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铭楷

作品数:5 被引量:48H指数:2
供职机构:赫尔辛基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英文
  • 2篇中新世
  • 2篇化石
  • 2篇哺乳动物
  • 1篇动物化
  • 1篇动物化石
  • 1篇新证据
  • 1篇序言
  • 1篇生物地层
  • 1篇鼠兔
  • 1篇鼠兔科
  • 1篇鼠兔属
  • 1篇跳鼠
  • 1篇兔科
  • 1篇年代学
  • 1篇盆地
  • 1篇盆地东部
  • 1篇青海柴达木盆...
  • 1篇中中新世
  • 1篇专辑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赫尔辛基大学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篇哈佛大学
  • 1篇南加州大学
  • 1篇甘肃省博物馆
  • 1篇亚利桑那大学
  • 1篇佛罗里达州立...
  • 1篇图尔库大学

作者

  • 5篇傅铭楷
  • 3篇张兆群
  • 3篇刘丽萍
  • 2篇王晓鸣
  • 2篇邱铸鼎
  • 1篇王伴月
  • 1篇王李花
  • 1篇颉光普
  • 1篇刘艳
  • 1篇郑绍华
  • 1篇崔宁
  • 1篇曾志杰
  • 1篇王杨
  • 1篇张春福
  • 1篇李强

