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红平

作品数:88 被引量:452H指数:12
供职机构:云南中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17篇生物学
  • 11篇理学
  • 4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6篇学成
  • 36篇化学成分
  • 24篇化学成分研究
  • 20篇生物碱
  • 16篇英文
  • 9篇植物
  • 9篇活性
  • 7篇吲哚
  • 7篇细胞
  • 7篇化合物
  • 6篇药物
  • 6篇秋水仙碱
  • 5篇药物组合物
  • 5篇吲哚生物碱
  • 4篇三萜
  • 4篇楝科
  • 4篇木脂素
  • 4篇黄皮
  • 4篇黄酮
  • 3篇靛红

机构

  • 68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云南大学
  • 14篇云南中医学院
  • 6篇大理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贵州大学
  • 4篇昆明医学院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贵州医科大学
  • 2篇贵阳德昌祥药...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贵阳医学院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作者

  • 88篇何红平
  • 57篇郝小江
  • 15篇张于
  • 15篇邸迎彤
  • 12篇刘复初
  • 12篇沈月毛
  • 6篇刘光明
  • 6篇朱洪友
  • 6篇赵庆
  • 6篇唐贵华
  • 6篇左国营
  • 6篇张桢
  • 5篇汪云松
  • 5篇王跃虎
  • 5篇李顺林
  • 5篇郭伶俐
  • 4篇苑春茂
  • 4篇黄丰
  • 4篇陈刚
  • 3篇任艳丽

传媒

  • 15篇云南植物研究
  • 12篇天然产物研究...
  • 5篇云南中医学院...
  • 5篇中草药
  • 3篇有机化学
  • 3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化学研究与应...
  • 2篇大理学院学报...
  • 2篇Chines...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成药
  • 1篇广西植物
  • 1篇应用化学
  • 1篇贵州科学
  • 1篇山地农业生物...
  • 1篇云南化工
  • 1篇楚雄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4
  • 9篇2013
  • 5篇2012
  • 10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4篇2000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秋水仙的化学成分被引量:4
1999年
Twelve known compounds, colchicine, 2-demethylcolchicine, 2-demethyldemecolcine, 2-demethylcolchifoline, 2-demethyl-lumicolchicine, lumicolchicine, demecolcine, luteolin, apigenin, n-hentriacontane, n-triacontanol and sitosterol were isolated from cormsand flowers of colchicum autumnale Liliaceae which was introduced from Europe and cultivated in Zhaotong Yunnan, China The contents ofcolchicine in corms and flowers of colchicum autumnale were 0.015% and 0.04% respectively, and the content of demecolcine in corms was0.043%.
何红平胡琳刘复初
关键词:化学成分生物碱秋水仙碱
河口细叶黄皮化学成分研究
<正> 芸香科黄皮属植物(Clausena)多为乔木或小灌木植物,约23~25种,分布于印度西北至我国西南至台湾,南至印度尼西亚、大洋洲北部及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洲西北部等.我国约12种,集中分布于西南及华南各省区;云南省...
汪云松沈月毛何红平吴煜秋郝小江
文献传递
苄基苯乙胺类生物碱(+)-Lycoricidine的结构修饰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Lycoricidine(石蒜西定)最初是由水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类苄基苯乙胺类生物碱。据报道,该化合物具有对RNA病毒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通过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工作发现,该化合物还具...
陈铎之何红平邸迎彤张于郝小江
文献传递
沙蟾毒精在预防/治疗哮喘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制备预防/治疗哮喘疾病药物中的应用。通过实验证明,沙蟾毒精能降低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以及气道黏液高分泌。沙蟾毒精可通过抑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Eotaxin、IL‑13和IL‑8的表达,而发挥治疗哮...
李宝晶黄丰何红平王亭孙赟杨竹雅
文献传递
植物化学防御物质与新农药先导物的研究
郝小江何红平李艳梅陈刚王跃虎李顺林方欣邸迎彤闫晓慧陈佳
主要研究内容:基于植物化学防御特性的学术思想,聚焦于植物中抗植物病毒、杀虫、化学诱导剂等的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作用机制、构效关系及其应用研究。重要科学发现:研究植物41种,分离鉴定天然产物1032个,其中新骨架13个,新化...
关键词:
关键词:农药
黄桐枝叶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为研究黄桐(Endospermum chinense Benth.)的化学成分,运用柱层析等分离纯化方法从黄桐枝叶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pubinernoid A(1)、(E)-linalool-1-oic acid(2)、(+)-去氢催吐萝芙木醇(3)、3α-hydroxy-5,6-epoxy-7-megastigmen-9-one(4)、齐墩果酸(5)、3-羰基齐墩果酸(6)、3-oleana-9(11),12-dien-28-oic acid(7)、甘五酸(8)、altissimanin C(9)、7-羟基-β-谷甾醇(10)、丁香脂素(11)、ficusesquilignan A(12)、ficusesquilignan B(13)。其中化合物7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4、8~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邹涛何红平赵庆郝小江
关键词:大戟科化学成分
灰毛浆果楝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对灰毛浆果楝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期寻找活性成分。方法运用大孔吸附树脂、正反相柱色谱、葡聚糖凝胶、高效液相制备色谱法等技术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annuionone D(Ⅰ)、dehydrovomifoliol(Ⅱ)、alangionoside L(Ⅲ)、儿茶素(Ⅳ)、scopoletin(Ⅴ)、2-hydroxyandrosta-1,4-diene-3,16-dione(Ⅵ)、β-谷甾醇(Ⅶ)。结论以上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任艳丽唐前瑞邸迎彤张桢何红平李顺林郝小江
关键词:儿茶素东莨菪素
脉叶虎皮楠的生物碱成分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09年
从脉叶虎皮楠(Daphniphyllum paxianum)的枝干中分离并鉴定了四个生物碱,分别为daphnilactone A(1)、daphnicyclidin D(2)、daphniphylline(3)、daphnicyclidin H(4)。其中首次对化合物1的碳谱数据进行了归属。
张于何红平邸迎彤王跃虎高锁郝小江
关键词:生物碱化学成分
抗肿瘤生物碱类化合物,其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提供结构式(<B>1</B>-<B>4</B>)所示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vobasine-iboga类型二聚单萜吲哚生物碱ervachininesA-D(<B>1</B>-<B>4</B>),其制备方法,含有该类化合物的药...
郝小江张于何红平李艳郭伶俐邸迎彤
文献传递
香椿子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研究香椿子(Toona sinensis var.schensiana)的化学成分,寻找具有杀虫及药用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硅胶、RP-18、凝胶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方法对香椿子95%乙醇提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和NMR来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香椿子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3,5-二羟基苯乙醚(I),山萘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II),(2E,6E,10E)-3,7,11,15-tetramethylhexadeca-2,6,10-triene-1,14,15-triol(Ⅲ),eudesm-4(15)-ene-1β,6α-diol(Ⅳ),ficusesquilignans A(Ⅴ),ficusesquilignansB(Ⅵ)。结论:化合物Ⅲ,Ⅳ,Ⅴ,Ⅵ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侯丽付艳辉唐贵华郝小江赵庆何红平
关键词:楝科香椿化学成分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