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刚

作品数:94 被引量:408H指数:11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黎介寿院士肠道屏障研究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8篇直肠
  • 24篇结肠
  • 23篇结肠炎
  • 23篇溃疡
  • 23篇溃疡性
  • 23篇溃疡性结肠炎
  • 23篇肠癌
  • 22篇结直肠
  • 21篇直肠癌
  • 16篇结直肠癌
  • 15篇手术
  • 14篇肿瘤
  • 14篇外科
  • 12篇贮袋
  • 12篇回肠
  • 11篇细胞
  • 11篇回肠贮袋
  • 10篇术后
  • 9篇外科治疗
  • 8篇信号

机构

  • 93篇天津医科大学...
  • 6篇天津医学高等...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环湖医...
  • 1篇天津市南开医...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天津市眼科医...
  • 1篇天津市胸科医...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作者

  • 93篇刘刚
  • 12篇朱理玮
  • 12篇何安琪
  • 11篇刘彤
  • 11篇韩洪秋
  • 8篇胡芳
  • 7篇张琦
  • 7篇于泳浩
  • 6篇邱宇杰
  • 6篇赵承梅
  • 6篇王建林
  • 6篇卫江鹏
  • 6篇徐岩岩
  • 5篇刘健
  • 5篇李卫东
  • 5篇付强
  • 5篇吕永成
  • 5篇王鹏志
  • 5篇姚庆娟
  • 5篇张迎迎

