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凌
- 作品数:33 被引量:11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艺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雷替曲塞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徐州市中心医院放疗科收治的8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其随机分为RP组(n=40,接受雷替曲塞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与TP组(n=40,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RP组具体化疗方案为:雷替曲塞3mg/m^2,静脉滴注15min,d1;顺铂60mg/m^2,静脉滴注60min,d1。TP组具体化疗方案为:紫杉醇135mg/m^2,静脉滴注180min,d1;顺铂60mg/m^2,静脉滴注60min,d2。统计学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率、总生存(OS)率及无病生存(DFS)率。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①2组患者的年龄、Karnofsky行为状态(KPS)评分、体重下降百分比、肿瘤最大直径、病理类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RP组和TP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5%(38/40)与90.0%(36/4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4,P=0.675)。③RP组骨髓抑制、皮疹、脱发、肌肉和关节酸痛、外周神经炎发生率分别为62.5%(25/40)、12.5%(5/40)、30.0%(12/40)、5.0%(2/40)、10.0%(4/40),均分别显著低于TP组的82.5%(33/40)、35.0%(14/40)、80.0%(32/40)、25.0%(10/40)、32.5%(13/40),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13,P=0.045;χ~2=5.591,P=0.018;χ~2=20.202,P<0.001;χ~2=6.275,P=0.012;χ~2=6.050,P=0.014)。2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下降、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2组患者OS曲线、DFS曲线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0,P=0.330;χ~2=0.780,P=0.380)。结论雷替曲塞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安全、有效,其疗效与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疗效相近,但导致的不良反应更少。
- 谢小妹李向阳殷海涛张一帆刘凌卜祥兆孙凌飞管峦
- 关键词:宫颈肿瘤雷替曲塞紫杉醇
- 宫颈鳞癌放疗前后病理组织学、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及p53的变化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放疗前后宫颈鳞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以及p53蛋白的表达对宫颈鳞癌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2例放疗前、后的宫颈鳞癌活检标本,分别进行凋亡细胞的原位检测(TUNEL)、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宫颈鳞癌放疗后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放疗前(26.63±0.37 vs.11.03±0.33,P<0.01);高增殖能力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低增殖能力组(20.00±15.56 vs.5.21±3.79,P<0.05)。放疗后的PCNA表达指数显著低于放疗前(31.00±10.63 vs.78.50±6.30,P<0.01)。放疗前后p53染色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p53阳性组细胞凋亡指数与p53阴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宫颈鳞癌组织中细胞增殖活跃则自发性凋亡相应增多;放疗后PCNA指数显著降低,而凋亡指数显著增高。
- 刘凌程惠敏
- 关键词:宫颈鳞癌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P53蛋白
- 雷替曲塞联合顺铂方案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Ⅱ期单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雷替曲塞、顺铂联合同期放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5例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采用含雷替曲塞加顺铂化疗方案联合同步放射治疗,3周为1周期,雷替曲塞3 mg·m^-2,静滴15 min,d1;顺铂60mg·m^-2,静滴60 min,d1;盆腔放疗采用三维适形方法。治疗2周期后评价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65例患者全部完成2周期治疗,其中7例患者因白细胞下降,化疗延期1周完成。治疗总有效率为95.4%,3年无病生存率为75.4%,3年总生存率为90.7%。≥3级急性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23.1%)和血小板下降(6.2%)。≥3级晚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1例患者于放疗后8个月开始反复出现不全性肠梗阻,最终行手术治疗。结论雷替曲塞联合顺铂方案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疾病控制率高,毒副反应可耐受。
- 李向阳谢小妹周冲刘凌
- 关键词:宫颈癌雷替曲塞
- 子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的预后分析
- 李向阳谢小妹刘凌殷海涛卜祥兆孙凌飞管峦
- 子宫颈癌体外放疗传统射野合理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放疗是宫颈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掌握好方法及剂量控制,可提高治愈率,减少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的发生率。采用何种放疗方法及剂量才能得到较好治疗效果并尽量减少直肠及膀胱并发症的产生。为此笔者对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首次放疗的8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了两种放疗方法的比较研究。
- 刘凌周云任洪荣
- 关键词:体外放疗子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射野
- 卤化银系列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
-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极度膨胀,长期以来资源的过度开发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综合承载能力逐步接近极限,环境保护和能源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特别是环境问题一直是各国关注的重点。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屡禁...
