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琼
- 作品数:13 被引量:56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中药玄参中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被引量:22
- 2020年
- 目的研究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并利用脂多糖(LPS)诱导的BV2细胞模型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8个化合物:2″′-乙酰安格洛苷C(1),囊状毛蕊花苷(2),6-O-α-L-(2″-O-阿魏酰基)吡喃鼠李糖基梓醇(3),玄参苷(4),哈平卧钩果草别苷A(5),6″-O-β-D-吡喃葡萄糖基哈巴俄苷(6),哈巴俄苷(7),8-O-(p-香豆酰基)-哈巴苷(8),8-O-阿魏酰哈巴苷(9),6-O-α-D-吡喃半乳糖基哈巴俄苷(10),6′-O-桂皮酰基哈巴苷(11),安哥罗苷B(12),安哥罗苷C(13),玄参苷B1(14),2-(3-羟基-4-甲氧基苯基)乙基-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O-α-L-吡喃鼠李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苷(15),达伦代黄芩苷B(16),6-O-咖啡酰基-β-D-呋喃果糖基-(2→1)-α-D-吡喃葡萄糖苷(17)和斩龙剑苷A(18)。结论化合物1为一个新化合物,化合物2~4,12,14和17为首次从玄参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2和13对LPS诱导BV2细胞中NO的释放具有抑制活性。
- 霍玉峰詹志来王怀立魏二虎贾沛生刘会琼范晓蕾闫坤丽
- 关键词:玄参环烯醚萜苯乙醇苷苯丙素抗炎活性
- 奥普力农联合左西孟旦治疗高年龄组儿童扩张型心肌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奥普力农联合左西孟旦治疗高年龄组儿童(10~16岁)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急性心力衰竭(AHF)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高年龄组儿童(10~16岁)DCM合并AHF患儿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奥普力农治疗,研究组加用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55%,29/31)高于对照组(74.19%,23/31),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心排血指数较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平均动脉压、心肌肌钙蛋白T、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较低(P<0.05)。结论高年龄组儿童(10~16岁)DCM合并AHF患儿采用奥普力农联合左西孟旦治疗,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
- 霍玉峰刘会琼李海英王怀立
-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心力衰竭左西孟旦心功能
- 23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对获得性维生素 K 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VKCFD )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方法对23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儿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以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对维生素K1及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 PT)进行监测,同时纠正实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纠正实验、凝血因子Ⅷ和Ⅸ的活性、凝血酶时间( TT)和纤维蛋白原( Fg)变化情况,对确诊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患儿采用1.5~3 mg/( kg·d)维生素K1静脉滴注并间断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进行治疗。结果患儿治疗后TT、Fg分别为(18.87±3.89)s、(2.88±1.09)g/L(P﹥0.05);PT、APTT分别为(18.79±4.55)s、(89.64±35.46)s(P﹤0.05)。患者治疗前凝血因子Ⅷ活性为(91.55±16.48)%,凝血因子Ⅸ活性为(4.84±1.12)%;治疗后凝血因子Ⅷ活性为(93.23±14.68)%(P﹥0.05),凝血因子Ⅸ活性为(62.55±14.21)%(P﹤0.01)。23例患儿的PT和APTT有较明显的延长,TT、Fg、凝血因子Ⅷ的活性正常,凝血因子Ⅸ的活性明显降低。患儿在补充1.5~3 mg/(kg·d)维生素K1并通过新鲜冰冻血浆等治疗后,PT与APTT与入院时相比有明显降低(P﹤0.01),凝血因子Ⅸ与入院时相比有所增加( P﹤0.01)。结论对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儿的PT、APTT、凝血因子Ⅸ活动进行监测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较大意义。1.5~3 mg/( kg·d)维生素K1的补充与新鲜冰冻血浆的间断输注对该病疗效确切。
- 刘会琼张敬芳贾沛生
- 关键词: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儿童临床疗效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分化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Cs)的体外培养及向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分化结果。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HBMCs从人骨髓中分离出来,体外扩增。将培养至第3代的HBMCs加入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培养基定向诱导,使其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用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诱导后的细胞表型。结果原代HBMCs培养3周后细胞呈梭形,诱导后第7天的细胞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第14天细胞大致呈"铺路石"样改变,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发现其CD31、CD34、vWF因子呈阳性,流式细胞仪测定CD31、vWF因子阳性细胞分别占87.5%、82.6%,CD31、vWF因子均阳性的细胞占71.2%。结论 HBMCs在VEGF、bFGF的诱导下向血管内皮细胞方向分化。
- 袁心刚范顺阳石磊董松波刘会琼范太兵
-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
- 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 2022年
-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应用磷酸肌酸钠+维生素C治疗效果及对心肌酶、肌钙蛋白水平影响。方法:纳入60例小儿VMC随机分组,其中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与维生素C持续治疗14 d,30例实验组应用对照组用药结合磷酸肌酸钠持续治疗14 d,评价患者的疗效、心肌酶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c TnT)]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后AST、CK、CK-MB、c TnT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应用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VMC患儿效果满意,显著降低患儿心肌酶及肌钙蛋白水平,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李海英王怀立刘会琼
- 关键词:磷酸肌酸钠维生素C病毒性心肌炎小儿心肌酶肌钙蛋白
- 胱抑素C和NGAL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胱抑素C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100例接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患儿,根据患儿术后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分为研究组(发生肾损伤)和对照组(未发生肾损伤),各50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中尿量及手术前、手术后NGAL及胱抑素C水平。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术中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NGAL及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NGAL及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胱抑素C和NGAL水平的测定对预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急性肾损伤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刘会琼范太兵袁心刚
- 关键词:胱抑素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肾损伤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的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Cs)的体外培养和向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分化.方法 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HBMCs从人骨髓中分离出来,体外扩增.将第三代的细胞以含VEGF,bFGF的培养基定向诱导,使其向内皮细胞方向分化.利用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学检测诱导后的细胞表型.结果 原代未经诱导的骨髓干细胞,培养3周后细胞形态呈梭形,诱导后第7天的细胞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第14天细胞大致呈铺路石样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显示CD31、CD34、vWF因子呈阳性,流式细胞仪测定CD31、vWF因子阳性率分别为87.5%、82.6%,双阳性率为71.2%.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向血管内皮细胞方向分化.
- 袁心刚范顺阳石磊董松波刘会琼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
- 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弓畸形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10年
- 刘会琼李斌范太兵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弓畸形多层螺旋CT小儿
- 艾司洛尔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窦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应用研究
-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在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术后窦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其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心功能的影响,以及对患儿在监护...
- 刘会琼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窦性心动过速艾司洛尔
- 1例甲基丙二酸血症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例分析
- 刘会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