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仲启铖

作品数:27 被引量:231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垦区
  • 6篇湿地
  • 6篇土壤
  • 4篇植物
  • 4篇土壤呼吸
  • 4篇芦苇
  • 3篇生态
  • 3篇生态工程技术
  • 3篇生态价值
  • 3篇湿地芦苇
  • 3篇群落
  • 2篇淤泥
  • 2篇淤泥质
  • 2篇造价
  • 2篇增温
  • 2篇水环境
  • 2篇滩涂湿地
  • 2篇梯级
  • 2篇围垦
  • 2篇美学

机构

  • 22篇华东师范大学
  • 7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上海市城市化...

作者

  • 27篇仲启铖
  • 21篇王开运
  • 8篇杨淑慧
  • 7篇任文玲
  • 6篇来琦芳
  • 5篇曹流芳
  • 5篇刘倩
  • 5篇杜钦
  • 5篇王璐
  • 5篇周凯
  • 5篇陆颖
  • 4篇么宗利
  • 4篇周剑虹
  • 4篇王江涛
  • 4篇欧强
  • 4篇张超
  • 3篇王慧
  • 3篇袁月
  • 2篇祁秋艳
  • 2篇关阅章

传媒

  • 4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海洋渔业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计算机应用与...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2015年中...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群落配置对滨海围垦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7
2014年
以崇明东滩湿地嗣垦区为例,对栽植lO年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下土壤主要的理化性质(机械组成、容重、孔隙度、田间持水量、pH和含盐量)进行了测定,以探讨不同群落配置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裸地,灌草复合种植模式下土壤的物理性黏粒增加57.8%,容重减小13.7%,总孔隙度增加18.2%,田间持水量增加17.8%;草本群落仅在土壤表层(0~10cm)容重显著降低了27.3%,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显著增加了36.8%和25.2%,同时0~40em层次的土壤机械组成均有改善,土壤砂粒减少65.3%,物理性黏粒增加94.6%;灌木群落下20~4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减小16.3%,总孔隙度增加8.8%,田间持水量增加13.0%,而0~40cm土层的土壤机械组成改良效果不明显。各群落配置对土壤pH和含盐量的改良效果均比较显著,pH降至8.5以下,达到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含盐量NaCI降至2.5gkg-1以下,符合轻度盐碱土的标准。主要理化性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pH与含盐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认为灌草复合模式更有利于滨海围垦区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
王璐仲启铖陆颖刘倩曹流芳巩晋楠王开运
关键词: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
水环境中不同Ca^2+浓度对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幼鱼生存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作为典型的盐碱湖泊,青海湖水钙离子浓度仅为同盐度海水的1/10。本试验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和室内生长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Ca2+浓度对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幼鱼生存和生长的影响,以期了解适宜青海湖裸鲤幼鱼生长的钙离子浓度范围。结果表明:在Ca2+浓度为0~2431.10 mg·L-1(约为同盐度海水值的0~20倍)水体中,96 h内青海湖裸鲤幼鱼100%存活;在为期60 d的生长试验中,高Ca2+浓度组(1246.02±9.83)mg·L-1与低Ca2+浓度组(10.83±0.11)mg·L-1青海湖裸鲤幼鱼存活率均在95%以上,而体长、体重、体长绝对生长率、体重绝对生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0.65±1.62)mg·L-1(P<0.05),各指标的排列顺序依次为:高Ca2+浓度组<低Ca2+浓度组<对照组,高Ca2+浓度组的特定生长率仅为对照组的54.62%。综上所述,青海湖裸鲤幼鱼可耐受的Ca2+范围较广,但过低或过高的Ca2+浓度均会导致青海湖裸鲤生长缓慢,且高Ca2+浓度抑制效果更为明显。
刘亚静么宗利来琦芳周凯韩贻龙王慧高鹏程仲启铖郑亮
关键词:青海湖裸鲤CA^2+浓度
滨岸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的根系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9
2010年