- 刘凌
- 关键词:卤化银离子液体光催化剂
- 子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的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的疗效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术后行调强放射治疗的子宫颈癌患者,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患者子宫颈活检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水平及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 78例患者4年无瘤生存率为74.4%,4年总生存率为76.9%。其中15例复发,13例复发后死亡,2例带瘤存活。复发者中6例局部复发,6例远处转移,3例局部复发+远处转移。HIF-1α阳性表达率为60.3%,阳性细胞主要集中位于子宫颈癌中央区,肿瘤浸润前沿分布散在,且中央区呈现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与血清放射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放射治疗后SCC-Ag水平及宫旁浸润和肿瘤直径均有明显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治疗后1个月SCC-Ag值≥1.5mg/L、HIF-1阳性表达和放射治疗前血红蛋白<120g/L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治疗后1个月SCC-Ag值≥1.5 mg/L、HIF-1阳性表达、放射治疗前血红蛋白<120g/L是影响子早期子宫颈癌根治性放射治疗患者总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
- 李向阳谢小妹刘凌殷海涛卜祥兆孙凌飞管峦陈猛
- 关键词:宫颈肿瘤调强放射疗法HIF-1Α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
- 胸上段食管癌无均整器容积弧形调强与固定野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在瓦里安TrueBeam^TM直线加速器中使用无均整器出束容积弧形调强(RA-FFF)及常规固定野调强(IMRT)两种计划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择10例分期为cT2-3 N0.1 M0-1a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定位CT资料,使用ECLIPSE^TM 10.0.4治疗计划系统分别设计RA-FFF、IMRT根治性放疗计划,处方剂量为60 Gy/30次,比较2种计划的剂量学参数和执行效率.结果 2种计划靶区适形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RT计划的均匀性指数高于RA-FFF计划(t=7.298,P=0.008);RA-FFF计划中肺组织的V20、V5低于IMRT计划(t=2.451、2.604,P<0.05).RA-FFF及IMRT两种计划制定时间分别为(5.3±1.4)、(3.5±1.7)h(t =2.585,P<0.05),机器总跳数分别为632±213及734±132(t=-1.287,P=0.084),治疗执行时间分别为(2.2±0.9)、(4.5±1.3) min(t=4.60,P<0.01).结论 与IMRT计划相比,RA-FFF在胸上段食管癌治疗中具有相似的靶区剂量分布,可更好地保护肺组织,计划制定时间较长但执行效率较高.
- 周冲任洪荣卜祥兆丁纪阮晓博张伟李向阳郭林刘凌殷海涛
- 关键词:食管癌剂量学
- 应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提高放疗摆位精确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利用射野影像系统研究放疗过程中人体不同部位摆位误差和空腔脏器不同充盈状态及有无体位固定装置对摆位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放疗前先采集定位片图像为参照,与治疗过程中实时采集的验证图像对比,测量摆位误差。结果头颈部肿瘤靶区摆位误差较小;胸部肿瘤靶区由于呼吸心跳运动的影响,误差较大;在平静呼吸状态下,腹腔和盆腔的肿瘤靶区摆位误差与各脏器的不同充盈状态关系不大。结论利用射野影像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放疗摆位误差,提高摆位的准确性,及时纠正摆位误差,是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有力工具;有体位固定措施的摆位误差较无体位固定措施的误差明显减小。
- 管峦刘凌孙凌飞阎勇张献春
- 关键词:放射摄影术
- 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在放射治疗摆位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利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研究不同的热塑体膜制作方式对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时摆位准确性的影响。方法:2005-01-2005-12分别对20例胸部肿瘤患者在热塑体膜固定后进行CT定位,其中10例热塑体膜制作完成后在热塑体膜上标记3个激光灯"+",并马上行CT定位,治疗时仅根据体表标志进行复位;而其余10例,在热塑体膜制作完成24 h后,于患者体表描画热塑体膜上、下界,并分别在体表和热塑体膜上描画3个激光灯"+",同时用卡尺测量身体在热塑体膜上、中、下3个部位有机玻璃板边缘的距离,并做好记录。治疗复位时先根据热塑体膜上、下界与其他体表标志粗略复位,然后移走热塑体膜,测量身体左右两侧至有机玻璃板边缘的距离与记录的吻合度以及体表激光灯标记与治疗室激光灯的吻合度,然后决定是否进行微调。在完成复位后,利用EPID分别于机架角为0°和90°两个方向上进行射野验证。结果:仅根据体表标志进行复位时摆位误差较大,特别是在Y轴上。在X、Y和Z轴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86±1.17)mm、(4.10±1.22)mm和(1.57±0.87)mm;而在摆位方法改进后,在X、Y和Z轴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1.54±0.93)mm、(2.33±1.29)mm和(0.89±0.83)mm,摆位误差明显减小,P值分别为0.000、0.000和0.001。结论:通过改进的热塑体膜制作方式可以进一步减少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时的摆位误差,为精确放射治疗提供基本保障。
- 于大海刘凌任洪荣管峦
- 关键词:摆位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