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海芳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种源
  • 2篇白榆
  • 1篇地理起源
  • 1篇杨树
  • 1篇洋参
  • 1篇引种
  • 1篇栽培
  • 1篇造林
  • 1篇沙漠化
  • 1篇沙漠化土地
  • 1篇山松
  • 1篇生态适应
  • 1篇生态适应性
  • 1篇生态条件
  • 1篇生态效应
  • 1篇生态效应分析
  • 1篇生态因子
  • 1篇适宜栽培
  • 1篇适宜栽培区
  • 1篇适应性

机构

  • 7篇青海省农林科...

作者

  • 7篇伍海芳
  • 5篇朱春云
  • 5篇赵越
  • 1篇年奎
  • 1篇赵鸿斌
  • 1篇张丰年
  • 1篇张登山
  • 1篇刘霞

传媒

  • 7篇青海农林科技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河北杨种质资源调查报告被引量:5
1989年
河北杨(Populus hopeiensis Hu et Chow)是我国西北干旱山区的一个重要造林树种,主要分布在华北北部及西北黄土高原。青海东部分布和栽培有少量人工林及其萌蘖林。对于丰富我省造林树种,加速中低干旱山区绿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分布及生态环境青海省境内的河北杨,原分布区仅限甘青两省交界的民和县东南,东经102°45′—103°,北纬35°50′—35°20′的局部地区。
伍海芳张丰年朱春云赵越
关键词:杨树种质资源树种河北杨
引种西洋参生态适应性的研究被引量:2
1994年
原产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西洋参引入青海高原后表现了很好的适应性。本文根据五年引种成果,总结了西洋参在高原地区在物候与气温,土壤类型及其含水量,光照强度和透光度等主要生态因子的适生指标。为西洋参在青海高原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伍海芳赵越朱春云
关键词:西洋参引种生态适应性人参
青海湖风沙危害与沙漠化土地开发利用可行性的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微咸水湖,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及气候的变迁、干旱程度加重、周围河水减少、干涸、湖水面蒸发量大、21起湖面逐渐缩小,风沙的入侵,沙堤增高、扩大、增多,尤其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湖面到1990年缩小近300km ̄2,草场退化面积达40%,生物量降低,产草量减少6亿多kg/a,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比1956年沙漠面积扩大了67.04%,牲畜品质和生产水平逐渐下降、著名的鸟岛脱离主湖面,名存实亡,渔业产量也逐年下降,如此下去终将会成为“茫茫黄沙、盐渍万里”的荒漠景观。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将会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障碍,为中外学者所关注。以生态工程原理采用适生植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生物措施治理为主;辅以机械固沙、化学固沙,恢复草原植被,降低疏松地表风蚀;以法制约人口增长,整治国土环境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
赵鸿斌年奎张登山伍海芳
关键词:土地沙漠化可行性
白榆种源变异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1990年
林木群体变异已为各树种地理种源试验普遍证实。白榆(Ulmus pumila L.)种群在广阔的分布空间,由于受气候生态条件的同化,在地理三维坐标中呈一定规律的变异,这种变异具有遗传稳定性,通过种子异地繁殖仍能保持其原有性状。本文拟通过十年试验材料进一步研究这种变异的时空结构和层次结构。
伍海芳赵越朱春云
关键词:白榆种源变异稳定性生态条件
西宁南北山造林立地类型划分与评价被引量:4
1996年
本文在全面分析西宁南北山地貌特征及水热条件的基础上,首先确定本区属青海东部黄土丘陵沟壑立地亚区。然后采用综合多因子,突出主导因子,逐级控制原则,应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属区划分为两个立地类型组,再以局地因子(坡向、坡度、植被盖度、侵蚀强度)划分10个立地类型。以水肥指数作指标,用立地得分值对每个立地类型作出了质量评价。文章最后还对海拔高度和土壤类型在立地划分和质量评价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讨论。
伍海芳朱春云赵越刘霞高崇辉刘雅林
关键词:系统聚类造林
华山松引种及其适宜气候区划分被引量:1
1994年
根据国内近期研究成果,介绍了华山松的地理起源和天然分布。运用我国北方地区的实际材料,分析了向高海拔西部地区引种的潜力。从种群分布极限的气候生态因子特点出发,提出了服从升半梯形分布的隶属函数。基于省内引种及气象资料,运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将青海划分了华山松的适宜栽培区和试验引种区。
伍海芳
关键词:华山松气候区划地理起源气候生态因子适宜栽培区种群分布
全文增补中
白榆地理变异的趋势和生态效应分析
1991年
本文根据白榆全分布区37个产地的种子在青海连续十年的试验数据,分析了性状变异的地理趋势,二项式趋势方程比一元线性方程能更客观地表达白榆的地理变异模式。形质性状多呈单向渐变,生长性状呈双向渐变。应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导致种群地理变异的生态原因,认为降水量和热量条件是白榆变异的主导生态因子。
伍海芳赵越朱春云
关键词:白榆种源生态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