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岸苇

作品数:55 被引量:193H指数:9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4篇电子电信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1篇血管
  • 16篇成像
  • 11篇动脉
  • 10篇血管成像
  • 7篇CTA
  • 7篇CT血管成像
  • 6篇造影
  • 6篇斑块
  • 6篇X线
  • 5篇血管模型
  • 5篇体层摄影
  • 5篇体层摄影术
  • 5篇下肢动脉
  • 5篇静脉
  • 5篇磁共振
  • 4篇多层螺旋CT
  • 4篇血管造影
  • 4篇管电压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机构

  • 31篇天津医院
  • 21篇天津市天和医...
  • 8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大学
  • 1篇天津市南开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海河医...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53篇何岸苇
  • 43篇万业达
  • 15篇傅菲
  • 14篇张越
  • 11篇孙东辉
  • 10篇张继扬
  • 10篇刘竞艳
  • 10篇张琳
  • 6篇何珍
  • 5篇胡鹏
  • 4篇曹毅
  • 4篇齐扬
  • 3篇李艳
  • 3篇徐勐
  • 3篇邓欣
  • 3篇王楠
  • 2篇汪洋
  • 2篇王毅
  • 2篇付菲
  • 2篇刘立艳

传媒

  • 11篇临床放射学杂...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 2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天津护理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外医用放射...
  • 1篇国际放射医学...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第四届世界中...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1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1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健康人膝关节股骨内侧髁软骨的T_(2) mapping研究
2024年
目的应用T_(2) mapping技术测量健康人膝关节股骨内侧髁负重区与非负重区各层软骨T_(2)值并分析其差异,探讨膝关节软骨分层、分区域MRI定量研究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2名健康志愿者,其中男、女各11名,平均年龄(27.05±1.05)岁。共纳入38个膝关节,左膝20个,右膝18个。对志愿者行膝关节MRI矢状面T_(2) mapping检查,选取膝关节股骨内侧髁负重区35个、非负重区37个,并测量完整关节软骨上最厚处的T_(2)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分别比较股骨内侧髁负重区与非负重区各层软骨的T_(2)值及各区域内关节软骨浅、中、深层的T_(2)值。结果股骨内侧髁负重区及非负重区的软骨各层T_(2)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浅层、中层、深层,除非负重区软骨浅层与中层间的T_(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2层间T_(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负重区软骨中层、深层T_(2)值均小于非负重区(均P<0.05),负重区与非负重区软骨浅层的T_(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人膝关节软骨依据T_(2)值差异可分为3层且负重区软骨T_(2)值更低,对膝关节软骨分层、分区域研究具有可行性。
曹娜娜王莉万业达郭林胡鹏何岸苇
关键词:膝关节软骨负重区
kV Assist技术在低辐射剂量腰椎CT中的应用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智能管电压辅助(kV Assist)技术降低腰椎CT检查辐射剂量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临床拟诊为腰椎疾病需进行腰椎CT检查的病人60例,其中男55例,女5例,年龄(38.2±2.7)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1.8±1.1)kg/m2。将病人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常规模式扫描(120 kV,230 mA);B组采用kV Assist模式扫描。分别记录2种扫描模式的单次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采用5分评分法对2组的影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计算骨算法骨窗及标准算法软组织窗影像的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噪比(SNR)。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病人的年龄、BMI及影像的CTDIvol、DLP、ED、SNR、CNR;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2组影像的主观评分。结果B组CTDIvol、DLP、ED均低于A组(均P<0.05),B组的辐射剂量降低约45%。B组骨算法骨窗影像的主观评分及CNR、SNR均高于A组(均P<0.05)。2组标准算法软组织窗影像的主观评分及CNR、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kV Assist技术进行腰椎CT检查能够降低辐射剂量且提高影像质量。
傅菲张越邓欣何岸苇万业达
关键词:腰椎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2例临床疑有ASO患者行MSCTA检查,数据传输至AW4.2工作站,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仿真内镜(VE)、高级血管分析(AVA)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2例的血管重建图像对ASO有特征性显示,15例患者术中所见与MSCTA一致。结论MSCTA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已逐渐成为诊断血管病变及评估手术疗效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何岸苇张继扬孙东辉张琳万业达张瑞禄
关键词:血管成像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2007年
周围血管病变包括肢体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的疾病。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中,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发病率约为7.97‰。美国每年约有10万人进行下肢动脉疾病的手术治疗^[1,2]。静脉系统疾病更为常见,尤以静脉血栓形成多见,血栓脱落后会造成肺栓塞等严重后果。因此正确、早期检出周围血管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何岸苇
关键词:周围血管病变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静脉血栓形成闭塞性疾病下肢动脉疾病周围血管疾病
高清容积螺旋穿梭技术显示“死亡冠”的应用研究
目的 死亡冠(CMOR)是闭孔血管、髂外血管和/或腹壁下血管之间吻合的一种解剖变异。这一血管对临床手术具有重要意义,盆腔手术时误伤该血管有可能引起致命的出血。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高清容积螺旋穿梭技术(VHS)显示死亡冠的应...
万业达张继扬何岸苇张越王楠胡鹏
关键词:骨盆骨折穿梭CT
肠系膜上动脉解剖的CTA研究
目的 应用CT血管成像研究肠系膜上动脉在体解剖结构。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行腹、盆CT增强检查患者的图像,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方法显示肠系膜上动...
汪洋万业达何岸苇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CT血管成像
腹膜内型膀胱破裂伴肠系膜撕裂伤一例
2004年
何珍张瑞禄张琳孙东辉何岸苇刘竞艳
关键词:撕裂伤腹膜内肠系膜膀胱破裂血性膀胱冲洗
下肢动脉疾病无创性影像诊断方法的最优化研究
目的: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下肢血管病的诊断。本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及MR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根据临床诊断与治疗实际需要,应用运筹学理论建立最优化...
何岸苇
关键词:下肢动脉病变CT血管成像MR血管成像
文献传递
多层螺旋CT对主-髂动脉分叉部的解剖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研究主-髂动脉分叉部的解剖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9例腹部及盆腔CT增强扫描资料,使用容积再现(VR)图像,观察主-髂动脉分叉部的位置,并测量左、右侧髂总动脉与腹主动脉在冠状面的夹角及矢状面的倾斜角,分析其在性别间及侧别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主-髂动脉分叉部位置以L4椎体中1/3份水平及下1/3份水平为主,占55.1%。冠状面髂总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右侧男性为(21.70±7.19)°,女性为(23.66±5.64)°;左侧男性为(16.44±6.23)°,女性为(19.68±6.75)°。髂总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右侧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134);左侧性别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2);男性、女性在侧别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6,P=0.024)。矢状面髂总动脉倾斜角右侧男性为(10.42±4.59)°,女性为(11.45±5.93)°;左侧男性为(11.96±6.66)°,女性为(16.75±8.55)°。髂总动脉倾斜角左、右侧性别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565,P=0.070);男性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438);女性侧别间有统计学差异(P=0.029)。结论多层螺旋CT能为临床提供主-髂动脉分叉部的解剖信息,对血管外科介入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齐扬万业达何岸苇傅菲李艳
MRI评估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研究
何岸苇曹毅王楠胡鹏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