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凯 作品数:13 被引量:131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经跗骨窦切口与经外侧“L”型切口治疗SandersⅢ型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8 2015年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8月至2014年2月收治35例(36侧)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男27例,女8例。18例(19侧)采用经跗骨窦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微创组),17例(17侧)采用经外侧“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传统组)。影像学评价包括Bshler角及Gissane角,临床疗效评价包括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survey,SF-36)。结果微创组术后随访平均(14.6±2.36)个月,传统组(18.3±2.34)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微创组和传统组B6hler角及Gissane角的术后值及末次随访值,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创组AOFAS评分、VAS评分和SF-36评分为(84.74±8.14)分,(1.68±0.95)分和(89.36±4.69)分;传统组AOFAS评分、VAS评分和SF-36评分为(82.06±10.95)分,(1.94±1.43)分和(86.71±5.3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无血肿形成、皮缘坏死、伤15裂开及骨髓炎等切口问题发生,距下关节僵硬3侧,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侧。传统组发生切口并发症2侧(1侧血肿形成,1侧伤口裂开),距下关节僵硬8侧,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2侧。结论经跗骨窦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骨折可以取得与经外侧“L”型切口相似的疗效,但前者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和距下关节僵硬发生率更低。 伍凯 林健 黄建华 王秋根关键词:跟骨 发达国家足病医学专业教育简介与思考 被引量:2 2016年 近年来,足病医学专业在我国表现出极其迅猛的发展态势,广大患者对于足部健康越来越重视,对足病的诊疗需求日益突出。然而,足病医学教育应该如何进行、足病专科医生应该怎样培养,这些重要问题在我国仍缺乏较为系统的探索和研究,我国在该领域的专业人才依然十分匮乏。反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他们专门开设足病医学专业的学位教育,特色鲜明、历史悠久、育人无数。本文通过介绍这些发达国家开设足病医学专业的历史背景与演进、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学位授予、执照的获得及就业方向、以及教学研究进展等核心问题,阐述其对足病医学学科发展的意义,以期为我国足病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林健 伍凯 黄建华 王秋根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后关节面排钉结合内外侧柱螺钉内固定的可靠性 被引量:6 2021年 背景:对于跟骨SandersⅢ型骨折,经典“L型”大切口常会造成术后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有学者研究表明,经跗骨窦切口使用微型钢板,术后切口问题显著降低,疗效相当,但仍缺乏生物力学方面的验证。目的:在跟骨SandersⅢ型骨折的尸体模型上进行生物力学实验,以验证后关节面排钉结合内外侧柱螺钉内固定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方法:在5具成人尸体下肢标本上,制备SandersⅢ型关节内跟骨骨折模型。采用高柔韧型F3钢板系统排钉固定后关节面,另用2枚空心钉分别支撑内外侧柱。同时在跟骨前部骨块(骨块A)、后关节面内侧骨块(骨块M)、后关节面外侧骨块(骨块L)及跟骨后部骨块(骨块P)分别进行刚体标记。将各骨块之间的相对距离分别标记为:AM,AL,AP,ML,MP,LP。随后在生物力学测试平台上,进行800 N的循环负载实验和2000 N的极限负载实验;同时利用Qualisys运动捕捉系统跟踪各骨块刚体间的位移,应用Qualisys Track Manager软件记录并分析数据。结果与结论:①在800 N循环负载实验中,各刚体之间位移AM,AL,AP,ML,MP,LP的中位数分别为1.60,1.68,2.45,2.20,1.20,2.00 mm,均值分别为1.99,2.05,2.05,2.48,1.17,1.97 mm;②而在2000 N的极限负载条件下,各刚体之间位移AM,AL,AP,ML,MP,LP的中位数分别为2.10,1.85,2.40,2.10,1.50,1.70 mm,均值分别为2.09,1.88,2.44,2.10,1.59,1.69 mm;③所有标本的内固定系统在2项实验中都承受住了所加载的负荷,并保持了完整性和牢靠性,无一例发生断钉和退钉或钢板折弯,仅1例发生1枚空心钉轻度折弯;④后关节面排钉结合内外侧柱螺钉的内固定效果和生物力学强度达到了设计的预想,是一种微创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伍凯 林健 黄寅骏 王秋根 黄建华 翁诗阳关键词:跟骨骨折 生物力学 双股带线锚钉系统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 被引量:8 2020年 背景: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如诊断或治疗不及时,常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以及踝关节不稳定等后遗症,目前对于双股带线锚钉系统能否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尚无明确报道。目的:回顾性分析双股锚钉线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南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30例,随机分2组,每组15例。试验组采用双股锚钉线固定下胫腓联合,对照组采用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术前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踝关节术前肿胀程度,拍摄踝关节三维CT以及踝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术后1d及1.5,3,6,12个月拍摄踝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并评估术后3,6,12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未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感染、骨不连、锚钉松动等并发症;②术后3,6,12个月时,2组之间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2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③术后1年内,试验组有5例(33%)出现下胫腓联合增宽,对照组有2例(13%)出现下胫腓联合增宽;④结果表明,双股锚钉线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但患者术后发生下胫腓联合再分离概率较高。 翁诗阳 伍凯 林健 黄寅骏 王秋根 黄建华关键词:骨折 踝关节 内固定 下胫腓联合损伤 带线锚钉 经跗骨窦切口高柔韧型F3微型锁定钢板结合后距下关节面排钉技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骨折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切口有限切开复位,使用高柔韧型F3微型锁定钢板排钉技术固定后距下关节面对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了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41例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39例患者,男33例,女6例)。其... 