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宝莹

作品数:10 被引量:55H指数:3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镇痛
  • 3篇镇痛效果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关节
  • 2篇腰丛
  • 2篇置换术
  • 2篇神经阻滞
  • 2篇髋关节
  • 2篇麻醉
  • 2篇筋膜
  • 2篇老年
  • 2篇关节置换
  • 1篇腰丛神经阻滞
  • 1篇腰丛阻滞
  • 1篇腰椎
  • 1篇腰椎融合
  • 1篇腰椎融合术
  • 1篇应激反应
  • 1篇置换术后

机构

  • 9篇佛山市中医院

作者

  • 9篇冯宝莹
  • 2篇邹夏禹
  • 2篇罗富荣
  • 2篇张习良
  • 1篇张诚章
  • 1篇陈耀雄
  • 1篇刘晓捷
  • 1篇区锦燕
  • 1篇李振威
  • 1篇游玉媛
  • 1篇余建华
  • 1篇陈海铭

传媒

  • 1篇北京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咸宁学院学报...
  • 1篇中国实用乡村...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连续股神经阻滞与静脉自控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Th1/Th2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连续股神经阻滞与静脉自控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及对Th1/Th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佛山市中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16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研究组采用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对比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凝血功能指标、外周血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水平变化及Th1细胞、Th2细胞、Th1/Th2水平。结果两组术后48 h静态、动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 h、24 h静态、动态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 h、24 h、48 h的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明显长于对照组,血凝块最大振幅(maximun blood clot amplitude, M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h、24 h、48 h的血BDNF及N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h、24 h,两组Th1、Th1/Th2较麻醉前明显下降,Th2均明显上升,且对照组改变幅度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和外周血BDNF、NGF水平,并维持Th1/Th2的平衡。
冯宝莹张习良杜杰强
关键词:静脉自控镇痛全膝关节置换术镇痛TH1/TH2
不同浓度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布比卡因在蛛网膜下腔的阻滞效果。方法选择60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选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方式。Ⅰ组蛛网膜下腔使用0.25%布比卡因4m l;Ⅱ组蛛网膜下腔使用0.33%布比卡因3m l;Ⅲ组蛛网膜下腔使用0.5%布比卡因2m。l麻醉过程中连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无痛平面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麻醉镇痛效果好,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患者麻醉时间、无痛平面和阻滞时间在同组间无明显差异,而3个小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结论相同剂量的布比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阻滞时,阻滞平面随布比卡因浓度的改变而变化。
陈耀雄冯宝莹区锦燕
关键词: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改良多点法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改良多点法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佛山市中医院麻醉科收治的60例需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改良多点法TAPB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予以单纯全麻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麻醉后临床状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 h(T_(1))、术后4 h(T_(2))、术后12 h(T_(3))及术后24 h(T_(4))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尿管拔出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医学康复时间以及流质饮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皮时及拔管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指标改变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需接受腹部手术患者,通过开展改良多点法TAPB复合全麻,能够减轻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程度,同时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尿管拔出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医学康复时间以及流质饮食时间,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稳定患者不同时段血压水平及心率。
邹夏禹冯宝莹陈海铭罗兢聪杜杰强
关键词:腹部手术全麻疼痛程度
右美托咪定联合格拉司琼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格拉司琼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6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诱导组(I组)、术毕组(EOS组)和格拉司琼组(G组)各20例。Ⅰ组于诱导前10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EOS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泵注相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所有患者手术结束前30min均静脉注射格拉司琼3mg。记录术毕至拔气管导管、听从指令时间,麻醉恢复期内患者呼吸抑制、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Ⅰ组拔管时间、听从指令时间,术后0-1h、1-2h恶心呕吐评分,在麻醉后恢复室内止吐药给药人次数均小于EOS组和G组。EOS组术后0~1h、-2h恶心呕吐评分和在麻醉后恢复室内止吐药给药人次数均小于G组(P〈0.05)。EOS组和G组拔管时间、听从指令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h、4-12h、12-24h各组间恶心呕吐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未见麻醉恢复期内呼吸抑制、躁动等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格拉司琼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效果较单用格拉司琼更好,诱导前10min使用为佳。
刘晓捷罗富荣冯宝莹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恶心呕吐格拉司琼
不同入路胸腰筋膜间平面阻滞对腰椎融合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比较