传媒

  • 8篇中华炎性肠病...
  • 7篇中华实验外科...
  • 7篇中华普通外科...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6篇中华结直肠疾...
  • 4篇中华麻醉学杂...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中国实用外科...
  • 4篇中国全科医学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9篇2018
  • 8篇2017
  • 8篇2016
  • 9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术前应用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相关性的Meta分析
2019年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术前应用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检索建库至2017年9月发表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关于UC患者术前应用IFX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关系的相关文章.由2位研究者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后,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2项回顾性对照研究,共计20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应用IFX与术前未应用IFX的UC患者在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OR=1.23,95%CI(0.68~2.20),P=0.49]、手术切口感染[OR=0.74,95%CI(0.25~2.16),P=0.58]、腹盆腔感染[OR=1.32,95%CI(0.93~1.87),P=0.12]以及其他感染性并发症[OR=1.05,95%CI(0.21~5.25),P=0.95]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UC患者术前应用IFX不增加手术切口感染、腹盆腔感染及其他感染性并发症的风险,较为安全,但仍需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王梦頔徐岩岩郑婷何安琪刘刚
关键词:META分析
国人溃疡性结肠炎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治疗的特点分析
目的 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IPA A)被认为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标准手术方式.本研究分析IPAA治疗在中国溃疡性结肠炎人群中的特点.方法 1989-2011年共135例患者接受IPAA手术,其中122例...
韩洪秋刘彤刘刚吕永成付强
间充质干细胞对回肠贮袋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2024年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术后大鼠回肠贮袋炎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建立回肠贮袋炎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只用于干细胞示踪,剩余18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间充质干细胞组(MSC组)、磷酸盐缓冲液组(PBS组)和葡聚糖硫酸钠组(DSS组)各6只,分别予2×10^(6) hUC-MSCs腹腔注射1次、1 ml PBS腹腔注射1次、无特殊干预。记录各组大鼠体重及粪便评分变化、血便情况、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于给药4 d后处死。取贮袋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水平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检测。正态分布资料的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和等级资料的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多组独立样本间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结果MSC经腹腔注射后贮袋部位聚集明显,荧光显影于注射4 d后消失。MSC组大鼠体重开始回升,血便症状消失;而PBS组和DSS组大鼠体重趋缓但仍持续下降,血便症状未见好转。干细胞治疗4 d后MSC组大鼠DAI低于PBS组和DSS组(0.89±0.34比2.95±0.25,Z=-2.966,P<0.01;0.89±0.34比2.78±0.17,Z=-2.956,P<0.01);MSC组组织病理学评分低于PBS组和DSS组(1.50±0.84比8.17±1.33,Z=-2.989,P<0.01;1.50±0.84比8.33±1.51,Z=-2.956,P<0.01);MPO蛋白表达量低于PBS组和DSS组(0.02±0.00比0.07±0.00,Z=-2.892,P<0.01;0.02±0.00比0.08±0.00,Z=-2.903,P<0.01);MSC组IL-1β、IL-6、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PBS组和DSS组(0.02±0.00比0.06±0.02,0.02±0.00比0.06±0.02,Z=-2.882,P<0.01;0.05±0.01比0.12±0.01,0.05±0.01比0.11±0.01,Z=-2.882,P<0.01;0.04±0.00比0.06±0.01,0.04±0.00比0.06±0.01,Z=-2.882,P<0.01);同时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量(pg/mg)也低于PBS组和DSS组(0.73±0.04比1.40±0.32,0.73±0.04比1.41±0
余子璇李凯钰何安琪贾锦滟胡芳刘刚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
十二指肠间质瘤手术治疗选择策略(附34例报告)
2015年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34例十二指肠GIST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就行局限性切除术(limited resection,LR)2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8例两种术式选择依据及临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PD较LR术中出血量、肿瘤大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无复发存活率以及肿瘤危险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R较PD手术时间[(185±102)min vs.(420±135)min]、术后住院时间[(24±15)d vs.(33±16)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的选择与肿瘤系膜侧边缘距十二指肠乳头的位置及是否侵犯胰腺有关。结论十二指肠GIST手术方式主要取决于肿瘤系膜侧边缘距乳头的位置及是否侵犯胰腺,在肿瘤系膜侧边缘距乳头位置>2 cm且无胰腺侵犯的前提下LR手术应作为治疗的首选。
吴晓燕刘刚刘健刘彤
关键词:十二指肠胃肠道间质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式选择
白花丹醌对大细胞肺癌NL9980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白花丹醌对大细胞肺癌NL9980细胞株的抗肿瘤作用,探讨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IL-6/STAT3)信号通路在其抗肿瘤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白花丹醌处理NL9980细胞株,噻唑蓝(MTT)法观察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设置白花丹醌不同浓度组(5.0、7.5、10.0 μmol/L)及空白对照组(不予白花丹醌处理),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IL-6和STAT3的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内IL-6蛋白表达和细胞内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通路下游调控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mRNA水平。结果MTT法结果显示白花丹醌对大细胞肺癌NL9980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升高,抑制作用更为显著(F=32.17,P=0.000)。与对照组比较,白花丹醌干预后各组IL-6和STAT3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均减少。随着白花丹醌浓度增加,IL-6 mRNA(分别为0.50±0.02、0.44±0.1、0.34±0.04,F=173.067,P=0.000)及蛋白(分别为4.71±0.02、4.08±0.14、2.01±0.07,F=1 805.177,P=0.000)表达量降低;STAT3 mRNA(分别为0.86±0.08、0.72±0.03、0.52±0.06,F=230.918,P=0.000)及蛋白(分别为0.65±0.19、0.45±0.22、0.31±0.11,F=17.332,P=0.000)表达量随着白花丹醌浓度增加表达量明显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白花丹醌处理组中通路下游基因bcl-2、VEGF、Cyclin D1的mRNA表达量均降低,且随药物浓度增加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698,P=0.000;F=337.743,P=0.000;F=180.136,P=0.00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IL-6和SATA3与bcl-2、VEGF、Cyclin D1均呈正相关。结论白花丹
