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丽
- 作品数:27 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北琶与南琶之比较被引量:2
- 2006年
- 北琶为六相二十四、五品的琵琶,南琶专指福建南音所用的南音琵琶,两者同属曲颈琵 琶类,但在形制和演奏方法上有明显不同。对北琶与南琶进行比较,对研究琵琶史的发展与传承有 着积极意义。
- 何丽丽
- 关键词:形制演奏方法
- 日本琵琶本土化的文化因素试探
- 2009年
- 通过对当代中日两国琵琶的制作材料、演奏技法、定弦与音域等方面的比较,剖析出日本琵琶本土化保存发展的文化因素。琵琶由中国传入日本,经过一千多年的保存与发展,在日本扎根成长,具有了不可忽视的本土化的地域性、崇古性、民族性等文化因素,使得这一乐器显示了日本本土化保存与发展的文化特征。
- 何丽丽
- 关键词:琵琶地域性民族性
- 谈中世纪欧洲世俗音乐的发展被引量:1
- 2005年
- 中世纪后期大量世俗音乐在欧洲兴起,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有大量的游吟诗人,爱情歌手,民间歌谣在人民的生活中产生,这些音乐从题材上反映了世俗民众的生活,从体裁上多为单声音乐,打破了当时教会中复音音乐一统天下的局面,并为建立更丰富和声的复音音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 何丽丽
- 关键词:世俗音乐游吟诗人民间歌谣
- 山东柳子戏的区域性文化特点被引量:3
- 2011年
- 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是柳子戏的主要传播之地,东西南北不同特色的文化因子随着运河的通达冲击着鲁西平原,在鲁西、鲁西南地区形成了柳子戏文武兼收的文化特点。历史上鲁西、鲁西南地区具有士风好学、文风昌盛的特点,故柳子戏的剧本多数出自此地;同时鲁西、鲁西南地区唱腔以红脸、花脸戏为主,重做派打,以粗犷见长,这种风格的形成是与明清时期运河流域这一地区的尚武之风以及鲁西地区文风昌郁、忠义质朴的文化传统分不开的。
- 何丽丽
- 关键词:音乐艺术戏曲艺术尚武文化特征
- 论魏晋南北朝的音乐文化交流对隋唐燕乐的影响被引量:3
- 2002年
- 何丽丽
-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隋唐燕乐音乐文化交流中国音乐文化龟兹乐西北少数民族
- 柳琴的形制与改革被引量:7
- 2006年
- 柳琴是我国民族乐队中典型的弹拨类乐器。原始二弦柳琴是柳琴最早的形制,经改革历经了三弦二十四品柳琴、四弦二十九品柳琴,根据演奏的需要,又产生了五弦柳琴、七弦柳琴与双共鸣箱柳琴。经实践证明,四弦二十九品柳琴为现代使用最为广泛的柳琴。
- 何丽丽
- 关键词:三弦四弦五弦七弦
- 柳子戏中的【乱弹】曲牌考被引量:1
- 2013年
- 明末清初,戏曲界有"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四大声腔之说,①其中的"东柳"即柳子戏.柳子戏是流传于鲁、豫、冀、苏等省交界地区的古老剧种,属弦索声腔系统.曲牌是柳子戏音乐的主体,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明清俗曲类,二是客腔类,[乱弹]属客腔类曲牌之一,②其音调与山陕梆子腔、福建芗剧中的部分曲牌相似度极高,其动态影响地域上纵跨几个省,沿运河南北走向脉络清晰,是其同源异流主要音调游移的结果.③该曲牌的流变有深刻的历史成因,主要音调的游移是判断其流变的客观依据.
- 何丽丽
- 关键词:柳子戏曲牌古老剧种明清俗曲历史成因
- 山东柳子戏音乐文化研究
- 柳子戏中蕴涵着山东的音乐文化、地理文化、方言文化、运河文化、《金瓶梅》文化等,柳子戏的发展过程是其与多种文化之间的互动过程。
以山东方言演唱的柳子戏分布在运河流域的鲁东南、鲁西、鲁西南等地区,其分布区域呈现出多...
- 何丽丽
- 关键词:音乐文化运河文化
- 文献传递
- 宋代市井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形态被引量:5
- 2006年
- 在宋代,供广大市民阶级娱乐之用的市井音乐的兴起使宋代与前代的音乐相比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宋代市井音乐文化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原因,宋代市井音乐的形态有瓦子音乐、酒肆茶坊音乐、民俗节庆音乐、流动演出音乐等几种艺术形式。宋代市井音乐不但丰富了宋代民俗音乐艺术,而且对研究我国市井音乐艺术的发展有深远意义。
- 何丽丽
- “东柳”与运河文化互动关系研究——以客腔曲牌为例被引量:4
- 2014年
- 有"东柳、西梆、南昆、北弋"之称的"四大声腔"是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下盛行的剧种,柳子戏与各声腔之间的相互融合是必然的。四大声腔的出现标志着由运河造成的戏曲文化多元一体化进程达到阶段性高度。由于移民与商人的活动、政府的态度、戏班的流动、音乐本体特点等原因,使得柳子戏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乱弹】、【青阳】、【高腔】、【皮黄】、【昆调】、【罗罗】等客腔曲牌。柳子戏对其他声腔的吸收与演化是其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与运河文化互动发展导致多元一体的必然结果。
- 何丽丽
- 关键词: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