2021年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胸腰筋膜间平面(TLIP)阻滞对腰椎融合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0例全麻下正中入路腰椎融合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患者行内侧入路TLIP阻滞联合PCIA,观察组患者行外侧入路TLIP阻滞联合PCIA。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麻醉用药剂量、术后镇痛泵给药剂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帕瑞昔布给药剂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麻醉用药剂量(瑞芬太尼、丙泊酚)、术后镇痛泵给药剂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帕瑞昔布给药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8、12 h的VAS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外侧入路TLIP阻滞对腰椎融合术患者术后镇痛均有良好效果,但是外侧入路的临床操作相比内侧入路更有优势,主要体现在超声下髂肋肌辨识度更高,更容易确定髂肋肌和最长肌之间的平面位置,因此进针风险相比内侧入路更低,且穿刺点和切口间距离更长,可有效避免感染,选择外侧入路可保证患者术后镇痛效果。
邹夏禹杜杰强冯宝莹张锐标
关键词:内侧入路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术后镇痛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或骶管阻滞在小儿髋关节矫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比较在小儿髋关节矫形术后镇痛中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与骶管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腰丛阻滞组(采用Winnie三叶草腰丛阻滞)和骶管阻滞组(采用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各41例,两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局麻药物选择0.2%罗哌卡因1 m L/kg。比较两组超声定位时间、区域麻醉时间、总麻醉时间;术中芬太尼用量、首次使用PCA时间及PCA吗啡总用量;术后疼痛评分(CHEOPS评分);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腰丛阻滞组的超声定位时间显著短于骶管阻滞组(P<0.05);腰丛神经组术后CHEOPS评分低于骶管阻滞组(P<0.05),其中腰丛神经组≥3分9例(21.95%);骶管阻滞组19例(46.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丛阻滞组首次使用PCA时间显著晚于骶管阻滞组,PCA吗啡总用量显著低于骶管阻滞组(P<0.05);两组区域麻醉时间、总麻醉时间、术中芬太尼用量、麻醉不良反应(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及术后恶心呕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骶管阻滞,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对髋关节矫形术后患儿镇痛效果更好,且镇痛时间更长,故提倡使用。
冯宝莹
关键词:腰丛神经阻滞骶管阻滞镇痛效果
超声-刺激仪双重引导下多点式前路腰丛阻滞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究超声-刺激仪双重引导下多点式前路腰丛阻滞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50例>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1~3级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刺激仪双重引导下多点式前路腰丛阻滞组(A组)、后路腰丛组(B组)和腰麻组(C组),每组50例。比较麻醉过程中麻醉效果、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近期及远期死亡率。结果术前1 d(T0)三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T_1)~缝合(T_4)时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4时A组与B组辅助吸入七氟烷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2例呼吸不好置入喉罩,2例麻醉效果不全置入喉罩,2例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B组2例呼吸不好置入喉罩,7例麻醉效果不全置入喉罩,5例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B组发生麻醉效果不全需插入喉罩例数多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有13例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与A组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近期、远期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刺激仪双重引导下多点式前路腰丛阻滞具有良好麻醉效果,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冯宝莹张习良游玉媛杜杰强
关键词:老年股骨近端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超声引导腹股沟韧带水平以上髂筋膜间隙阻滞与传统方法镇痛效果的比较被引量:28
2018年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腹股沟韧带水平以上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外侧入路THA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组(n=44):试验(TG)组患者术后30min内行超声引导纵向腹股沟韧带水平以上FICB;对照(CG)组术后30min内行超声引导腹股沟韧带水平处FICB。两组髂筋膜间隙均注射0.25%罗哌卡因共35mL,于术后3(T1)、6(T2)、12(T3)、24(T4)、48(T5)、72h(T6)的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检测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0~24、>24~48、>48~72h记录舒芬太尼消耗量;术后T2、T3、T4时刻评价股神经(FN)、闭孔神经(ON)和股外侧皮神经(LFCN)感觉阻滞情况;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与CG组比较,TG组各个时间段舒芬太尼消耗量减少(P<0.05),术后T3、T4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VAS评分降低(P<0.05),ON和LFCN感觉阻滞成功率高(P<0.05);患者满意度高(P<0.05)。结论超声引导腹股沟韧带水平以上FICB应用于THA的术后镇痛效果好,ON和LFCN感觉阻滞成功率高,患者满意度高。
李振威冯宝莹张诚章余建华罗富荣
关键词:髂骨筋膜神经传导阻滞镇痛
浅论在老年骨科手术中使用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在老年骨科手术中使用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们对A组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对B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发生应激反应的情况。结果:A组患者中有34例患者对麻醉的效果感到满意(占85.0%),B组患者全部对麻醉的效果感到满意,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中有21例患者的麻醉平面在T10以下,B组患者中有37例患者的麻醉平面在T10以下,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中有22例患者(占55%)出现了低血压的不良反应,B组患者中有10例患者出现了低血压的不良反应(占25%),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进行手术前,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的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手术中和手术后,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其中B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的幅度明显低于A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老年骨科手术中使用腰—硬联合麻醉不仅麻醉效果好,而且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此麻醉方法可作为进行老年骨科手术的优选麻醉方法。
冯宝莹
关键词:骨科手术应激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