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宿
- 作品数:101 被引量:303H指数:9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围手术期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与防治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背景围术期血栓栓塞一旦发生,临床危害极大。尤其是深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由于早期临床表现的隐匿性及不典型性,使得早期诊断非常困难,相当部分的患者起病即危及生命。目的重视对血栓栓塞高危人群的识别和预防,提高早期确诊率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治疗。内容对围术期血栓栓塞的风险评估、预防和治疗3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阐述。趋向从新的角度加强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在临床上用先进的诊断手段、新的治疗方法对血栓栓塞进行防治。
- 刘宿刘怀琼
- 关键词:围手术期管理血栓栓塞
- 器官移植与血液系统并发症
- 1999年
- 血栓形成或出血,以及血液系统的其他障碍是器官移植中常见的并发症。肾移植、肝移植、骨髓移植、胰腺移植、心脏移植等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功能、凝血和纤溶系统、内皮细胞功能、造血系统等方面的改变与紊乱,甚至可直接影响移植器官的存活。本文就上述问题作一综述。
- 刘宿
- 关键词:器官移植凝血纤溶造血系统并发症
- 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镇痛效果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比较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硬膜外和静脉术后镇痛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方法 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连续腰丛阻滞组(N组),硬膜外术后镇痛组(E组),静脉术后镇痛组(Ⅴ组),每组25例.于术后各时点记录3组患者的VAS评分、HR、MAP和呼吸频率(RR),以及术后开始进食的时间、术后不良反应与患者满意度.结果 3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静息与运动时VAS评分、HR、MAP和R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患者术后开始进食的时间早于E组和V组(P<0.05);Ⅴ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N组和E组(P<0.05).结论 连续腰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可为单侧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且不良反应少.
- 黄炳强毛庆祥闫红刘宿陈力勇
-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
- 用于头部固定医用气管导管的固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头部固定医用气管导管的固定装置,包括具有弹性的条形头带,该条形头带一端中部设有一条沿纵向延伸的第一固定带,该条形头带另一端设有两条沿纵向延伸的第二固定带,两条第二固定带分别位于条形头带的两侧,且两条...
- 杨雪刘宿代娟何海涛丁玲玲张丽蓉谢佳
- 文献传递
- 一次性卫生材料引起严重过敏反应一例被引量:1
- 2004年
- 患者,男性,30岁,既往体健,ASAⅠ级,无药物过敏史.因L5椎体压缩性骨折入院,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L5椎体哈氏棒内固定术.术前血压(BP)120/80mmHg(1 kPa=7.5 mmHg),脉搏80次/min,脉搏血氧饱合度98%,心电图无异常.
- 谢红春刘宿
- 关键词:过敏反应荨麻疹硬膜外麻醉
- 毒蛇咬伤一例凝血功能变化及诊治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刘宿王韬刘怀琼
- 关键词:蛇咬伤溶血纤维蛋白原
- 手术麻醉及医疗操作中迷走反射5例报道被引量:7
- 2011年
- 反射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外科手术过程中,如神经外科、普通腹部外科、腹腔镜手术、眼和面部的手术,甚至在经皮肝活检和电休克治疗过程中。尽管缺乏实验证据,但大多数病例已证实是由迷走介导的反射。
- 刘宿葛衡江周定蓉
- 关键词:迷走反射手术过程麻醉神经外科腹腔镜手术电休克治疗
- 后颅窝肿瘤术后并发巨舌症致上呼吸道梗阻抢救成功一例被引量:3
- 2016年
- 患者,男,39岁,拟行第四脑室肿瘤切除术。术前检查无特殊。静注咪达唑仑6 mg、丙泊酚100 mg、罗库溴铵80mg、舒芬太尼35μg麻醉诱导,经口气管插管,静-吸复合维持麻醉,患者为俯卧颈曲头低位。分离延髓前端背外侧部肿瘤时,IBP骤升至240/125 mm Hg,HR 160次/分。加深麻醉,静注艾司洛尔10mg,HR、BP无明显改善。暂停手术,5min后恢复正常。继续手术再次出现HR增快,BP骤升,
- 甘茂相毛庆祥陈强闫红刘宿陈力勇
- 关键词:巨舌症上呼吸道梗阻罗库溴铵后颅窝肿瘤颈曲第四脑室
- 老年冠脉综合征与麻醉
- 患有代谢综合征的老年人,平时应通过药物、饮食、运动等综合治疗加以控制,做好术前的准备。术前应该严格控制血脂和血糖在正常值范围内,围术期的评估重点在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老年心血管疾病有三个方面的重要问题需要估计:①高血压和左...
- 刘宿刘怀琼
- 关键词:老年人冠脉综合征全身麻醉围手术期
- 低分子量肝素对兔创伤感染时凝血功能障碍的预防作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采用撞击伤合并注入内毒素(LPS)的方法,建立实验性高凝状态的动物模型,探讨用低分子量肝素或氨甲环酸后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BIM-Ⅱ型水平式生物撞击机撞击兔胸部,并静脉注入LPS,形成创伤合并LPS的致伤因素。实验用32只新西兰兔分为四组:创伤合并LPS对照组(对照组)、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组(L组)、氨甲环酸治疗组(TA组)、合并用药组(L+TA组)。用酶联免疫法测定IL-1B、IL-6含量的变化;采用发色底物chromozymP法测定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用血凝分析仪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活性的变化。实验动物24h后留取肺、肾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对照组在创伤和注射LPS后,AT-Ⅲ活性明显下降,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TF及TFPI活性升高。肾脏中有微血栓形成。与对照组比较,L组IL—1β、IL-6的含量降低;TF在血浆中的活性降低,TFPI活性增高,TF/TFP1比值降低;脏器中微血栓的形成减少。TA组IL-1β、IL-6的含量低于对照组、但高于L组;TF、TFPI在血浆中的活性低于对照组和L组,TF/TFPI比值高于L组;肺动脉血栓形成,重要脏器血栓形成增加。L+TA组IL-1β、IL-6的含量低于L组;TF活性低于对照组和L组,但TFPI活性高于对照组和L组,TF/TFPI比值低于L组;未见肺动脉血栓发生和重要脏器微血栓形成的增多。结论低分子量肝索除了抗凝之外,还可抑制炎症反应,降低TF的释放,减轻凝血反应;在已用低分子量肝素基础上用氨甲环酸,不会造成血栓形成,而单用氨甲环酸则相反。实验研究结果可为临床诊断和预防创伤、感染诱发的高凝状态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 刘宿蒋耀光葛衡江刘怀琼唐小唪
- 关键词:内毒素血症凝血因子低分子量肝素氨甲环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