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于春
-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安市第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相关因素
- 2008年
-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高尿酸(UA)血症患者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77例AMI患者按血UA水平分为两组:低UA组87例,UA<300μmol/L;高UA组90例,UA≥300μmol/L,回顾性分析两组在年龄、心率、心功能、肾功能及性别、并发高血压病或糖尿病、溶栓、再通比例的差别。结果①与低UA组相比,高UA组患者年龄较大,心率快,心功能killip分级差,血尿素氮和肌酐高,并发高血压病者比例高,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②两组在心肌酶谱、血脂和性别比例与并发糖尿病、溶栓和再通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伴发UA增高的AMI患者,年龄大,并发高血压病者比例高,心肾功能差,预后差。
- 王归真刘于春
- 关键词:尿酸心功能肾功能
- 梗塞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率、心肌酶影响被引量:1
- 2003年
- 高晖王归真赵京文刘于春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梗塞前心绞痛心率心肌酶心电图
- 不同绝经年限高血压患者的血脂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分析不同绝经年限女性高血压患者的血脂特点。方法将410例女性高血压患者按绝经年限分为四组:A组28例,未绝经;B组131例,绝经〈18年;C组116例,≥18年绝经〈24年;D组135例,绝经≥24年。对比各组之问年龄和血脂水平的临床差异。结果绝经各组患者年龄逐渐增加,各项血脂水平也增加,与未绝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apoA)均表现为先增加,但随绝经年限增加又逐渐减低(P〈0.01)。LDL—C和ApoB异常率均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P〈0.05)。结论女性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异常受绝经及其绝经年限的影响。
- 王援王归真李瑛刘于春
- 关键词:高血压病绝经血脂雌激素
- 万爽力治疗劳累型心绞痛23例心电运动试验观察
- 2004年
- 高晖刘于春
- 关键词:万爽力药物治疗劳累型心绞痛平板运动试验
- DCGⅡ°窦房传导阻滞、结性逸搏、伪反复心律
- 2003年
- 24 h动态心电图 (DCG)在临床应用以来越来越被重视和广泛应用 ,尤其是患者有不适症状 ,但常规心电图检查无阳性发现 ;或年龄偏大 。
- 付慧丽张婉君吴湘杰王爱琳刘于春
- 关键词:24H动态心电图DCG
- 干扰性房室脱节伴窦性心律不齐
- 2004年
- 付慧丽丛惠明陈蕾刘于春吴湘杰王爱琳
- 关键词:脱节房室脱节
- 不同年龄与性别高血压病患者血脂特点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与性别之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和血脂差异,为高血压病患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947例高血压患者按入院时年龄大小分为5组;A组89例,为≤50岁;B组128例,为51~60岁;C组302例,为61~70岁;D组342例,为71~80岁;E组86例,为≥81岁。每组按性别分为男、女组,分析各组之间男女患者血压和血脂特点。结果:1随年龄的增长,男女组收缩压(SBP)变化不大,但舒张压(DBP)逐渐减低(均P<0.01)。2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在男性逐渐减低(P<0.05~P<0.01),在女性先增加后下降(P<0.05);在每一年龄组,均女性高于男性,B组和C组以后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apoA)均表现为在每一年龄组女性高于男性。其中HDL-C在C组和D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apoA为在A组至D组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HDL-C在男性有随年龄先增加而后下降趋势(P>0.05),apoA在女性随年龄增加而下降(P<0.05)。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B)在男女性均先增加,男性在B组达高峰,女性在B组和C组达高峰,以后均逐渐下降;总体上两者均表现为女性高于男性,以C组以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5将全部高血压患者按男女两组之分,表现为女性较男性DBP低(P<0.01),各项血脂高(均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随年龄增加,DBP下降,但女性较男性下降更明显,而女性较男性血脂高,血脂高峰男性多在60岁以前,女性多在60岁以后。高峰水平女性较男性晚约10年。
- 刘于春王归真李松
- 关键词:高血压病血脂年龄性别
- 依那普利、坎地沙坦与小剂量胺碘酮配伍治疗阵发性房颤180例对照观察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和依那普利与小剂量胺碘酮配伍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方法:将180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A组,n=61)、胺碘酮+坎地沙坦组(B组,n=59),胺碘酮+依那普利组(C组,n=60),治疗随访时间为1.5年,研究的一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3个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6、12、18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个月后,A组左心房内径大于B组和C组(P<0.05)。治疗6个月后,A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而B组和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终点时,A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8.6%,B组为83.6%,C组为81.5%(P<0.05)。C组刺激性干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而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和QT间期≥0.5s的发生率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胺碘酮分别与坎地沙坦和依那普利配伍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间差异无显著性差异,但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 高晖刘于春
- 以呕吐为主要表现的青少年颈椎病22例分析
- 2008年
- 刘于春王三杰
- 关键词:青少年颈椎病恶心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