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东
- 作品数:8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SCT对原发性肠脂垂炎的检查价值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肠脂垂炎(PEA)的CT特征,MSCT的检查价值.方法 对12例具有完整MSCT扫描资料并随访证实的原发性肠脂垂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2例均行全腹平扫,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10例病灶位于直乙状结肠转折处,1例位于回盲部,1例位于降结肠;12例卵圆形脂肪密度病灶均可见边缘高密度环,11例病灶中心可见高密度影;9例病灶周围可见继发性炎性改变,其中5例可见邻近腹膜增厚,但均未见邻近肠壁增厚及周围积液;2例增强扫描病灶边缘的高密度环及邻近增厚的腹膜可见强化.4~10周后CT随访,12例病灶均自行消退.结论 边缘高密度环征、中心高密度影和周围继发性炎性改变为原发性肠脂垂炎的特征性CT表现,MSCT能清楚显示病灶细节特征及毗邻结构,对原发性肠脂垂炎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 刘少东常春丽刘桂芳
- 关键词:原发性肠脂垂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HRCT与PET/CT联合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被引量:21
- 2013年
- 目的探讨HRCT与PET/CT相结合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价值。方法 88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SPN接受PET/CT显像和HRCT检查;PET/CT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法判断病灶的良恶性,HRCT根据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判断其良恶性;比较单纯HRCT、PET/CT和联合诊断对SPN的判断结果。结果 88例SPN中,44例良性,44例恶性。HRCT和PET/CT对恶性SPN内部和周围征象的检出率均高于良性SPN(P均<0.05),联合诊断的特异度和准确率均高于单独HRCT和PET/CT(P均<0.05)。结论 HRCT与PET/CT联合诊断SPN的特异度和准确率均较单独诊断为高,值得临床推广。
- 李兰涛林红雨王海燕崔新建刘少东
-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18F氟脱氧葡萄糖
- 纤维骨皮质缺损与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及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提高对纤维骨皮质缺损(FCD)和非骨化性纤维瘤(NOF)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60例FCD和NOF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结果 FCD和NOF均好发于膝关节周围骨,病理学上均为纤维组织,无成骨成分。X线和CT表现为局限于骨皮质内、骨髓腔内或位于骨皮质内偏心性膨胀累及骨髓腔,均匀软组织密度影。MRI上主要为等T1等T2异常信号。结论 FCD和NOF具有相同的好发部位和病理学表现,可视为同一病变的不同表现或不同发展阶段,影像上局限于骨皮质者为FCD,累及骨髓腔者为NOF。
- 张郁李兰涛刘少东朱继兰林红雨
- 关键词:非骨化性纤维瘤影像学病理学
- 院前猝死32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分析院前猝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探讨防治措施,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救中心2003年1月—2010年7月院前猝死32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21例病人中254例有明确心血管病史,高发年龄为6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冬季多发,夜间多发。院前急救仅5例复苏成功。结论院前猝死以心脏性猝死为主,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可减少猝死的发生;对公众普及心肺复苏术技能,可提高院前猝死急救的成功率。
- 常春丽刘少东李晓云
- 关键词:猝死急救医疗服务心肺复苏术
- 63例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程序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我院2007年11月至2009年7月63例行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等围手术期护理程序。结果: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程序后,患者焦虑程度明显减轻,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认真落实护理程序各阶段的护理措施,是减少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围手术期意外和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关键。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程序可提高手术的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为患者迅速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 常春丽孙洪巧张宁刘少东李郁金
- 关键词:活组织检查护理程序围手术期
- 大剂量化疗药物髂内动脉灌注治疗膀胱癌87例临床分析
- 2001年
- 陈葆崙杨东升刘少东崔新建
- 关键词:膀胱癌化疗大剂量
- 颈动脉粥样硬化MSCTA表现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表现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对231例怀疑脑部缺血或颈动脉病变病人行MSCTA检查和颅脑扫描,其中脑梗死病人53例(脑梗死组),无脑梗死病人17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颈动脉狭窄程度、硬化斑块性质及颅底Willis环形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的比例高于对照组(χ2=14.93,P<0.01),且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较对照组严重(χ2=6.22,P<0.05);脑梗死组不稳定斑块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5.32,P<0.01);脑梗死组Willis前环不完整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8.15,P<0.01)。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的狭窄程度、斑块的稳定性及Willis环的完整度密切相关,中重度狭窄、不稳定斑块、Willis前环不完整是颈动脉硬化病人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 刘少东林红雨常春丽
- 关键词: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血管造影术
- 16层螺旋CT下肢动脉造影扫描参数的优化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优化16层螺旋CT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扫描参数。方法将80例接受下肢动脉CT造影患者随机均分成A、B、C、D四组,采用不同的准直宽度、螺距和旋转时间(A组:16.00 mm×0.75 mm,0.938,0.5 s/周;B组:16.00 mm×1.50 mm,0.938,0.75 s/周;C组:16.00 mm×0.75 mm,1.250,0.5 s/周;D组:16.00 mm×1.50 mm,0.938,0.5 s/周)进行扫描,对每例患者主—髂部、股—腘部和膝下部三段动脉的最大密度投影进行图像质量评分;记录每例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对四组扫描的图像质量评分和DLP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四组图像质量在主—髂部和股—腘部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膝下部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图像质量比较,B、C组明显优于A、D组(P均<0.05),B、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四组辐射剂量比较,C组明显低于A、B、D组(P均<0.05)。结论 16层螺旋CT下肢动脉造影采用准直宽度16.00 mm×0.75 mm、螺距1.25、旋转时间0.5 s/周的扫描参数匹配图像质量较好,且可减少辐射剂量。
- 刘少东常春丽李兰涛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