬航宇连凤梅李修洋焦拥政刘文科秦培洁董柳周水平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一组多代谢紊乱的复杂症候群,MS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国MS的患病率为14%-17%,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是MS的基础,心脑血管疾病是MS的主要临床后果...
关键词: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中医理论流行病学调查
仝小林教授应用大黄黄连泻心汤验案举隅被引量:10
2012年
大黄黄连泻心汤是治疗热痞的重要方剂,由大黄、黄连两味中药组成。在《伤寒论》中,记述与之相关的条文有二:第154条日:“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第164条日:“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国中医科学院仝小林教授善用经方,活用经方,以经方之理与经方之法为基础,
逄冰刘文科闫韶花赵锡艳彭智平周强
关键词:大黄黄连泻心汤胃癌术后癫痫糖尿病肾病
论脾瘅与血浊的关系及其意义被引量:22
2010年
脾瘅与血浊均是源于《内经》的重要概念,结合《内经》中相关篇章的论述,可推论脾瘅的形成、发展过程与代谢综合征基本一致,血浊则是指一切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中滞留过剩的代谢产物以及循行障碍等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血浊与脾瘅相互为病,其核心病机依旧是中满内热。进一步发展,则或瘀、或痰、或湿、或毒、或浊……相互交杂,波及全身,变证丛生。脾瘅与血浊关系的明确为代谢综合征的"治未病"提供了落脚点,实现了代谢综合征与其并发症治疗上的契合。
秦培洁仝小林李敏常柏李修洋刘文科姬航宇
关键词:脾瘅血浊代谢综合征
态靶辨证在气滞络瘀型尿石症中的运用——厚朴三物汤加莪术、三七、金钱草被引量:10
2020年
尿石症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现代医学通过多种介入、手术手段进行治疗。但因费用昂贵、并发症风险等问题,许多患者求助于中医药。仝小林院士基于多年临证实践探索,提出的"态靶结合"辨证组方思想,认为结石为患重在气机郁结不通,血络瘀滞在局部导致石不得下,且日益增大。因此,对于体积较小、有潜力自行排出的上尿路结石,可以采用"态靶结合"的辨证组方思想,以气滞络瘀为态,石阻水道为靶,通过活血化瘀药物莪术、三七松动结石,厚朴三物汤推动水道气机,共同调态,以金钱草促进平滑肌运动排石打靶。通过"态靶结合"辨治,在结石尚小的阶段驱邪外出并加以调护预防再发,仝小林院士在临床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田卫卫苟筱雯刘文科
关键词:尿石症厚朴三物汤
论“态靶因果”辨治方略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被引量:24
2017年
基于临床实践,仝小林教授提出"态靶因果"的辨治方略,即"以病为参,以态为基,以症为靶,以因为先,以果为据",处方时全方位地关照疾病,以期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文章以2型糖尿病的治疗为例,阐述"态靶因果"辨治方略在疾病治疗中的运用。处方时,既要抓住每个阶段的特点,关注当下之"态",抓准核心病机,确立证型与治法方药。不仅要抓住当下阶段的病理特点,更要动态地把握糖尿病全程的变化,关注当下阶段的前"因"后"果"。同时,在处方中加入可以有效降低血糖、血脂、血压、尿酸、体质量指数等指标的方药,实现现代药理学的临床回归。
逄冰刘文科林轶群赵锡艳郑玉娇仝小林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中医思维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