崇明岛位于长江河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岛。滨岸植物配置模式对防止侵蚀、坍塌等具有不同的作用。以崇明岛南岸4种不同的植物配置模式: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模式(PSM)、池杉(Taxodium ascendens)-芦苇-海三棱藨草模式(TAPSM)、杂交柳(Salix matsudana×alba)-芦苇-海三棱藨草模式(SPSM)及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芦苇-海三棱藨草模式(TDPSM)为对象,对不同植物配置模式在低、中、高3个潮位根系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4种模式中0-40cm土层内平均总根长最大的为SPSM模式,其值为137.0cm/cm2,平均总根长最小的为TAPSM模式(91.4cm/cm2);在3种乔木增配模式中,草本植物根长占总根长比例达94.6%-98.1%。(2)除SPSM模式外,其他3种植物配置模式根长密度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小,这3种模式根长密度最大的土层皆为0-10cm土层,分别为各自最底层根长密度的15.1倍(PSM)、4.9倍(TDPSM)和2.0倍(TAPSM);SPSM模式在10-20cm土层根长密度最大。(3)在所有4种模式中,直径Φ<0.1mm的微细根对总根长密度的贡献均为最大,比例从74.7%到81.7%,其次为直径0.1mm≤Φ<1mm的细根,直径Φ≥5mm的大根极少。(4)秩和检验显示,4种模式在低、中、高3个潮位根长密度的差异并不一致。根系能够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研究4种模式根系空间分布特征,可以为崇明岛滨岸植物配置,建设抗蚀护滩植被带提供科学依据。
仲启铖杜钦张超王开运
关键词:根系空间分布根长密度
崇明东滩围垦区芦苇湿地土壤盐分动态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2009-2013年对崇明东滩围垦区芦苇湿地10cm和30cm两个土层的土壤溶液电导率、水分、温度和相关微气象因子进行了为期5a的原位同步连续监测,探讨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湿地土壤盐分动态。结果如下:(1)在年际动态方面,10cm土层的土壤溶液电导率在5a间逐年递减,年均降低8.10%,30cm土层的土壤溶液电导率在前4a逐年递减,年均降低6.06%,但2013年较2012年上升了16.34%。各个年份10cm土层的土壤溶液电导率均值皆显著低于30cm土层,且年均值的差异逐年递增。(2)在季节动态方面,各年份内,两个土层的土壤溶液电导率多表现为春、夏、秋升高,冬季下降的趋势,也多在秋季和冬季分别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各年份间,10cm土层春季和夏季以及30cm土层春季的土壤溶液电导率呈逐年递减的趋势。(3)在日动态方面,10cm土层的土壤溶液电导率波动幅度大于30cm土层,并且30cm土层土壤溶液电导率日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的时刻较10cm土层有一定的滞后性。综上所述,研究区在围垦后,耕层土壤每年都能以一定的速率脱盐,但在季节性气候影响下,严重的返盐现象仍可能在秋季发生,因而在秋季可以通过增加人工措施以防止土壤返盐。
周剑虹王江涛欧强仲启铖王开运姜楠李艳
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对水环境pH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以盐碱池塘优势微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不同温度(20℃,25℃,30℃)和光照强度(2000 lx,4000 lx,6000 lx)组合条件下两种微藻对水环境pH的影响。结果显示,处于对数生长期的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均能使水环境pH上升。在本实验范围内,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组合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均能使水环境pH显著上升至9.50以上,在温度25℃、光照强度2000 lx条件下,藻密度达最大值1.1×10~7 cells/m L,水环境pH也达到峰值10.83;小球藻生长亦能使水环境pH的上升,并随温度升高、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大,在温度30℃、光照强度6000 lx条件下,藻密度达最大值8.1×10~6 cells/m L,水环境pH也达到峰值7.73。通过ANCOVA分析,水环境pH和藻细胞密度呈正相线性相关,铜绿微囊藻水环境pH和藻细胞密度相关系数R^2=0.904,小球藻水环境pH和藻细胞密度相关系数R^2=0.903。与小球藻相比,同等藻密度的铜绿微囊藻更易使水环境pH显著上升(P<0.01),是池塘养殖水体pH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控制藻相方式进行水环境调控,从而防止池塘pH偏高提供了基础数据。
苏发文高鹏程来琦芳么宗利陆建学周凯仲启铖郑亮王慧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小球藻温度光照强度PH
一种加固潮滩滩面的梯级配置植物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固淤泥质潮滩滩面的梯级配置植物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潮滩滩面的入水时间的长短,划分潮滩梯度;依据不同季节时潮滩滩面的侵蚀情况,沿潮滩梯度配置适于生长和固滩的植物。本发明属于生态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能有效...
杜钦王开运仲启铖袁月杨淑慧任文玲
文献传递
