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立军 作品数:13 被引量:40 H指数:4 供职机构: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动态血压监测下护理干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与研究 孙玉华 郑春丽 冯立军 韩明华 张永丹 门丽荣 技术方案:1、病例来源:患者为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在该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6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经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和恶性高血压。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ISH制定的标...关键词: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血压监测 健康教育 PDG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PDG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45名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随机分为两组,进行PDG教学法与传统授课教学法的对比研究。课程结束后采用统一试题进行考试以评价教学效果;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教学的主观效果。结果采用PDG教学法的实验组学生所取得的主观效果较好,考试成绩显著优于传统授课教学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G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理论教学中优于传统授课教学法,教学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李丹 冯立军 周波关键词:PDG教学法 心内科 教学方法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波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P波离散度(Pd)和P波最大时限(Pmax),左房内径及复发的影响,探讨替米沙坦的抗心律失常效应。方法将58例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另设正常人29例为正常组。治疗组给替米地沙坦80mg/d,1次/日,对照组给予利尿剂和钙拮抗剂。在服药前、服药3个月分别测量Pmax及Pd、左房内径及房颤发生率、复发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可使Pmax和Pd明显缩短(P<0.05),左房内径稍缩小(P>0.05),房颤发生率较对照组亦明显降低(P<0.01),但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虽也使Pmax和Pd减小,但差异不显著(P>0.05),对左房内径几乎无影响(P>0.05),房颤发生率减少,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Pmax,Pd较正常人增大,替米沙坦可减少Pmax和Pd,减少阵发性房颤发生率,使左房内径有缩小趋势,并能改变心房的结构异常和电生理异常。 冯立军 唐晶关键词:替米沙坦 心房颤动 P波离散度 高血压 11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分析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110例AC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结果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36.4%;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81.8%。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共发生心血管事件33例,其中心血管死亡6例、复发性心绞痛18例、非致死性心梗9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0%(33/55)。观察组共发生心血管事件10例,其中复发性心绞痛7例、非致死性心梗3例,无死亡病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8.2%(10/55)。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治疗ACS具有安全、疗效显著等特点,能明显降低血脂、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稳定斑块并更有效的降低血小板聚集,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ACS的有效治疗方法。 唐晶 冯立军 祁莉 孙会春 满军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 氟伐他汀 两种药物组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两种药物组合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40mg+12.4mg,每次一片,对反应不足的患者,剂量可增加至1次/d,每次两片,且此剂量为每日最大服用剂量,睡前服。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5mg口服,2次/d,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口服,2次/d。连续口服3d后,根据血压情况增减剂量,观察期4周。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之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0例中显效28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50例中显效23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82%。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药物组合都能有效地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相当。 冯立军 张琛关键词:高血压 厄贝沙坦 氢氯噻嗪 依那普利 硝苯地平 118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观察 2011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降压治疗方法。方法将1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吲达帕胺2.5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口服依那普利片5mg/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以第8周的3次血压均值作为治疗后血压,按照疗效标准判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39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5%。对照组显效31例、有效1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2.9%。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轻度干咳2例,持续性干咳1例,对照组出现乏力2例,头昏1例,两组患者均能耐受,未发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吲达帕胺联合依那普利具有疗效显著、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是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唐晶 冯立军 祁莉 满军 孙会春关键词:高血压 依那普利 吲达帕胺 联合用药 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增加与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体积增加与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病变高龄患者,根据EAT体积(EATV)分为两组(高低),取最狭窄的冠状动脉通过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系统确定存在50%狭窄的血管行血管内超声射频(IVUS)检测,通过调查问卷统计,调查患者吸烟史、医疗史和当前心血管情况(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等),并分别统计患者身高、体重、CT前仰卧位心脏收缩/舒张压等资料,通过统计学比较分析并研究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的平均EATV为85.0 cm3(16.7~184.6 cm3),高-EATV组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61.5%)显著大于低-EATV组(38.5%)。两组之间在血管造影方面的特性(如严重狭窄、病变长度和损伤分布)无显著性差异;没有检测到两组之间在损伤部位(MLA)和腔体积的病变存在显著性差异。高-EATV组参考区域内最小管腔横截面积MLA比低-EATV组大(76.5±8.3 vs 72.9±10.2,P=0.03),但重构指数无显著差异;正性重塑在高-EATV组中更多(1.08±0.16 vs 0.87±0.14,P=0.04)。损伤病灶斑块体积在高-EATV组较大;高-EATV组中脂质坏死和钙化组织的比例更高;EATV和纤维组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2=0.24,P<0.01),和坏死组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2=0.34,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β=0.15,P=0.03)和EATV(β=0.14,P=0.02)被确定为预测存在高比例坏死组织斑块的相关因素。结论EATV的增加是高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潜在标志物,且容易产生最危险类型的斑块。 唐晶 关淑芬 冯立军 赵旭伟 邢雪关键词:心外膜脂肪组织 体积 高龄患者 冠状动脉斑块 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溶栓剂、抗凝剂、受体阻滞剂、硝酸盐、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索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每天睡前服用1次,连服3周。比较用药前后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22.5%(9/40),对照组为60%(24/40)。辛伐他汀治疗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明显减少ACS早期缺血事件的发生。 冯立军关键词:辛伐他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疗效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方法选择发病12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加曲美他嗪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损伤安全有效。 冯立军 张琛关键词:参芪扶正注射液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后再灌注 曲美他嗪 心肌梗死患者 结合循环内科学教学实践 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根据循环内科学的教学现状及教学特点,探讨如何在临床教学中加强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现代医学教育模式转变及医疗工作的实际需要。方法选取100名2008级临床专业本科学生,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传统方法教学与在传统方法教学基础上注重培养医患沟通能力的比较研究,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医患沟通能力学习效果的评估。结果实验组在沟通准备与对照组得分基本持平,在收集信息和结束沟通两方面得分略高于对照组,在建立关系、解释病情、达成共识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传统方法教学基础上注重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对于医学生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祁莉 冯立军 周波关键词:医学生 医患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