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南祥

作品数:54 被引量:202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医科大学传染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9篇肝炎
  • 23篇病毒
  • 21篇细胞
  • 12篇乙型
  • 12篇乙型肝炎
  • 9篇毒性肝炎
  • 9篇肝炎患者
  • 9篇病毒性
  • 9篇病毒性肝炎
  • 8篇丙型
  • 7篇免疫
  • 7篇核细胞
  • 7篇肝炎病毒
  • 7篇IL-4
  • 7篇丙型肝炎
  • 6篇疫苗
  • 6篇肿瘤
  • 5篇单个核细胞
  • 5篇乙肝
  • 5篇死因

机构

  • 49篇浙江医科大学
  • 4篇广州市第八人...
  • 3篇浙江大学
  • 3篇浙江省卫生防...
  • 2篇南京铁道医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浙江省望江山...
  • 1篇成都市第六人...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天津医学院
  • 1篇浙江省医学科...
  • 1篇浙江医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吕贝克医科大...
  • 1篇杭州市卫生防...
  • 1篇台州市卫生防...
  • 1篇浙江医科大学...

作者

  • 54篇何南祥
  • 18篇刘克洲
  • 15篇陈智
  • 13篇孙永良
  • 10篇张立煌
  • 9篇姚航平
  • 8篇章明太
  • 7篇王明海
  • 7篇方海林
  • 7篇石裕明
  • 7篇王信子
  • 6篇徐陈槐
  • 5篇李敏伟
  • 5篇张秀芝
  • 5篇陈明华
  • 4篇林舜华
  • 4篇刘勇
  • 4篇周绍聪
  • 3篇吕新法
  • 3篇孙永良

