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文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城乡
  • 2篇税政
  • 2篇歧视
  • 2篇经济地理
  • 2篇经济学
  • 2篇空间经济
  • 2篇空间经济学
  • 2篇户籍
  • 2篇户籍歧视
  • 2篇财税
  • 2篇财税政策
  • 2篇城乡差距
  • 2篇城乡结构
  • 2篇城乡体制
  • 2篇城镇化
  • 2篇城镇化研究
  • 1篇地产
  • 1篇地产权
  • 1篇地理学视角
  • 1篇新经济

机构

  • 8篇南开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何文
  • 4篇安虎森
  • 1篇孙玲
  • 1篇吴浩波
  • 1篇赵仁康

传媒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财经研究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新产经
  • 1篇2012年中...

年份

  • 5篇2013
  • 3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国区域金融差异的内在形成机制研究
2012年
文章在空间经济学FC模型的基础之上,尝试构建一个三地区FC模型来具体的分析区域金融差异的内在形成机制。并且通过这样的尝试将区域金融学与空间经济学结合起来,为分析中国区域金融问题提出一个新的思路。
孙玲赵仁康何文
关键词:空间经济学
财税政策对经济总量和区域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多维框架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文章通过细分国内各税种、内生化税收和财政支出并纳入财政分权和转移支付,构建了一个2×3×2的新经济地理一般均衡模型。研究认为,转移支付政策难以显著缩小区域差距,而税收政策则有明显的效果。此外,所得税对实际GDP的影响非中性,其中个人所得税的影响机制与流转税相似。当区域间贸易开放度较高时,降低流转税、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并提高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可以增加总税收和(或)整个经济系统的实际GDP。
何文安虎森
关键词:财政分权转移支付流转税
我国城乡结构与城镇化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
随着外需对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减退,内需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国家总理李克强曾说过:“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城镇化率从不足20%提高到了超过50%,城...
何文
关键词:城镇化城乡结构城乡差距城乡体制户籍歧视
城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2013年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一直很高并日益增加。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外部需求的增长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经缺乏潜力,内部需求日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能够继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针对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不足、内需不旺,推进城镇化就成为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重要手段。我国城乡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在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565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917元,城乡收入比为3.1;
何文
关键词:城乡收入比人均纯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土地制度城乡消费土地产权
从空间视角分析环境对于区域产业布局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把消费者对于环境的偏好纳入到消费者效用函数中,构建了一个空间一般均衡模型,从而可以作为研究环境与区域发展之间关系的一般性理论分析框架。研究认为,提高环境标准有利于产业规模较大的地区。如果环境标准较低,从而不足以遏制污染,那么消费者对于环境的偏好是产业布局的一种分散力,甚至于当环境禀赋较小或消费者对环境的偏好程度较高时,分散布局是唯一的稳定结构。反之,如果环境标准较高,以至于能够改善环境,那么消费者对于环境的偏好则是一种聚集力。
安虎森何文
关键词:环境标准贸易自由度空间经济学
财税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NEG模型的分析
构建了一个两区域三部门两要素的新经济地理一般均衡模型.模型综合了税收来源、政府支出,并加入了中央、地方两级政府和税收分成、转移支付等因素.通过理论分析,考察了财税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税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
安虎森何文吴浩波
关键词:区域经济税收政策
我国城乡结构与城镇化研究
随着外需对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减退,内需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国家总理李克强曾说过:“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城镇化率从不足20%提高到了超过50%,城...
何文
关键词:城镇化城乡结构城乡差距城乡体制户籍歧视
文献传递
区域差距内生机制与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思路被引量:12
2012年
在非均衡力和经济一体化作用下,可流动要素不断向聚集力较大区域聚集,这就形成了具有区位优势的地区不断吸引可流动要素的良性循环累积过程,以及具有区位劣势地区不断损失可流动要素的恶性循环累积过程。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打破这种循环累积机制。而要打破这种不断积累区域差距的机制,则需要中央政府有序地组织东部地区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迁移,提高中西部地区参与全国经济大循环的能力;需要中央政府改革现有的转移支付政策,加大提高居民公共服务和福利水平为主要目标的收入型转移支付;需要在财政政策、金融信贷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资源政策、人力资本政策等方面,实行东西部梯度的、有差异的政策,切不可过度宣扬经济一体化,实行"一刀切"的政策。
安虎森何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