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晓红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三七一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乡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玻璃体腔注射熊果酸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 2015年
- 背景 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严重影响视功能,目前虽然有较多的抗新生血管药物,但多针对单一的干预靶点,疗效有限.研究证实,熊果酸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其中包括抗血管新生作用,但其对眼科血管疾病的疗效尚不清楚. 目的 观察熊果酸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日龄清洁级C57BL/6J小鼠60只随机分为6个组,即空白对照组、PBS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熊果酸组.空白对照组小鼠在正常环境中喂养,其他各组小鼠与哺乳的母鼠置于体积分数(75±2)%的高氧环境中连续饲养5d,小鼠12日龄时将模型小鼠及其哺乳母鼠返回正常空气环境中,以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产生.造模成功后按照分组不同分别于小鼠玻璃体腔注射无菌PBS 3μl、曲安奈德注射液(1 ml∶40 mg)3μl或1.5、3.0、6.0μg熊果酸各3μl.小鼠17日龄时过量麻醉法处死,摘除双侧眼球制备视网膜组织切片.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查各组小鼠视网膜血管新生情况,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分别检测和比较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环氧合酶-2(COX-2)mRN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 视网膜切片后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PBS对照组小鼠视网膜中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18.65±3.24)个/视野,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0.78±0.11)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P<0.05);中剂量熊果酸组、高剂量熊果酸组小鼠视网膜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分别为(13.32±1.87)个/视野和(8.93±1.09)个/视野,明显少于PBS对照组和低剂量熊果酸组的(18.65±3.24)个/视野和(15.44±2.02)个/视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高剂量熊果酸组小鼠视网膜突�
- 贺玲郑晓龙张杰张善峰余晓红田芳
- 关键词:新生血管熊果酸环氧合酶基质金属蛋白酶C57BL/6J小鼠
- 熊果酸对氧诱导新生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态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熊果酸(uA)对氧诱导新生小鼠视网膜病变模型新生血管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7日龄清洁级C57BL/6J小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PBS)、阳性对照组(曲安奈德)和uA干预组(低、中、高剂量),每组10只小鼠(均取右眼,各10只眼)。空白对照组小鼠在空气中喂养,其他各组均置于体积分数(750±20)mL/L氧气(O2)的高体积分数氧环境中饲养,连续5d。至小鼠出生12d时将模型对照组小鼠及其哺乳母鼠返回正常空气环境(210mL/LO2)中,以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产生。模型成功后,立即给予各组相应的药物治疗:模型对照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无菌PBS3止,uA干预组(低、中、高剂量)小鼠分别玻璃体腔注射1.5、3.0、6.0斗guA各3I,zL,阳性对照组小鼠玻璃体腔曲安奈德注射液(1mL:40mg)3止。17日龄时过量麻醉处死小鼠,摘除眼球制备标本。制作视网膜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并采用视网膜铺片技术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态改变。结果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空白对照组视网膜内界膜结构均一,血管内皮细胞排列整齐,偶见血管内皮细胞突破内界膜。模型对照组可见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团突破内界膜,形成新生血管腔。不l司剂量uA干预组比较,高剂量uA干预组与阳性对照组接近,可见少量血管内皮细胞突破内界膜,内界膜结构较均一,未形成或者形成新生血管腔。突破小鼠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比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剂量UA干预组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高剂量uA干预组明显低于低剂量uA干预组(P〈0.05)。视网膜铺片显示:空白对照组视网膜血管自视盘向四周呈放射状�
- 贺玲郑晓龙张杰张善峰余晓红赵永刚
- 关键词:视网膜新生血管熊果酸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