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家琼

作品数:24 被引量:475H指数:13
供职机构:湛江师范学院自然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热带草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千百十”优秀人才基金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植物
  • 5篇光合生理
  • 4篇合生
  • 4篇风沙
  • 4篇风沙流
  • 3篇植被
  • 3篇群落
  • 3篇人工植被
  • 3篇香根草
  • 3篇荒漠
  • 3篇固沙
  • 3篇光合速率
  • 3篇干旱
  • 2篇叶绿
  • 2篇叶绿素
  • 2篇叶绿素含量
  • 2篇油蒿
  • 2篇蒸腾
  • 2篇植物群
  • 2篇植物群落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湛江师范学院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兰州铁路局
  • 1篇内蒙古大学

作者

  • 24篇刘家琼
  • 7篇刘金祥
  • 5篇于云江
  • 5篇丘明新
  • 2篇李文送
  • 2篇刘新民
  • 2篇林庆功
  • 2篇蒲锦春
  • 2篇史培军
  • 1篇于志勇
  • 1篇张民力
  • 1篇刘善玲
  • 1篇麦嘉玲
  • 1篇辛越勇
  • 1篇邱国玉
  • 1篇郜永贵
  • 1篇王铭铭
  • 1篇邓连芳
  • 1篇李金贵
  • 1篇肖生鸿

传媒

  • 6篇中国沙漠
  • 2篇Acta B...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中国草地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四川草原
  • 1篇亚热带植物科...
  • 1篇草原与草坪
  • 1篇华南热带农业...
  • 1篇中国草学会六...

