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布鲁氏杆菌病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本地区布鲁氏杆菌病(急性期)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4月—2015年10月住院确诊布鲁氏杆菌(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布鲁氏杆菌病(急性期)发病以中年男性为主,主要以高热84%(21/25)为主,伴寒颤60%(15/25);约1/4患者伴有四肢大关节疼痛;职业以农民多见,占总数44%(11/25);以夏季及春季多发;临床约1/3发现脾大;血常规检查约1/4患者出现白细胞减低及血小板减少,有28%患者有牛羊饲养史(7/25)。结论布鲁氏杆菌病(急性期)高热寒颤多见,夏春季好发;因临床缺乏特异性,临床易误诊。
- 顾国忠马权白艳玲李海涛侯衍修
- 关键词:布鲁氏杆菌病发热急性期
- 探讨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 2021年
- 实验将针对支气管哮喘的患儿实施西药治疗,采取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方案,对比疗效,缓解病症。方法:将本院收治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00例,诊疗时间范围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以信封法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布地奈德气雾剂,观察组则为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从治疗上看,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74.0%,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治疗后,我们对比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RP以及EOS水平,两组差异大,以观察组更优。最后,在肺功能指标上,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恢复较好,并且在临床症状上,哮鸣音、气喘的缓解更快,用时短,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可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并有助于控制炎症反应,达到较好的治疗成果,具有可推广价值。
- 袁峰宋振明侯衍修张灵宇朱英娟
- 关键词:多索茶碱布地奈德支气管哮喘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50例患者,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观察血气分析变化,评价疗效。结果 50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治疗前后动脉血PaO2分别为(51.17±3.2)mmHg、(74.25±4.51)mmHg(1mmHg=0.133 3kPa),PaCO2分别是(66.10±7.25)mmHg、(59.51±5.76)mmHg,呼吸频率(27±3)次/min、(20±2)次/min,心率(105±15)次/min、(95±10)次/min。结论 BiPAP呼吸机可明显提高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PaO2,改善通气,降低PaCO2,降低气管插管率。
- 杨利刘金丽王春媛侯衍修顾国忠孙启玉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BIPAP呼吸机
- BIPAP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并观察通气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和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25例患者中,20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后血pH、PaCO2、SaO2及PaO2/FiO2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应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能迅速改善低氧血症和心功能,有效缓解症状,是抢救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杨利刘金丽王春媛侯衍修顾国忠孙启玉
- 关键词: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心功能
- 多索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多索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多索茶碱扩张支气管,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则应用氨茶碱。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10及IL-17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CT、CRP、IL-17A均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显效37例(74%)、有效12例(24%)、无效1例(2%)优于对照组27例(54%)、21例(42%)、2例(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653,P=0.0389<0.05)。结论多索茶碱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细胞因子,效果优于氨茶碱。
- 王春媛白艳玲杨立新张灵宇才立萍侯衍修顾国忠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索茶碱急性发作期血清炎症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 不同剂量噻托溴铵治疗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疗效观察
- 2018年
-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剂量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18年8月期间于本院肺病科住院治疗的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共110例,按照噻托溴铵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予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50ug/次)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噻托溴铵的剂量为18ug/次,实验组患者噻托溴铵的剂量为36ug/次,治疗周期为3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2.7%)显著高于对照组(76.4%)(P<0.05);治疗32周后,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及肺功能均较前改善,实验组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及肺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噻托溴铵可有效改善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症状,大剂量噻托溴铵较小剂量相比疗效更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情况及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侯衍修
- 关键词:噻托溴铵COPD支气管扩张
-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36例疗效被引量:1
- 2011年
- 大咯血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疾患,病死率高达50%,内科治疗疗效不佳,外科手术治疗病死率也高。经皮穿刺介入插管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是治疗大咯血的行之有效方法。大庆油田总医院2000年10月至2009年12月应用介入技术行BAE治疗36例急性大咯血,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 刘长波李丽侯衍修孙启玉
- 关键词:大咯血介入治疗疗效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 某院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9
- 2018年
- 目的分析医院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0月医院住院成人科室送检痰培养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1838株,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838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1216株,占66%,革兰阳性菌192株,占10%,真菌430株,占23%;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及妥布霉素的敏感率为92%、80%;鲍氏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敏感性>90%;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敏感性均达100%。结论医院内下呼吸道病原菌阳性以老年患者为主,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检出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 顾国忠侯衍修才立萍白艳玲马权王春媛李颖
- 关键词:下呼吸道病原菌耐药性
- 基于BiPAP治疗慢阻肺高龄患者并发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对血气水平和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高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 PAP)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气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12月本院接收的74例高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开展基础治疗联合鼻导管低流量吸氧,研究组接受基础治疗联合Bi 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统计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为5.41%,对照组为21.62%,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aCO2、PaO2和p H方面,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高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Bi PAP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同时有助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采纳并推广。
- 侯衍修王培培朱英娟袁峰王春媛
- 关键词:并发症呼吸衰竭慢阻肺BIPAP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中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高流量氧疗治疗的效果观察
- 2022年
- 研究将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重点分析,对于急性加重期合并中度Ⅱ型呼吸。的治疗策略,以高流量氧治疗为着重点进行分析。方法:调研的时间方面,即2020年10月起,截止时间为2021年9月,抽取此段时间内带到院内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72例,分组以盲抽的方式划分患者,对照组为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则采用高流量氧治疗,对相关疗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针对住院时间,研究组比对照组短,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研究组人数更少,P<0.05。针对总有效率,研究组患者以97.22%更高,对照组则为80.56%,可见有不小差异。针对sf-36评分,研究组治疗后(87.12±2.56)分,比对照组(79.34±3.91)分高,P<0.05。结论: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中度Ⅱ型呼吸衰竭中用高流量氧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且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住院时间的缩短。
- 袁峰宋振明侯衍修张灵宇朱英娟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