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吉平

作品数:288 被引量:799H指数:16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3篇专利
  • 120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4篇农业科学
  • 21篇医药卫生
  • 17篇生物学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文化科学
  • 5篇化学工程
  • 4篇经济管理
  • 2篇理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78篇家蚕
  • 59篇孢子
  • 58篇孢子虫
  • 58篇微孢子
  • 58篇微孢子虫
  • 50篇桑树
  • 50篇病原
  • 39篇引物
  • 29篇基因
  • 23篇微粒子
  • 23篇微粒子病
  • 23篇病原菌
  • 21篇家蚕微粒子
  • 21篇家蚕微粒子病
  • 21篇家蚕微孢子虫
  • 18篇蚕卵
  • 17篇试剂盒
  • 16篇试剂
  • 15篇桑叶
  • 15篇枯萎

机构

  • 287篇华南农业大学
  • 47篇广东省农业科...
  • 2篇台湾自然科学...
  • 2篇佛山市植宝生...
  • 1篇广西大学
  • 1篇河池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蚕业技...
  • 1篇利兹大学
  • 1篇海南省农业厅
  • 1篇学研究院
  • 1篇广东丝源集团...
  • 1篇广州瑞科基因...
  • 1篇深圳市爱科学...

作者

  • 287篇刘吉平
  • 40篇廖森泰
  • 24篇邹宇晓
  • 18篇程伟
  • 14篇杨吉龙
  • 13篇吕思行
  • 13篇魏建影
  • 11篇邢东旭
  • 11篇晏育伟
  • 10篇吴娱明
  • 10篇王永宾
  • 10篇刘伟强
  • 10篇徐兴耀
  • 9篇曹阳
  • 8篇曾玲
  • 8篇肖更生
  • 8篇杨思佳
  • 7篇徐玉娟
  • 7篇李香霖
  • 7篇黄志君

传媒

  • 39篇广东蚕业
  • 32篇蚕业科学
  • 5篇广东农业科学
  • 5篇第十二届家(...
  • 4篇昆虫学报
  • 4篇中国蚕业
  • 4篇天然产物研究...
  • 3篇计算机应用研...
  • 3篇中国蚕学会第...
  • 2篇农业系统科学...
  • 2篇植物保护
  • 2篇中草药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农产品加工(...
  • 2篇全国桑树种质...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昆虫知识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年份