年份

  • 5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4篇1993
  • 2篇1989
  • 1篇1988
  • 1篇198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克拉玛干沙漠耐旱、耐盐植物种的选择被引量:10
1994年
塔克拉玛干沙漠耐旱、耐盐植物种的选择刘家琼,邱国玉,石庆辉,李风琴(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730000)SelectionofDrought-ResistantandSalt-TolerantPlantSpeciesinthe...
刘家琼邱国玉石庆辉李风琴
关键词:植物耐旱性固沙植物
我国沙漠中部地区主要不同生态类型植物脯氨酸的累积、光合、呼吸和叶绿素含量被引量:53
1988年
中生植物脯氨酸含量为0.42mg/g·dw,低于少浆旱生植物(1.73mg/g·dw)。多浆旱生植物脯氨酸含量最高(7.22mg/g·dw),为前两者的17倍和4倍。两类旱生植物在干旱条件下(非灌溉)脯氨酸含量均高于灌水处理。少浆与多浆旱生植物的光合强度(16.74、14.04 CO_2mg/g·dw·h)差异不大,而中生植物(37.57 CO_2mg/g·dw·h)则高于两类旱生植物2倍以上。少浆旱生植物的呼吸强度(6.27CO_2mg/g·dW·h)略高于多浆旱生植物(4.73CO_2mg/g·dw·h),与中生植物(7.60CO_2mg/g·dw·h)接近。光合/呼吸值,少浆、多浆与中生植物分别为2.50、3.09和4.59,说明中生植物的合成明显大于消耗。季节动态中,中生植物显著高于两类旱生植物。叶绿素总量三类植物差异甚微。
刘家琼黎志坚蒲锦春刘新民曾泗弟
关键词:生态类型植物脯氨酸叶绿素含量光合强度
全文增补中
我国干旱地区甘草草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被引量:24
1993年
全世界有甘草13种,我国有8种,沙漠地区常见有5种。我国沙漠地区的甘草种类为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等5种,它们构成各种甘草草地,分布在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中,以甘草草地分布最广。 甘草草地可供放牧、割草、采药、农垦、营林等多目标利用,目前它已被广泛进行利用。其中以放牧和采药利用最为广泛。 甘草草地的利用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例如:滥挖甘草已使大面积的甘草草地遭到了严重破坏,不适当的农垦已使不少甘草草地成了荒滩和沙化土地,生境旱化已使一些甘草草地明显退化,土壤盐渍化已使得一些甘草草地发育不良以至已被盐生植被所演替。 要使甘草草地这一多目标利用的自然资源能得到水续利用,必须重视土壤和环境的保护,防止土壤风蚀和水蚀,防治土壤盐渍化,预防生态环境旱化,大力种草种树等。
丘明新刘家琼
关键词:甘草草地资源干旱地区
高温胁迫对香根草含水量、膜透性、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1
2005年
研究了高温胁迫条件下香根草相对含水量、膜透性、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5~40℃处理24 h后香根草的膜透性、脯氨酸含量逐渐上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但幅度不大;40℃以上高温处理后,以上生理指标均有显著变化.与常温25℃比较,温度每升高5℃,膜透性、脯氨酸含量平均增加27.5%和86.0%,而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下降5.5%和10.1%.在试验条件下,香根草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5℃,45℃为临界温度上限,55℃为致死温度上限.
刘金祥谭杏婵刘家琼
关键词:香根草高温胁迫相对含水量膜透性脯氨酸叶绿素
不同风沙条件对几种植物生态生理特征的影响被引量:69
2003年
在野外风洞条件下 ,就不同风况的风沙胁迫对几种固沙植物生态生理特征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了沙坡头地区的野外植物和盆栽植物。在不同风速 (5 .9m·s-1,7.9m·s-1,9.9m·s-1,14m·s-1,10m·s-1,15m·s-1,2 0m·s-1)和吹袭时间间隔 (2d ,4d ,9d)下测定了植物 3个生理生态参数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1)净风和风沙流胁迫均可使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Pn)降低 ,蒸腾速率 (E)升高 ,从而导致水分利用效率 (WUE)下降。净风和风沙流对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显著不同。同样为 14m·s-1的风速时 ,风沙流使植物的Pn降低 40 .7% ,而净风使其降低了 35 .88%。 2 )吹袭的时间间隔越短 ,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降幅越大 ;风沙流比净风的影响更大。在 2d ,4d ,9d为间隔的风沙流吹袭下 ,油蒿 (Artemisiaordosica)的Pn分别下降了 2 0 .13%、11.76 %、7.72 %。风沙胁迫强度越大 ,物质积累越少 ,植物的高生长越慢。 3)由于风沙流降低了水分利用率 ,从而增加了对植物的干燥作用。从总体来看 ,沙生植物对风沙流胁迫有一定的适应响应 ,实验所用灌木较草本植物有更强的抗风性。
于云江史培军鲁春霞刘家琼
关键词:植物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抗风性
我国荒漠植物的水分饱和亏被引量:23
1989年
本文研究了我国荒漠植物的水分饱和亏,结果以典型的荒漠旱生植物珍珠和红砂最大,分别为43.4%和35.6%,梭梭34.7%,籽蒿37.1%。中生植物刺槐和钻天杨水分饱和亏最小,分别为15.0%和14.3%。这就表明,荒漠植物在干旱条件下,免于伤害的能力与水分饱和亏的大小密切相关。
蒲锦春刘家琼刘新民贾惠兰
关键词:荒漠植物天然植被泡泡刺小叶锦鸡儿人工植被油蒿
从植被演替和抗风性研究包兰线沙坡头段人工植被稳定性被引量:14
2002年
运用群落演替与风沙流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了群落的稳定性。在沙坡头地区,以油蒿为主的人工群落在长期的自然演替过程中已达到与生境条件相互适应的动态稳定过程。通过沙坡头与周边地区植被演替的比较研究,表明了该地区现有植被正形成(或已形成)偏途顶极序列,该植被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稳定存在,这些演替可促使沙坡头地区的人工植被向更为稳定的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以及自然生态系统方向变化。此外,风洞实验结果显示,沙坡头现有主要植被和地表能够抵抗较大风沙流胁迫,已形成了能够忍耐沙尘暴的生态系统。
于云江林庆功郜永贵丘明新刘家琼
关键词:植被演替风沙流群落稳定性人工植被抗风性
沙冬青植物群落研究被引量:41
1995年
沙冬青植物群落是中国沙漠地区特有的常绿植物群落,分布在荒漠区东部及荒漠草原地区。1991年在沙坡头地区北部的腾格里沙漠沙葱湾-通湖山一带发现有大片分布,面积达7133ha。沙冬青植物群落的建群种沙冬青是第三纪古老的残遗种,我国已将它列入第一批珍贵稀濒危保护植物。不仅在科学研究上具有特殊意义,而且其耐旱性强,是沙漠及黄土地区适宜的防风固沙及水土保持林种,也可用作花卉,值得大力推广。
刘家琼邱明新石庆辉
关键词:沙冬青植物群落豆科
沙坡头地区人工生态系统的建立与生物类群的繁衍被引量:4
1996年
在沙坡头格状沙丘上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始于1956年。经过30余年的植物引种和筛选实践,当地少浆植物[1]———油蒿(Artemsiaordosica)、柠条(Caraganakorshinski)和花棒(Hedysarumscoparium)是我们人工生态系统里的主要建群植物。该系统在初建的10年内,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10年以后覆盖度由30%下降至20%,再往后的约20年间又下降至10%以下。但由于兰藻类、藓类和草本等植物及微生物的出现并繁衍,形成了生物结皮。随之,动物种类出现和丰富起来了。相对稳定的生物类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传递模式等都在形成和发展之中,它为荒漠地区的草场重建提供了经验。
刘家琼石庆辉李玉俊
关键词:人工生态系统物种生物类群繁衍
宁夏半干旱区深松少耕法对糜子生理过程的影响
1989年
本文探讨了深松少耕法对糜子生理过程的影响,并从作物生态生理角度,阐明其增产原因,主要是:改善了作物体内水分状况,无论总含水量、自由水、自/束比值、相对含水量和水势均有所提高,从而降低了糜子的需水程度,因此,蒸腾强度、叶绿素含量均有所提高,加速了植株的新陈代谢,因而生长状况明显改善,长势也好。
刘家琼周玉麟黎志坚陈彩富
关键词:少耕法深松半干旱区蒸腾强度增产原因相对含水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