传媒

  • 8篇浙江医科大学...
  • 5篇国外医学(流...
  • 4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中华传染病杂...
  • 3篇浙江预防医学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南京铁道医学...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上海免疫学杂...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国外医学(预...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8
  • 6篇1997
  • 2篇1996
  • 5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6篇1992
  • 7篇1991
  • 7篇1990
  • 5篇1989
  • 1篇1986
  • 2篇1983
  • 1篇1982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方黄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被引量:20
1996年
用复方黄芪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87例和慢性活动性肝炎29例,临床显效率分别为69.0%和55.2%,总有效率分别为90.8%和89.7%;血清HBeAg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27.7%和28.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鸭乙型肝炎模型8只,血清DHBV-DNA阴转3只,DHBV-DNA平均水平治后比治前明显下降(P<0.05);鸭肝组织呈轻度炎症改变者3只,病变比对照组轻,原位杂交DHBV-DNA定位2只鸭阴性。结果显示,复方黄芪具有较好保肝和一定的抑制HBV复制作用。
刘克洲徐陈槐章明太陈智顾亚仙蔡培仁何南祥金建华徐辉华炯钢陈明华陈宝珠
关键词:复方黄芪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及其免疫预防被引量:1
1992年
乙型肝炎在我国为一常见疾病,危害严重。在普通人群中用ELISA检出无症状HBsAg携带率为12.5%,这就意味着我国存在大量的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在这些流行地区,乙肝病毒围产期母婴传播,尤其是在胎儿出生时的传播是乙型肝炎感染的主要途径,此类传播方式占成人HBsAg携带者的40—50%。至于胎儿是否在母体子宫内被乙肝病毒感染尚缺乏足够的实验证据。1985年,我所易健如博士等首次证实了子宫内乙肝病毒的传播,其依据是在9例血清HBsAg,HBeAg和HBV-DNA阳性母亲流产胎儿中,有3例胎儿肝细胞基因中有HBV-DNA整合,其中2例肝细胞浆内HBsAg阳性,但HBcAg阴性。胎儿肝细胞基因中存在HBV-DNA整合可能与成年时肝细胞癌密切相关。1987年,周思亮博士等首次在卵巢细胞中检出游离型HBV-DNA,徐小亮等在22例慢活肝患者的精子细胞中检出游离型或整合型HBV-DNA各3例。乙肝病毒是否可以由HBsAg阳性母亲的受精胚卵垂直传播给胎儿,是一个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控制和减少乙肝病毒感染及其后遗症,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以国产血源性灭活乙肝疫苗免疫,剂量30μg,肌肉内注射,方案为0,1和6月龄时各一剂。疫苗的保护率约75%。目前我国正推行HBsAg阳性和阴性母亲所生婴儿的大规模接种乙肝疫苗。
何南祥
关键词: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免疫
反义寡核苷酸体外抑制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研究反义寡核苷酸体外抑制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方法。方法以重组丙型肝炎病毒(pCD-HCV)转染的H9细胞为对象,通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dotELISA检测HCVmRNA和抗原表达的变化,观察与HCV结构区(包括AUG)互补和同源以及随机的硫代磷酸化寡核苷酸(PS-ASON、PS-ODN、rPS-ODN)对HCV的抑制作用。结果PS-ASON和PS-ODN可有效地进入靶细胞并在体外与靶基因杂交结合,终浓度为10μmol/L的PS-ODN、rPS-ODN对HCV均无抑制作用,但PS-ASON可明显降低HCVmRNA和抗原表达水平,具有药物浓度和时间依赖效应,脂质体修饰可增强PS-ASON的反义抑制作用,磷酸钙修饰却无此作用。结论与HCV互补的PS-ASON是HCV的反义寡核苷酸,在翻译水平上具有反义抑制作用。
刘勇陈智何南祥刘克洲章明太王信子
关键词:寡核苷酸类反义丙型肝炎病毒体外抑制
乙型肝炎疫苗的加强接种被引量:2
1990年
乙型肝炎(HB)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已经充分肯定,但疫苗的保护作用能持续多久,何时应进行加强接种,加强接种的剂量及加强接种的效果如何,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这方面的研究作一概述.
裘云庆何南祥周绍聪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日本血吸虫病宿主肿瘤坏死因子活性的研究被引量:7
1992年
采用L929细胞杀伤法,对晚期日本血吸虫病(晚血)患者和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8wk、16wk及杀虫后8wk的新西兰兔,进行了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肿瘤坏死因子(TNF)诱生能力和血清TNF活性测定。晚血患者PBMC的TNF诱生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而血清中TNF活性明显增高(P<0.01)。感染8wk和16wk兔PBMC的TNF诱生能力较正常兔显著增高,尤以感染8wk时为甚,血清TNF活性亦相应增高(P<0.01);在杀虫治疗后8wk,其PBMC的TNF诱生能力和血清TNF活性均降至正常。晚血患者血清TNF活性的增高可能参与肝纤维化过程。
张立煌孙永良蔡卫民王明海何南祥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肿瘤坏死因子宿主
IL-4对治疗前后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PBMCs TNF-α和IL-1α mRNA表达的影响
1999年
目的 了解白介素(IL)4 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 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1αmRNA的表达的影响。方法 TNFα和IL1α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进行检测。结果 IL4 均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治疗前、后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PBMCs TNFα和IL1αmRNA的表达,在发病初期,IL4 于1 000Uml 时接近最大抑制效应;而恢复期患者,IL4 于100Uml 时即接近最大抑制效应,剂量- 反应曲线明显左移。如以100Uml 的IL4 处理PBMCs,恢复期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PBMCs TNFα和IL1αmRNA的抑制率接近50% 。另外还发现,在发病初期,IL4 对内毒素血症和HBeAg 阳性患者PBMCsTNFα和IL1α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低于阴性的患者。结论 IL4 对发病初期患者PBMCTNFα和IL1αmRNA 表达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恢复期患者。
石裕明张立煌孙永良方海林何南祥刘克洲李敏伟姚航平吴婉芬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IL-4TNFPBMCS
解脲脲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1990年
解脲脲原体是非淋球菌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研究证实,它还与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本文着重介绍解脲脲原体在几种常见疾病中致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王传恩林舜华何南祥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支原体病
男性同性恋者的肠道感染
1989年
男性同性恋者的肠道感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外称为“花柳病肠道综合征”。本文对男性同性恋者肠道感染(不包括病毒性肝炎)的病原菌、流行病学,及其肛门感染和直肠炎、直肠结肠炎、肠炎、食道炎的诊断和治疗作一介绍。
张炜何南祥
关键词:同性恋肠道感染花柳病
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HDV定位研究
1991年
本文对取自本省4个不同医院的109例肝病患者的肝组织标本,应用ABC法在连续切片中分别检测HDAg、HBsAg和HBcAg.在94例血清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的肝组织中,检出2例HDAg阳性,占2.1%.15例乙肝标志物阴性患者的肝组织中HDAg全部阴性.上述结果表明我省已有HDV感染存在.
陈智何南祥陈明华王小均缪鹤章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理学
IL-4在重型病毒性肝炎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TNF-a和IL-la的影响
石裕明张立煌刘克洲孙永良何南祥
该研究为应用基础研究。证明IL-4是重肝TNT-a和IL-la的抑制因子,有潜在治疗价值。发现IL-4水平相对低下,且PBMCs对IL-4的应答性明显下降,其可能与重肝TNT-a和IL-la异常增高和致病有关。达到国内先...
关键词:
关键词:重型病毒性肝炎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