  • 10篇2024
  • 13篇2023
  • 12篇2022
  • 13篇2021
  • 11篇2020
  • 15篇2019
  • 10篇2018
  • 21篇2017
  • 22篇2016
  • 18篇2015
  • 14篇2014
  • 11篇2013
  • 9篇2012
  • 26篇2011
  • 11篇2010
  • 9篇2009
  • 18篇2008
  • 10篇2007
  • 4篇2006
  • 8篇2005
2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广地区家蚕白僵菌的SSRs遗传多样性被引量:5
2012年
为查明广东和广西地区家蚕Bombyx mori病原白僵菌的来源及其菌株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利用了微卫星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s)技术,分别对采自广东、广西蚕区的白僵菌菌株居群之间和居群之内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两广白僵菌居群之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是0.0590,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97.73%,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896,Shannon氏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3165,表明两广家蚕来源的白僵菌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小;两个居群内部的遗传多态性研究结果分别是广东白僵菌居群的PPL=68.18%,H=0.1910,I=0.3044,而广西白僵菌居群的PPL=65.91%,H=0.1713,I=0.1791,表明广东白僵菌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广西白僵菌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最后,利用Nei氏遗传距离进行了两广地区白僵菌菌株间地理来源关系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室保存菌株单独聚为类群Ⅰ,而不同采集地的菌株聚为类群Ⅱ。结果反映了生产来源的白僵菌菌株存在遗传多态性和基因分化现象,暗示了家蚕白僵病病原来源的复杂性,还说明应用SSRs技术进行家蚕白僵病病原的溯源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吕思行刘吉平汤历李香霖米红霞杨吉龙晏育伟徐树兰
关键词:家蚕白僵病白僵菌微卫星标记遗传多态性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家蚕饲养室环境智能监控系统被引量:1
2017年
针对人工饲养家蚕过程中环境因素采集和控制的不足,设计了基于6LoWPAN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家蚕饲养室环境智能监控系统.系统利用6LoWPAN与互联网之间点到点通信的特性,建立低功耗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家蚕饲养室温度、湿度、含氧量、PM2.5、光照度等环境因素的自动采集,通过自行设计的Web管理端和手机App动态掌握蚕室的环境变化和家蚕的饲养情况,根据实时采集到的环境数据对空调、加湿器或抽湿机、增氧机、空气净化器和光照灯等环境调控装置进行自动或手动控制,使家蚕饲养室环境达到最适宜家蚕生长的状态.该系统的相对温度误差不超过±0.3℃,相对湿度误差不超过±2%,整个网络的平均丢包率仅为0.58%,系统的实施能缩短家蚕的生长周期并提高蚕茧的质量和产量.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数据采集精度控制和数据传输稳定性方面均能很好地满足系统需求,有效地促进家蚕的生长发育,其一体化智能管理的特点在家蚕饲养精细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巫莉莉张波余国雄何斌斌黄志宏刘吉平
关键词:家蚕无线传感器智能监控数据采集
华南农业大学蚕桑专家赴泰国考察与学术交流
2012年
2012年7月2-9日应泰国农业与合作社部蚕业司的邀请,在泰国蚕业司副司长PrateepMeesilpa教授和泰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农业处徐木兰领事等的陪同下,由我校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副主任、动物科学学院蚕桑系系主任刘吉平副研究员、蚕桑学科带头人曹阳教授和暨南大学黄亚东研究员、四川绮香纱公司邓琼副总经理组成的蚕业代表团圆满完成对泰国的蚕桑考察并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刘吉平
关键词:蚕桑学科带头人
茧丝脱胶剂的筛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筛选最佳茧丝脱胶剂。[方法]分别以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硅酸钠、亚硫酸钠、醋酸钠、钨酸钠、柠檬酸钠、草酸钠、钼酸钠为脱胶剂对茧丝进行脱胶处理(在100℃条件下,1g茧丝加入50ml脱胶液中脱胶30min,洗净后进行第2次脱胶),比较不同脱胶剂的脱胶效果。[结果]碳酸氢钠浓度为3~6g/L时,茧丝脱胶率为27.14%~28.65%,继续增加碳酸氢钠浓度茧丝脱胶率增加不大;碳酸钠浓度为0.3g/L时,茧丝脱胶率达27.10%,继续增加脱胶液浓度会使丝素受到损伤;硅酸钠浓度为0.4g/L时,茧丝脱胶率为28.67%;亚硫酸钠浓度为3g/L时,茧丝脱胶率为25.53%;其他化学试剂的脱胶效果均不理想。[结论]碳酸氢钠、碳酸钠、硅酸钠、亚硫酸钠等均为较理想的茧丝脱胶剂。
陈芳艳王叶元张慧君刘吉平刘伟强
关键词:脱胶剂茧丝脱胶率
一组桑花叶病的LAMP检测引物及试剂盒
本发明公开了一组桑花叶病的LAMP检测引物及试剂盒。所述LAMP检测引物包括一对外侧引物N F3/N B3、一对内侧引物N FIP/N BIP和环引物N LB,所述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5所示。进...
刘吉平周轶楠孙勋勋
文献传递
生物信息学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
2007年
在生物信息学系统设计中引进推荐系统,提出具有个性化服务的生物信息学网站模型,完成生物信息学推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体现出推荐系统在生物信息学中使用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苏冠贤张丽霞林丕源刘吉平
关键词:推荐系统生物信息学
海南省发展蚕桑产业的SWOT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为探究海南省发展现代蚕桑产业的可行性,在多次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综合文献资料信息,就海南省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采用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海南省发展蚕桑具有气候和生态环境条件优势,建议海南省结合生态旅游岛的定位,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支持下,以发展现代绿色生态高品位蚕桑产品为目标,全面系统地规划和发展海南省蚕桑产业,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刘吉平黄正恩朱方容王槐蓬屈达才
关键词:蚕桑产业SWOT分析一带一路
家蚕微孢子虫Met-AP2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家蚕微孢子虫Met-AP2基因及其在微孢子虫检测方面的应用,以及一组微孢子虫通用检测引物及试剂盒。所述通用检测引物包括上游引物MC-F和下游引物MC-R,上游引物MC-F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
刘吉平杨思佳
一种桑叶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桑叶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本发明以桑叶为原料,用酸加热提取桑叶粉,过滤提取液,将滤液用乙醇沉析出水溶性膳食纤维;滤出的残渣经去脂肪和去蛋白后制备得到得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成功获得桑叶膳食纤维,充分发挥桑叶中功...
刘吉平黄缉华
桑枝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研究桑枝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本试验以桑枝(Tang10)为材料,以桑枝总黄酮得率为考察目标,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对桑枝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运用DPS软件对最佳工艺进行优化和验证。结果显示:试验范围内各因子对桑枝总黄酮提取率作用影响大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最佳提取参数为温度80℃,提取时间3.5h,乙醇浓度60%,料液比1:40部。因此,所建立数学回归模型在试验范围内能较准确的预测桑枝总黄酮的提取率.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吻合,证明最佳工艺条件切实可行。
廖森泰何雪梅吴娱明邹宇晓徐玉娟刘吉平
关键词:桑枝总黄酮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