于涛李凯钰宫婷邵宜刘刚
关键词:白花丹醌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大细胞肺癌
氢对内毒素致巨噬细胞氧化损伤时Nrf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评价氢对内毒素致巨噬细胞氧化损伤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表达的影响。 方法正常培养的RAW264.7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6):对照组(C组)、富氢液组(H组)、内毒素组(E组)和内毒素+富氢液组(EH组)。E组和EH组加入内毒素,终浓度1 μg/ml,H组和EH组加入富氢液(氢气浓度0.06 mmol/L),于富氢液孵育6、24和48 h时收集细胞,检测ROS活性,收集细胞提取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Nrf2的表达。 结果与C组比较,E组和EH组ROS活性升高,SOD和CAT活性降低,巨噬细胞Nrf2表达上调(P〈0.05),H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组比较,EH组ROS活性降低,SOD和CAT活性升高,巨噬细胞Nrf2表达上调(P〈0.05)。 结论氢可减轻内毒素致巨噬细胞氧化损伤,其机制与上调Nrf2表达有关。
刘刚陈红光谢克亮于泳浩
关键词:内毒素类巨噬细胞氧化性应激
RNA干扰CⅡTA控制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正>目的观察经门静脉注射 CⅡTA-shRNA 质粒方法干预供体移植物对高应答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中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探讨其抗排斥机制。
刘刚何向辉逯宁赵娜邱宇杰朱理玮
文献传递
组氨酸接枝聚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对大鼠肝脏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及其反式激活因子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2015年
目的 观察应用新型纳米载体组氨酸接枝聚(β-氨基酯)(HGPAEs)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对大鼠肝脏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MHC-Ⅱ)及其反式激活因子基因(CⅡTA)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HGPAEs及针对大鼠CⅡTA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质粒,并将两者耦合成pCⅡTA-HGPAEs载体,分别设置生理盐水组、单纯HGPAEs组、pHK-HGPAEs阴性对照组和pCⅡTA-HGPAEs干预组,通过门静脉注射方法体内转染大鼠肝脏,分别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CⅡTA和MHC-Ⅱ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载shRNA质粒的HGPAEs载体,体内转染大鼠肝脏后,pCⅡTA-HGPAEs组CⅡTA与MHC-Ⅱ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C ⅡTA及MHC-Ⅱ转录水平分别为(21.4±4.2)%和(26.3±5.8)%,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1.6±7.6)%和(27.8±5.6)%.而生理盐水、HGPAEs、pHK-HGPAEs组转染后CⅡTA与MHC-Ⅱ基因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GPAEs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基因转运载体,应用RNA干扰技术经门静脉注射方法转染大鼠肝脏,可显著抑制CⅡTA和MHC-Ⅱ基因表达.
姚庆娟刘刚王建林胡凡果邱宇杰
关键词:RNA干扰
激活蛋白-1信号转导通路活化与结直肠癌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激活蛋白-1(AP-1)在结直肠癌及癌周组织中与DNA探针结合活性的变化及AP-1信号转导通路活化与结直肠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电泳迁移率分析方法,检测30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及癌旁2cm、5cm组织和远癌切端组织中AP-1与DNA探针的结合活性;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各位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转录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织AP-1与DNA探针的结合活性明显高于癌旁5cm组织和远癌切端组织(P<0.01);结直肠癌组织AP-1结合活性与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呈明显正相关(P<0.01),而与肿瘤组织学分型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直肠癌组织VEGF、MMP-9mRNA转录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癌远切端组织(P<0.01,P<0.05)。结直肠癌组织AP-1结合活性增强与VEGF、MMP-9高表达显著相关(P<0.01)。结论AP-1信号转导通路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过程密切相关;此通路的活化参与肿瘤转移过程中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和细胞外基质降解。
李卫东刘天舒姚庆娟纪烈辰崔艳苓刘刚朱理玮王鹏志
关键词:信号转导通路直肠癌转移激活蛋白-1活化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手术切除标本
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丙泊酚和咪达唑仑镇静对垂体前叶激素皮质醇分泌的影响。方法将64例(年龄65~72岁)行机械通气的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丙泊酚组(32例)和咪达唑仑组(32例)。记录患者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镇静全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颅内压和脑灌注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人住ICU后24h、72h和4周时静脉血的垂体前叶激素皮质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ICU期间脉搏氧饱和度、腋温、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和脑灌注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血清皮质醇含量在24h和72h时[(269.7±43.2)nmol/L、(234.962±66.9)nmol/L3;低于咪达唑仑组[(278.0±75.5)nmol/L、(243.2±42.4)nmol/L3(t=5.312和5.919,均P=0.000);皮质醇在第4周时丙泊酚组为(209.1±73.9)nmol/L,咪达唑仑组(210.8±66.6)n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5,P=0.938)。结论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对ICU内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的皮质醇分泌有差异。
孟春刘刚张彦王亚欣
关键词:颅脑损伤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