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子灿

作品数:29 被引量:415H指数:11
供职机构:深圳市仙湖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生物学
  • 1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植物
  • 9篇染色体
  • 9篇细胞
  • 8篇猕猴桃
  • 8篇减数
  • 8篇减数分裂
  • 7篇遗传学
  • 7篇细胞遗传
  • 7篇细胞遗传学
  • 6篇核型
  • 5篇植株
  • 5篇细胞遗传学研...
  • 5篇木兰科
  • 5篇兰科
  • 4篇原生质
  • 4篇原生质体
  • 4篇原生质体再生
  • 4篇原生质体再生...
  • 4篇再生植株
  • 4篇质体

机构

  • 23篇中国科学院
  • 6篇深圳市仙湖植...
  • 5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西安植物园
  • 1篇棕榈园林股份...

作者

  • 29篇何子灿
  • 9篇李建强
  • 6篇张寿洲
  • 5篇徐立铭
  • 5篇黄宏文
  • 4篇蔡起贵
  • 4篇孟爱平
  • 4篇王恒昌
  • 4篇钱迎倩
  • 4篇闫斌
  • 3篇桂耀林
  • 3篇李勇
  • 2篇刘金梅
  • 2篇周明顺
  • 2篇蔡清
  • 2篇杨勇奇
  • 2篇王亚玲
  • 2篇王圣梅
  • 2篇吴立东
  • 2篇彭晗

