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锋

作品数:10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病毒
  • 4篇动物
  • 2篇动物病
  • 2篇动物病毒
  • 2篇动物模型
  • 2篇人巨细胞病毒
  • 2篇鹦鹉
  • 2篇细胞病变
  • 2篇巨细胞
  • 2篇肠炎
  • 2篇传染
  • 2篇传染性
  • 2篇传染性肠炎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多肽
  • 1篇东北虎
  • 1篇血凝
  • 1篇血凝试验
  • 1篇幼稚
  • 1篇生化特性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赵林
  • 10篇冯锋
  • 9篇李天宪
  • 5篇陈绳亮
  • 4篇罗怡珊
  • 3篇张振兴
  • 2篇夏苇
  • 1篇姜平
  • 1篇陈为民
  • 1篇陈溥言
  • 1篇钱建飞
  • 1篇马志勇
  • 1篇张存

传媒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中国兽医科技
  • 2篇畜牧兽医学报
  • 2篇中国病毒学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年份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鸡减蛋综合症(EDS_(76))病毒的研究Ⅱ.GC^2株蛋白性质的研究被引量:7
1995年
GC2株提纯后经SDS-PAGE分析得到13条多肽,分子量范围从112000~18000道尔顿,GC2株抗原与标准株比较为同一抗原性.
罗怡珊李天宪冯锋赵林姜平张振兴
关键词:病毒蛋白多肽抗原性减蛋综合症
人巨细胞病毒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1995年
采用HCMV-AD189株实验感染昆明系和BALB/c系小鼠,攻毒后感染急性期BAL/c系小鼠的死亡率(28.57%)高于昆明系小鼠(5.26%)。两种不同品系小鼠的临床症状和HCMV导致的病理损害脑钙化无明显差异。
赵林陈绳亮李天宪冯锋罗怡珊陈为民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动物模型
貂传染性肠炎的研究——病性鉴定被引量:2
1992年
我国华东地区貂场饲养的貂常发生肠炎,幼貂发病率高达85%,成貂发病率为13%,死亡率为20%~40%。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细菌学检查、血清学试验、动物接种及病毒分离,确诊为貂传染性肠炎(Mink infectious enteritis),并分离到MEV-S_1毒株。
张振兴钱建飞张存马志勇冯锋赵林
关键词:传染性肠炎
一株兔出血症病毒某些性质的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采用氯仿、聚乙二醇一硫酸葡聚糖钠盐二相系统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患兔出血症死亡兔肝组织中提取、纯化病毒。该病毒粒子无囊膜,呈20面体对称,直径一般为33~37nm。其三角剖分数T=3,共有32个子粒,每一子粒为中空、外径为9nm左右的圆形轮廓。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后,可获得沉降系数为166s的病毒颗粒,这种颗粒具有很强的感染性。二苯胺试验,吖啶橙染色、甲醛试验及热变性曲线表明,该病毒是单链DNA病毒。电镜下经甲酰胺法展层的病毒核酸呈单链线状,分子量平均为21×106道尔顿。53s中空的圆形子粒,有很强的血凝性,而对照组铁蛋白和同一条件下所制备正常兔肝成份无凝血特性,说明53s的9nm粒子应为病毒外壳蛋白子粒。该病毒粒子经琼脂糖双扩散试验显示不同于兔细小病毒标准抗血清产生沉淀线。根据试验结果显示,我们认为该RHDV可能是兔出血症病毒的新血清型。
李天宪赵林冯锋陈绳亮
关键词:兔出血症病毒粒子
四种动物病毒的细胞培养及血凝检测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1994年
四种动物病毒的细胞培养及血凝检测的比较研究李天宪,赵林,罗怡珊,冯锋(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430071)关键词细小病毒,细胞培养,细胞病变,血凝试验云豹肠炎病毒(LPV)、水貂肠炎病毒(MEV)、犬肠炎病毒(CPV)和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
李天宪赵林罗怡珊冯锋
关键词:细小病毒细胞培养血凝试验
人巨细胞病毒小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5
1996年
采用HCMV-AD_(169)株实验感染昆明系和BALB/C系小鼠,攻毒后感染急性期BALB/C系小鼠的死亡率(28.57%)高于昆明系小鼠(5.26%)。两种不同品系小鼠的临床症状和HCMV导致的病理损害脑钙化无明显差异。昆明小鼠的发病率(94.74%)高于BALB/C小鼠。
李天宪赵林冯锋陈绳亮夏萍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动物模型小鼠
我国一株鹦鹉病毒的鉴定及其生化特性被引量:9
1999年
 1995 年作者从湖北濒死鹦鹉体内分离到一株新病毒,经鹦鹉胚成纤维细胞盲传四代过渡到鸡胚成纤维细胞,再传至第五代出现细胞病变。适应细胞的病毒纯化后,经 S D S P A G E 分析,发现病毒粒子结构蛋白由8 条多肽组成,分子量范围在14 .5 ~60 k D 之间。病毒的酸碱氨基酸之比为2 .51 ,富含 Asp 、 Clu 和 Leu ,而 Arg 和 Met 含量较少。病毒核酸为双链 D N A,存在超螺旋型、环型和线型三种形态, G+ C 的含量为45 % 。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核酸的分子量为3 .3 ×106 D。根据病毒分类的标准确认为澳州长尾小鹦鹉幼雏病病毒,应归属于乳多空病毒科多瘤病毒属。
夏苇冯锋李天宪陈绳亮赵林
关键词:鹦鹉
一株貂肠炎病毒某些特性的研究
1996年
采用猫肾传代细胞FK增殖华东地区分离的貂传染性肠炎病毒(mink infectious enteritis virus,MEV-S_1)能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浓缩的病毒液经Sepharose-4B柱层析提纯处理后置电镜下观察,可见典型的病毒粒子。经蛋白酶K、SDS裂解病毒,用苯酚-氯仿法抽提病毒核酸,二苯胺试验和酶消化试验表明该病毒核酸为DNA类型。吖啶橙染色试验表明该DNA为单链。甲酰胺法进行核酸分子展层,病毒核酸呈线状,长度为1.5~2.0/μm。
冯锋李天宪赵林马志勇陈溥言
关键词:动物病毒病毒细胞病变
东北虎感染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研究——综合诊断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根据武汉动物园3只7月龄同窝幼虎相继发生以高热、腹泻、呕吐和白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临床症状,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血凝试验、人工感染试验,初步确诊东北幼虎患的是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李天宪罗怡珊赵林冯锋张振兴廖先富
我国1株鹦鹉幼稚病毒的细胞培养特性被引量:3
2000年
为进一步研究鹦鹉幼稚病病毒 ( BFD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奠定基础 ,对 BFDV湖北分离株进行了 2种原代细胞的适应性培养。首先在鹦鹉胚成纤维细胞盲传至第 5代后再过渡到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 ,建立了BFDV的适应细胞培养体系。观察了 3种不同温度对细胞病变 ( CPE)的影响 ,结果表明 ,BFDV在 3 8.5℃培养 4 8~ 96h可产生明显的 CPE。再将该培养液做免疫扩散试验结果出现明显的免疫复合物沉淀线 ,抗体中和试验显示 CPE消失 ,进一步证实此 CPE是由 BFDV增殖而产生的。研究证明 。
李天宪冯锋夏苇陈绳亮赵林
关键词:鸡胚成纤维细胞细胞病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