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凌智

作品数:40 被引量:139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0篇中医
  • 11篇中医诊断
  • 10篇中医诊断学
  • 9篇教学
  • 8篇心病
  • 8篇冠心病
  • 7篇血瘀
  • 7篇血瘀证
  • 7篇早发冠心病
  • 7篇瘀证
  • 5篇多态
  • 5篇多态性
  • 5篇血管
  • 5篇教育
  • 4篇单核
  • 4篇单核苷酸
  • 4篇单核苷酸多态
  • 4篇单核苷酸多态...
  • 4篇药组
  • 4篇中药

机构

  • 40篇湖南中医药大...
  • 5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作者

  • 40篇凌智
  • 25篇胡志希
  • 18篇李琳
  • 12篇简维雄
  • 11篇刘旺华
  • 9篇李花
  • 7篇李杰
  • 7篇杜佳
  • 6篇曾逸笛
  • 6篇谢梦洲
  • 6篇彭清华
  • 5篇王建国
  • 5篇于文欣
  • 4篇梁昊
  • 3篇陈其华
  • 3篇贺菊乔
  • 3篇杨赛
  • 3篇侯超
  • 3篇刘慧
  • 3篇易亚乔

传媒

  • 9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高等教育研究...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医学报
  • 1篇科教导刊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世界中医药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对早发冠心病血瘀证的影响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对早发冠心病(CHD)血瘀证的影响。方法运用PCR技术对41例早发冠心病(CHD)血瘀证、45例早发冠心病非血瘀证及38名正常对照组的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进行检测,同时检测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ET)含量。结果早发CHD血瘀证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早发CHD非血瘀证及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早发CHD血瘀证患者ET/NO检测值明显高于早发CHD非血瘀证及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且以DD型血瘀证患者最高。结论 ACE基因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与早发CHD血瘀证发病相关,DD基因型是早发CHD血瘀证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增加早发CHD的风险,D等位基因是早发CHD血瘀证的易感基因。早发CHD血瘀证ACE基因多态性与ET/NO密切相关。
胡志希胡思远李琳李杰凌智侯超
关键词:早发冠心病血瘀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
MEF2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肌细胞增强因子2A(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a,MEF2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早发冠心病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从MEF2A基因选取2个SNP位点rs2033547和rs34851361,建立基于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TOF-MS)的方法,对收集的早发CHD血瘀证组21例,早发CHD非血瘀组30例,非"早发冠心病"血瘀组25例与健康对照组20例,检测各SNP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分型,对比各组等位基因和各基因型频率,并比较各临床资料。结果:rs2033547、rs34851361都有A和T两种等位基因,包括AA、TT、AT 3种基因型;MEF2A基因多态性位点rs2033547的A等位基因在早发CHD血瘀证组,早发CHD非血瘀证组和非"早发CHD"血瘀证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样本量不足有关。而MEF2A基因多态性位点rs3485136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4组间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F2A基因多态性位点rs2033547和rs34851361非早发冠心病的易感基因位点。
李琳李杰胡志希简维雄于文欣候超凌智袁倩
关键词:早发冠心病单核苷酸多态性飞行时间质谱
一种脉象检测记录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检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脉象检测记录装置。本实用新型一种脉象记录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脉象检测装置(1)和脉象显示终端(2),所述脉象检测装置(1)电连至所述脉象显示终端(2),所述脉象检测装置(1)...
刘旺华李花凌智胡志希彭清华谢梦洲
文献传递
一种驱蚊香囊
本发明属于日常用品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驱蚊香囊,包括香囊本体和驱蚊药包,所述驱蚊药包设置于所述香囊本体内;所述驱蚊药包包括药物包本体、第一散气套、第二散气套和第三散气套,所述第一散气套的外壁设置第一散气孔,所述第二散气套...
苏联军李杳瑶肖碧跃艾碧琛易亚乔尹勇熊广华凌智
文献传递
论互联网+时代下中医诊断学教学云平台的构建被引量:5
2017年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热潮的背景下,以"互联网+"形态构建教育云平台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其是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宏观所需,是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而如何将云平台与高等中医药教育之间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如何搭建中医药院校"云"框架,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国家教学团队已进行了有效探索。
李琳胡志希曾逸笛杜佳凌智
关键词:中医诊断学教育云教学改革
慕课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和优势被引量:10
2018年
传统中医诊断学教学方式具有模式僵化、实践不足、资源短缺等缺点,不能满足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本文通过实践考核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医诊断学慕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慕课教学对学生的实践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有提升作用,认为慕课有开放程度高、传递临床信息、以学生为中心等优势,运用慕课教学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资源共享,更利于实用型中医人才的培养。
钟森杰李杰胡志希简维雄李琳凌智梁昊刘建和姚涛
关键词:中医诊断学教学研究
一种多功能面部护垫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面部护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于手术床(1)上的额部护垫(2)以及活动连接于所述手术床(1)上滑槽(11)中的颊部护垫(3),所述颊部护垫(3)与所述额部护垫(2)相配合...
刘旺华李花凌智胡志希彭清华谢梦洲
文献传递
疫情背景下中医诊断学线上教学效果调查及改革探讨——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被引量:3
2021年
为了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政策方针,疫情期间我校中医诊断学开展了线上网络课程教学,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课程的桥梁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中医专业学生的诊疗技能,本研究介绍了中医诊断学线上教学建设现状,为了切实了解学生对线上教学的掌握情况,基于调查问卷对线上教学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以期为后期教学改革的开展提供借鉴。
李琳凌智杜佳刘旺华胡志希
关键词:中医诊断学线上教学调查问卷
第二课堂“跟习模式”在中医护理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第二课堂“跟习模式”在新中医护理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2019级本科学生选取两个班,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研究年限为2年。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教学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教学模式的基础下合并采用第二课堂“跟习模式”教学。从学生的辨证施护能力、学习投入度、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学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干预2年后,观察组辨证施护能力掌握四诊内容、诊断证候、分析证候、确定护理原则、制订护理方案5个维度评分分别为8.44±0.93分,8.13±1.33分,8.06±1.20分,7.76±1.56分,7.79±1.29分,均高于对照组7.13±0.94分,6.78±0.90分,7.10±0.92分,6.85±0.80分,7.01±0.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习投入度、自主学习能力评分分别为91.43±6.72分,101.54±15.26分,均高于对照组77.33±16.21分,85.85±8.27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学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习模式”教学有效地改善了传统中医护理教学模式中的笼统及繁琐,其将学生与老师在不同阶段进行匹配,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运用第二课堂“跟习模式”开展教学,提高了中医护理学生的辨证施护能力,提升了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投入度与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中医学习兴趣,有利于新中医背景下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
李翊澜彭丽丽凌智霍依黄河刘朝圣李澳琪杨娇娇江媛
关键词:护理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医诊断学微课的建设被引量:3
2016年
分析了国内外微课建设现状,从中医诊断学教学模式的现状和微课在医学高等教育教学中优势等方面探讨了建设中医诊断学微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中医诊断学微课建设的思路:组建专业的研发团队,精心的教学设计、特色的教学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技术、精致的拍摄制作技术。
李琳胡志希简维雄梁昊陶竞杰曾逸笛杜佳凌智
关键词:中医诊断学教育信息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