传媒

  • 5篇古脊椎动物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内蒙古大庙中中新世上猿化石地点的鼠兔科化石(英文)
2012年
鼠兔科虽然是地质历史时期较为繁盛的一个门类,但现在仅有一个属(鼠兔属Ochotona)。Ochotona被认为与Bellatona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可能是由后者衍生而来。详细描述了内蒙古大庙上猿化石地点发现的鼠兔科化石,识别出一种古老类型Desmatolagus moergenensis以及其他三个种Bellatona cf.B.forsythmajori,Bellatonoides eroli,Ochotonacf.O.lagreli。归入Bellatona,Bellatonoides和Ochotona的这三个种的p3具有相似的形态,并呈现出连续变化的特征。Bellatona的p3具有两个唇侧褶沟,但无舌侧褶沟;Bellatonoides的p3具有浅的舌侧前褶沟,但与唇侧前褶沟分开较宽;Ochotona的p3则具有深的舌侧前褶沟,与唇侧前褶沟之间仅以很窄的齿质桥连接。M2从无后突起、较小的后突起至发育的后突起,也呈现出连续变化的特征。中间颊齿则难以区分。因此,推测这三个种之间存在连续的线性演化关系,Ochotona可能直接起源于Bellatonoides。磁性地层学与生物地层学对比结果显示该地点的年代约为12Ma,与根据分子钟推测的Ochotona的分化时间基本一致。
张兆群Anu KAAKINEN王李花刘丽萍刘艳傅铭楷
关键词:中中新世鼠兔科鼠兔属
中国晚中新世陆相哺乳动物群序列:陕西蓝田的新证据(英文)被引量:39
2002年
自 2 0世纪 60年代 ,陕西蓝田地区就以连续的晚新生代地层及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而成为研究中国晚新生代哺乳动物与地层划分对比的经典地区之一。李传夔等 ( 1 984)根据灞河组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建立了灞河期 ,并与欧洲的Vallesian期对比。邱占祥等( 1 990 ,1 995)认为化石证据不充分 ,而将其与保德期合并。近年来 ,黄土高原三趾马红粘土大量的年代学资料表明 ,红粘土沉积最早可能开始于约 8Ma前。因此 ,狭义的保德期可能只代表了晚中新世晚期 ,晚中新世哺乳动物分期的再划分问题又重新被提出。自 1 997年以来 ,我们课题组在蓝田地区共发现 52个化石地点 ,其中的 2 6个含有哺乳动物化石 ,大哺乳动物化石标本共计 1 666件。经过详细野外地层测量 ,绘制了综合地层剖面 ,并将主要含哺乳动物化石的地点对比标定到综合地层剖面上。经过对各门类化石的初步研究 ,以及对已有化石材料的初步修订 ,到目前为止 ,陕西蓝田灞河组共计发现哺乳动物化石 45种 ,蓝田组 2 0种。新的化石证据表明 ,灞河组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组合完全不同于典型意义上的保德三趾马动物群。大哺乳动物化石以灞河三趾马与贾氏三趾马为代表 ,牛科化石组合在种级甚至属级上有明显的区别。大量的陕西转角羚羊 ,小型的Protoryx。
张兆群A.W.GentryA.Kaakinen刘丽萍J.P.Lunkka邱铸鼎S.SenR.ScottL.Werdelin郑绍华傅铭楷
关键词:晚中新世陆相
步林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早期工作记录——经典脊椎动物化石地点与现代地层框架的解译(英文)被引量:7
2011年
1931 ~ 1932 年,博格·步林两次率领中瑞考察团( 又名斯文·赫定考察团) 到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东部进行考察,在克鲁克湖与托素湖地区首次发现了丰富的新近纪哺乳动物化石。这批化石成为我国早期青藏高原古生物研究的奠基石。直至今日,双湖地区仍是青藏高原脊椎动物化石最丰富、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区。柴达木盆地新近纪的堆积巨厚且连续,地层构造相对简单,盆地北缘地层出露好,是研究陆生哺乳动物演化的理想地点。然而,双湖地区地层的时代跨度超过 13 My,厚度接近 4600 m,如果化石层位不明,很容易引起动物群成分的混乱。步林对此似乎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所有采集的化石未做分层处理,导致后人对"柴达木动物群"年代的解释引起不少异议。步林并非对地层不重视。恰恰相反,他如同在甘肃塔奔布鲁克盆地的工作中那样,在缺乏地形图和地质资料的条件下做了大量的基础地层工作。他利用明显的地物( 山顶)和地质构造( 背斜) 作为参照系统,仔细地记录了化石的出露地点,并编制了一些草图。步林去世后,家属把他的野外记录留给赫定档案馆( Svan Hedin Archives) ,在斯德哥尔摩分几处收藏。遗憾的是,如同塔奔布鲁克盆地的情况,步林未能发表很多十分关键的化石地点资料,而发表的地质记录却被多数人忽略,所出版的游记也鲜为人知,个人档案记录更是深埋于历史的文献中。直到 1999 年,本文第一作者才首次接触到一些步林的野外原始资料。经过近 10 年多次对赫定档案馆的访问和对步林原始记录反复的野外核实,最终才将步林的经典地点结合进现代地层顺序的框架中。本文是继对步林塔奔布鲁克盆地燕丹图动物群经典地点与地层的研究后,进一步对其柴达木盆地化石地点的厘定与复原,是本系列文章之二。目的是将过去混淆于各地点的动物群逐一解译,将�
王晓鸣颉光普李强邱铸鼎曾志杰Gary T. TAKEUCHI王伴月傅铭楷Asta ROSENSTROM-FORTELIUSHakan WAHLQUIST董维霖张春福王杨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东部脊椎动物化石哺乳动物化石
亚洲新近纪陆生哺乳动物生物地层和年代学专辑:序言
2011年
本专辑起因于2009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亚洲新近纪陆生哺乳动物生物地层和年代学”研讨会。作为第一个也是目前最大的一个研究亚洲的古哺乳动物学家和地层学家的聚会(图1),这次会议还同时庆贺了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前身)成立80周年。
劳伦斯 J·弗林王晓鸣傅铭楷
关键词:哺乳动物生物地层年代学专辑陆生
山西保德第30地点的跳鼠化石及其环境意义(英文)被引量:2
2008年
山西保德第30地点发现了两种跳鼠化石,主要是三趾跳鼠Dipus fraudator,还有少量的五趾跳鼠Paralactaga cf.P.suni。这个跳鼠组合虽然种类不如内蒙古二登图动物群中的丰富,但其优势类群和组成比例都与后者非常相似。而与陕西蓝田灞河组发现的跳鼠组合相比,两者相差很大,后者以Protalactaga为主,虽然可能有一颗颊齿属于Paralactaga,但其明显比所有已知的种类原始。保德的跳鼠虽然只是该地区首批详细研究的小哺乳动物化石,但已经表明保德动物群和灞河动物群在小哺乳动物组成上也差异显著,进一步证实了灞河期和保德期动物群的截然不同,支持了灞河期的有效性。分析表明,跳鼠从10 Ma以后都是与高冠食草动物伴生,显示出其耐旱性。因此,保德第30地点和相关层位应该是开阔草原环境,这与之前根据大哺乳动物组合及牙齿稳定同位素分析所恢复的生态环境一致。由于缺乏有效的地理隔离,保德地区第30地点和第49地点的生态差异显然不是空间上的,而是时间上的。
刘丽萍张兆群崔宁傅铭楷
关键词:跳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