伍凯 林健 黄建华 王秋根关键词:骨折 文献传递 经跗骨窦切口高柔韧型F3微型锁定接骨板结合后距下关节面排钉技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骨折 目的 探讨经跗骨窦切口有限切开复位,使用高柔韧型F3微型锁定接骨板排钉技术固定后距下关节面对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回顾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39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男33例,女6例.其中18... 伍凯 林健 黄建华 王秋根F3微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跟骨Sanders Ⅱ、Ⅲ型骨折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经改良跗骨窦切口,使用F3微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跟骨骨折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了2012-03/2013-04月收治4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38例患者,男32例,女6例)。其中18例跟骨采用改良跗骨窦切口,F3微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另外20例跟骨采用传统经外侧扩大L型切口入路,切开复位锁定跟骨接骨板内固定。术后复查X线,测量Bhler角及Gissane角改善情况,并记录软组织并发症情况。结果微创组17例跟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7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微创组,Bhler角及Gissane角改善值为(15.39±8.11)°和(8.84±12.24)°,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84.23±7.97,优良率82.4%。无切口问题发生,1例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5.9%)。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及合适的骨折类型,经跗骨窦切口有限切开复位F3接骨板技术可以作为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有效方式之一。 黄建华 伍凯 林健 王秋根关键词:跟骨 骨折 第2或3跖骨跖侧基底部撕脱性骨折——警惕隐匿性Lisfranc损伤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提示跖跗关节无移位但第2或3跖骨跖侧基底部撕脱性骨折,警示是否有隐匿性Lisfranc损伤的风险。方法 2011-06/2015-10月,将第2或3跖骨跖侧基底部骨折的1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右侧10例,左侧7例。运动损伤5例,车祸外伤6例,重物砸伤6例。伴随损伤:2例合并肋骨骨折,2例合并头面部裂伤。所有患者在局部阻滞麻醉下行外展应力及模拟负重应力试验,对阳性患者作手术治疗;阴性患者行保守治疗,以短腿石膏托固定6周。遵循规范的康复锻炼及随访,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关节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功能恢复进行评估。结果应力试验显示:15例(88.24%)为阳性;仅2例(11.76%)为阴性。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后足功能评分75~100分,平均90.20分,其中优7例,良9例,一般1例,优良率94.12%。术后无伤口感染、无继发移位、无足部畸形、无创伤性骨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第2、3跖骨撕脱性骨折应作为一种CT征象提示Lisfranc关节在外伤时承受了巨大暴力,很可能同时发生隐匿性损伤,建议行应力试验以明确诊断并妥善治疗。 林健 黄建华 伍凯 王秋根关键词:LISFRANC损伤 跖骨骨折 应力试验 丝攻应力试验在术中诊断急性三角韧带损伤的价值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丝攻应力试验在术中评估三角韧带完整性的价值。方法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对62例踝关节骨折且疑似三角韧带损伤患者进行重力应力试验及丝攻应力试验,男38例,女24例;年龄19-62岁,平均39.4岁;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32例,旋前外旋型28例,旋前外展型2例。首先在术前作重力应力试验,分别由3位医生单独进行评估,当2名及以上医生获得相同诊断结果时,即作为重力应力试验的诊断结果。随后对腓骨及后踝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再由3位医生单独进行丝攻应力试验,评估三角韧带是否损伤。随后切开内侧踝穴探查三角韧带的完整性,并以此作为参照,评估重力应力试验和丝攻应力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计算两种试验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误诊率及漏诊率。使用Kappa系数判定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术前重力应力试验,62例患者中提示有47例患者(75.8%)阳性;术中的丝攻应力试验,提示52例患者(83.9%)阳性;最终手术探查发现48例(77.4%)存在三角韧带损伤。丝攻应力试验的敏感性为100%(48/48),特异性为71.4%(10/14),阳性预测值为92,3%(48/52),阴性预测值为100%(10/10),误诊率为28.6%(4/14),漏诊率为0(0/48);重力试验的敏感性为95.8%(46/48),特异性为92.9%(13/14),阳性预测值为97.9%(46/47),阴性预测值为86.7%(13/15),误诊率7.1%(1/14),漏诊率为4.2%(2/48)。丝攻应力试验和重力试验结果,各观察者间的一致性比例均〉90%,Kappa系数均〉0.75。结论丝攻应力试验和重力应力试验均具有良好的观察者间一致性。丝攻应力试验具有敏感性高,操作简单,放射线暴露少的特点,尽管其误诊率稍高于重力应力试验,但在术中评估急性三角韧 伍凯 林健 黄建华 王秋根关键词:韧带 超近端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25 2014年 目的探讨超近端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10月治疗8例超近端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2例;年龄28-56岁,平均40.8岁。患者术前均常规行三维CT扫描以了解骨折类型及主要骨折块的空间位置。在等待7-14d,待软组织条件改善后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后柱移位不明显者采用前外侧联合前内侧切口,需处理后柱的患者则采用前外侧切口联合后内侧切口,其中6例患者接受自体或者异体骨植骨。侧副韧带损伤可1期修复;而十字韧带损伤术中不常规修复,术后给予6周支具或石膏外固定。结果8例患者术后获得12-26个月的随访,平均18.6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8-26周,平均21.5周。X线片示膝关节面平整,关节力线良好。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为56-90分,平均78.12分,其中优3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75%(6/8)。Lysholm评分为58-91分,平均81.37分,其中优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50%(4/8)。结论超近端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是一种以胫骨前平台骨折为主,多伴有膝关节后脱位及血管、神经损伤的特殊骨折,术前常规行三维CT扫描,术中注意评估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膝关节的力线及关节面平整,早期支具保护下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好疗效。 伍凯 黄建华 林健 W王秋根关键词:胫骨骨折 内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