传媒

  • 12篇武汉植物学研...
  • 5篇植物分类学报
  • 2篇Acta B...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亚热带植物科...
  • 1篇水生生物学集...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5
  • 1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87
  • 1篇1985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味猕猴桃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细胞遗传学研究 Ⅰ.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被引量:13
1995年
研究了美味猕猴桃叶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和母株(ActinidiadeliciosalineNo.26)茎尖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结果表明:母株2n=6x=174。所测29株再生植株的茎尖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差异显著,多为非整倍体类型,占所测植株的72.4%左右;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介于142-310条之间,其中2n=6x=174约占20.7%,少于174条染色体的植株约占31.0%,超过174条染色体的植株则占48.3%左右。个别单株部分茎尖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出现染色体桥、断片和落后染色体等异常现象。并对以上现象进行了扼要的讨论。
何子灿蔡起贵柯善强钱迎倩徐立铭
关键词:猕猴桃原生质体再生植株染色体数目
美味猕猴桃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细胞遗传学研究 Ⅱ.性别性状变异和小孢子发生及其发育命运被引量:13
1997年
对美味猕猴桃同一雌株叶原生质体再生植株进行了形态学、细胞学以及育性特性的比较研究,确认该体细胞无性系性别性状发生变异。其中60%雄性再生植株退化的雌蕊仍保留不同程度的雌性化特征,但雌性全不育;小孢子则能发育成有功能的雄配子体,但有一定的功能缺陷。再生雌株中P1组群性状特征与母株相似;P2组群花发育畸形,导致雌性不育或育性极差。细胞学研究表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异常行为对小孢子发生的影响不能决定其性别类型;雌株类型小孢子败育过程有受基因调控的细胞学特征。认为雌株和雄株小孢子的发育受控于不同的基因体系,具性别的特异性。再生植株性别性状发生变异可能是性别控制基因或染色体发生结构性变异所致。母株染色体上累积的结构性变异与该遗传基础具易变性密切有关。
何子灿蔡起贵钱迎倩黄宏文
关键词:美味猕猴桃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细胞遗传学
乐昌含笑(木兰科)的核型研究(英文)被引量:10
2004年
首次报道了乐昌含笑(Micheliachapensis)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核型公式为2n=38=28m+6sm+4st(2SAT)。与前人认为整个含笑属都为单一的2A型不同,乐昌含笑的核型属于Stebbins的2B型,具有2对近端着丝粒染色体。而且发现在第9对染色体上有小随体的存在。这些表明在含笑属内含有不同的核型。乐昌含笑在细胞学意义上可能是属内比较进化的类群。对染色体结构的细微改变在木兰科植物的种属进化上的作用进行了简要讨论。
王恒昌何子灿李建强孟爱平蔡清
关键词:木兰科含笑属乐昌含笑核型研究
三种木莲属(木兰科)植物的核型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为探讨巴东木莲 (Manglietiapatungensis)的分类学地位 ,对巴东木莲以及它的近缘种红花木莲 (M insignis)和乳源木莲 (M yuyuanensis)进行了核型研究。乳源木莲和巴东木莲的核型公式为 2n =34m (2sat) +4sm ,红花木莲的为 2n =32m +6sm (2sat)。结合前人的研究说明木莲属的核型比较稳定 ,核型不对称性均为较对称的 2B型 ,只是在核型不对称系数、染色体相对长度、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比值等方面有细微差异。红花木莲和巴东木莲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孟爱平何子灿李建强王恒昌
关键词:木莲属木兰科植物核型巴东木莲
美味猕猴桃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细胞遗传学研究 Ⅲ .母株减数分裂前期Ⅰ染色体配对的光镜观察被引量:1
1999年
首次报道在光镜下观察美味猕猴桃 (品种 :No.2 6原生质体植株的母株 )花粉母细胞( PMC)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前期的配对 ,发现其配对和凝缩有明显不同步性。不同细胞间染色体配对形式变化较大 ,一般以二价联会为主 ,其次由其它多种配对方式 (包括有复合配对、重复配对、着丝点或端粒处联合和多价联会 )形成多价体 ,还有少数未配对或发生内配对 (偶见 )的单价体和几条二价体之间的次级配对。粗线期观察到少数染色体有缺失 (或重复 )、倒位、易位和疏松配对等结构性改变。表明该植株是一个复杂的区段异源六位体 ,少数染色体在结构上累积有变异。还认为该植株是研究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和联会机制的好材料。
何子灿蔡起贵钱迎倩黄宏文侯云甫何子灿
关键词:美味猕猴桃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
木兰科5个种间杂种减数分裂行为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对木兰科5个二倍体人工杂交后代的减数分裂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各杂交F1代的减数分裂行为基本正常,在减数分裂中期I有个别二价体提前分开形成单体;中期I还存在异型二价体,说明杂交亲本间(种间)都有一定的遗传分化,但这种变异仅停留在基因水平上;后期I偶有染色体桥出现。杂种F1代的减数分裂过程基本正常,能形成生活力正常的生殖孢子。可预期的是自然界中木兰科属内种间的自然二倍体杂种可自行繁衍,经过一定繁衍周期后,即可形成具有相对稳定种群的新种。
赵强民何子灿王亚玲
关键词:木兰科种间杂种减数分裂
广东万年青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常规压片法和去壁低渗法,以生长于广西凭祥和广东深圳的广东万年青(Aglaonema modestumSchott ex Engl.)为材料,对二者的体细胞染色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和花粉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野生植株为二倍体2n=40,栽培植株为三倍体2n=60;(2)野生种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I终变期均为二价联会,栽培种偶见三价联会;(3)中期I,野生种为20个二价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未见单价体,栽培种的20个二价体排列于赤道板上,20个单价体随机分布于两极,证实其为三倍体;(4)后期I,野生种二价体分离,出现单染色单体桥和断片,几率为10%,栽培种几率为3%,还存在落后染色体,部分不能进入两极的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断片在末期I形成微核;(5)四分体时期,野生种未观察到异常孢子,栽培种出现大量败育的四分体或多分体;(6)小孢子进入正常的发育分化,通过两次有丝分裂形成三细胞型花粉。野生种成熟花粉败育率为2.18%,栽培种为88.29%;(7)野生种正常结实,栽培种果实中未发现种子,为高度不育。
刘金梅何子灿吴鸿张寿洲
关键词:广东万年青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三倍体
藕莲有性繁殖栽培被引量:3
1985年
根据莲(Nelumbo nucifera)生物学特性,既可用藕作种进行无性繁殖,也可用种子播种进行有性繁殖。藕莲在我国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但素以无性系栽培。尚未见到有性繁殖栽培的报道。作者自1980年起进行了有性繁殖栽培试验。1982-1984年先后在武汉市、河南省封丘县、进行大田小区栽培试验,并列入湖北省科委农林牧副渔综合基点县推广研究项目,在广济县试验推广,已获成功。
黄国振邓惠勤陈前綷何子灿
关键词:莲藕有性繁殖种子处理定植大田管理
猕猴桃属的植物系统学
李建强何子灿王恒昌李晓东王映民宋卫华杨佳史全芬
对分布于中国的猕猴桃科3属,6种植物进行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观察。结果表明猕猴桃科染色体基数的进化路线与其地理分布和形态学特征的进化是一致的,即水东哥属间断分布于热带美洲和热带亚洲的格局以及其染色体基数上的多样性进一步证...
关键词:
关键词:猕猴桃属植物分子系统学细胞遗传学
海芋细胞遗传学及花粉发育的研究
2008年
采用常规压片法和去壁低渗Giemsa法,研究了海芋Alocasia odora(Lindl.)K.Koch同一居群5株不同个体的细胞遗传学行为和花粉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海芋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为2n=28=20m+8sm,染色体长度变化在7.84~12.08μm,核型不对称类型为2A;(2)5个不同植株减数分裂中期Ⅰ构型在同一个体中是相对稳定的,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各株平均构型分别为①5.61Ⅱ°+3.72Ⅱ+0.89Ⅳ°+0.06Ⅴ+0.78Ⅵ°+0.06Ⅻ;②10.38Ⅱ°+3.63Ⅱ;③9.15Ⅱ°+2.85Ⅱ+1Ⅳ°;④7.76Ⅱ°+3.76Ⅱ+1.24Ⅳ°;⑤8.52Ⅱ°+3.41Ⅱ+1.03Ⅳ°。有4个株型具有多价体配对,可形成4条、5条、6条、以及12条染色体连成的环状或链状结构,推测存在染色体相互易位等异常现象,为易位杂合体。(3)减数分裂过程中后期Ⅰ存在染色单体桥和落后染色体,占观察细胞的15.5%;(4)成熟花粉球形,有刺状纹饰,为二细胞型花粉,醋酸洋红压片统计成熟花粉的育性,其败育率为9.3%。
刘金梅何子灿吴鸿张寿洲李启垓
关键词:海芋核型减数分裂花粉发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