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树民

作品数:94 被引量:118H指数:6
供职机构:北华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文学
  • 31篇历史地理
  • 6篇哲学宗教
  • 6篇社会学
  • 5篇文化科学
  • 5篇语言文字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政治法律
  • 2篇艺术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军事

主题

  • 11篇北宋
  • 8篇宋王朝
  • 7篇清代
  • 6篇艺术
  • 6篇特质
  • 5篇诗经
  • 5篇抒情
  • 5篇蕃部
  • 5篇文化
  • 5篇文学
  • 5篇《诗经》
  • 4篇艺术特质
  • 4篇视域
  • 4篇抒情传统
  • 4篇北宋时期
  • 3篇新论
  • 3篇诗学
  • 3篇唐宋
  • 3篇唐王朝
  • 3篇体物

机构

  • 43篇北华大学
  • 38篇西藏民族大学
  • 8篇山东大学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辽宁大学
  • 1篇沈阳航空航天...

作者

  • 91篇任树民
  • 5篇李秋
  • 2篇毕宝魁
  • 1篇张月
  • 1篇周琳娜
  • 1篇王琳

传媒

  • 10篇西藏民族学院...
  • 6篇青海师专学报
  • 6篇唐山学院学报
  • 5篇西藏研究
  • 4篇西藏艺术研究
  • 3篇西藏大学学报...
  • 3篇黄河科技大学...
  • 2篇兰州学刊
  • 2篇求索
  • 2篇古籍整理研究...
  • 2篇中国边疆史地...
  • 2篇抚州师专学报
  • 2篇通化师范学院...
  • 2篇西北民族研究
  • 2篇北华大学学报...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 2篇巢湖学院学报
  • 2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民族教育研究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9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9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明代中期的青海海寇与吐蕃移民被引量:2
2001年
:自唐宋以来 ,青海湖区和湟水流域一直是吐蕃部族的聚居地带。青海吐蕃经济的繁荣与富庶 ,引起西北诸番的向慕。明武宗正德四年 (公元 150 9年 ) ,蒙古鞑靼部自河套侵入青海湖区 ,并以此为据点 ,不断掠夺邻境诸番部。青海吐蕃不堪忍受其蹂躏 。
任树民
关键词:鞑靼明代移民
唐宋蕃官荣名制略述
2008年
蕃官统领的蕃兵,是唐王朝和宋王朝西北国防军中的一支劲旅,他们在遏制边患,保境安民,促进民族团结及至戡乱靖难的争锋岁月中,屡建殊功,"国家赖以为藩蔽"。故而两王朝对蕃官优礼有加,崇以高官显爵,享以司法特权,使其荣宠美名堪与汉官朝士相媲美。本文拟就蕃官荣名制的概况及其这一羁縻政策所产生的历史作用,作以简要述评。
任树民
关键词:蕃官国防蕃部
少数民族名称在历史教学中的正确使用被引量:1
1997年
少数民族名称在历史教学中的正确使用任树民我们伟大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名称在民族文化交流及其大融合过程中,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变迁与演变。每一个民族的族名与他们活动的地域生态和经济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充分反映出他们各自独特的民族...
任树民
关键词:历史教学民族关系史族名民族压迫华夏族
李世民诗美价值评估
2015年
李世民立足于北方文化系统的诗美风标,积极吸收南朝诗美特质。从南北文学合流来说,李世民的诗美有合而未融的迹象。而就发展趋向而言,李世民诗美已经走出了梁陈宫体,在"盛唐气象"的完成、"汉朝情结"的形成以及唐人文学传统中的"惭""愧"心理的出现均"实有以启之焉"。其诗"欲崇重今朝冠冕",已经具有了有唐一代的诗美风格特征。
任树民
清代西部另类移民——军犯
2006年
清政府基于治安和经济上的考量,把属死刑减等的罪犯或其他重犯,一并由内地起解到西部极边服役,俗谓之“充军”。军犯不过是一批另类移民,或者说是另类拓荒者,他们在清代西部开发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拟就军犯的起解、安置、管束和刑满入籍民户等问题,略作介绍与评说。
任树民
关键词:刑法
论《诗经》恋歌言述所显现出的情感特质
2009年
《诗经》当中的恋歌言述淹没于婚姻的包围,伦理意义的咏歌大于生命意义的抒发。周公制礼以来的社会期待与周人的"礼"性自觉互相影响,共同构建出周人恋歌言述下的这一情感特质——注重伦理或"准伦理"本位的言情抒发。这一物化在周人恋歌当中伦理或者"准伦理性"的情感特质既使周人的诗情区别于自己,同时又彰显出民族的特色,进而影响了整个中国抒情传统的形成。
任树民
关键词:诗经婚姻
“士志于道”与屈原蹈死被引量:1
2011年
寻绎屈原一生之行事,把屈原放在春秋战国之际士人阶层的崛起及其"士志于道"这一"志道"固持的时代背景下加以考察,"士志于道"的时代精神也显现于屈原身上。屈原一生所"志"之"道"是"美"之"政"的实现。对屈原而言,个人价值的实现体现于社会价值之中。是故,当屈原上不能实现"美"之"政",下不能退守,而以"道"自任又不能使之"独立不迁"的个体价值固持放弃时,其结果只能是走向蹈死。
任树民
“兴”字本义及因变考
综合字形考释,绾合"兴"之演进的礼乐文化土壤,"兴"之初文为原始宗教当中的一个特定仪式表演活动,进而演进为一种仪式动作类名而运用于礼仪场合。周代礼乐文明是"兴"之实践的演绎、呈现场所。孔子将"兴"与"诗"联系起来加以阐发...
任树民
关键词:仪式
文献传递
史巫传统与孔子“游必有方”思想之生成
2022年
古今论者诠解“游必有方”由于囿于儒家孝道观念而做“推己及人”之阐释,遮蔽了孔子何以有这一言说的思想背景。先秦时代,人们出行诹日祷軷以趋吉,透过“方物”认知辨识“百物”以避祸。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思想生成方式却有与史巫同途而殊归处。“游必有方”的“方”是巫卜出游之“方”的转拓,亦即“道之方”。该“方术”既根植于“识名”而“正名”的人间秩序世界的建构能力,又建基于孔子思想理据的内在本原“仁”之自信。有此“方术”才是“父母在”而远游的必要条件。“游必有方”是孔子基于孝亲观念,从子女和父母两个方面对弟子提出的告诫、勉励和期许之词。
任树民
关键词:孔子远游道术
李世民文化审美心理探赜被引量:1
2008年
北方艰苦的生存环境致使北朝异族过着一种朴野粗鲁乃至带有血腥气味的生活。这一北方的生活习俗经过历史文明的洗礼,涅槃再生后沉淀为一种重骨力的,以刚劲劲健为美的民族文化审美心理。从雕塑、书法这两个艺术门类加以剖析可知,崇尚刚劲劲健、重骨力的这一美学风标依然为属于北方文化系统的李世民所秉承。与此同时,对于南方的文化美学,李世民有选择地加以吸收熔铸,从而创造了属于北方文化系统的南北合流的文化美学。
任树民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