不同管理措施对长江口围垦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以崇明东滩的长江口典型芦苇湿地作为试验地点,通过对研究样地冬春季土壤呼吸及表层土壤温度、含水量的测定,探讨不同刈割期和还田处理对湿地芦苇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期刈割且还田措施显著增加了土壤呼吸强度,而早期刈割且不还田措施显著降低了土壤呼吸强度。湿地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水分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呼吸与表层土壤温度具有显著的指数关系,而与表层含水量的关系较低,二者的共同作用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88%~93%,表明不同的管理措施可显著影响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土壤碳排放。
杨淑慧任文玲仲启铖王开运张超
关键词:芦苇群落土壤呼吸
崇明岛新围垦区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土壤呼吸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温室气体减排的关键因子之一。新围垦土地因其土壤本底均一、土地利用历史简单短暂,使得评价短期土地利用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成为可能。为此,在崇明东滩湿地新围垦区选取了本底均匀、利用历史简单的几种土地利用类型(旱田、水旱轮作农田、人工林带),研究其土壤呼吸的变化及其与土壤环境间的关系,以期评价其各自的固碳和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研究表明,2009年整个春季,土壤呼吸速率强度的顺序为水旱轮作[(0.30±0.08)mol.m-2.d-1]>旱田[(0.18±0.04)mol.m-2.d-1]>林带[(0.09±0.01)mol.m-2.d-1];春季各月份,水旱轮作田土壤呼吸速率变化波动较大,旱田较平稳,4、5月份最先达到日最高值,人工林带最为平稳,且始终具有较低的呼吸强度;旱田土壤呼吸速率均不能简单用土壤5 cm处温度及湿度进行解释,林带与水旱轮作田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5 cm处温度显著相关(P<0.05);整个春季,林带土壤呼吸与5 cm处温度及湿度均显著相关,其中与温度极显著相关(P=0.01),水旱轮作田与旱田的土壤呼吸速率与两者均不相关。
任文玲侯颖杨淑慧仲启铖王开运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壤呼吸
滨海围垦区不同陆生植物配置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研究不同陆生植物配置模式对滨海围垦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土壤呼吸特征的影响,在崇明东滩围垦湿地公园栽植了8a的湿地松纯林、湿地松-紫穗槐混交林及紫穗槐纯林3种典型陆生植物配置模式,以裸地作为对照,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的土壤呼吸叶室对其土壤呼吸进行了测定,期间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容重,影响土壤呼吸的土壤微气候因子、植物群落结构等进行了同步测定。结果表明:土层0~40cm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范围为2.96~6.91kg/m2:湿地松-紫穗槐混交林>裸地>紫穗槐纯林>湿地松纯林,不同植物配置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储量改善不同,湿地松与紫穗槐混交配置比纯林更有利于增加滨海围垦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土壤呼吸速率年平均值变化范围为2.74~5.19μmol/(m2·s):紫穗槐纯林>湿地松-紫穗槐混交林>湿地松纯林>裸地,土壤温度是影响滨海围垦区土壤呼吸的关键因子,各配置模式土壤呼吸的差异可能与其土壤有机碳储量及植物叶面积指数有关。可为滨海围垦区进行以增汇为目的人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曹流芳仲启铖刘倩王璐陆颖王开运
关键词:土壤呼吸土壤有机碳储量植物配置模式
滨海围垦湿地芦苇凋落物分解对模拟增温的响应被引量:11
2013年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s,OTC)模拟增温,结合网袋法,研究了空气增温(1.984±0.7)℃对崇明东滩滨海围垦湿地代表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不同凋落物组分(茎和叶)分解速率的影响,并分析增温和非增温条件下凋落物分解速率与1.2 m高度的空气温度、0~5 cm土壤温度及0~5 cm土壤湿度3种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及其变化.结果表明:①增温与不增温处理下,OTC组和对照(CG)组芦苇茎的年分解率分别为49.20%和45.11%,而叶的年分解率分别为63.52%和58.53%,增温对叶的分解促进作用更加显著;②增温增大了湿地芦苇凋落物分解常数K值,OTC组和CG组茎的平均K值分别为0.028和0.027,叶的平均K值分别为0.093和0.080,叶的增幅显著大于茎的增幅;③3种主要环境因子与滨海围垦湿地芦苇凋落物的分解速率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是1.2 m空气温度>0~5 cm土层温度>0~5 cm土层湿度,且增温使分解速率与3种环境因子相关性程度均增大,其中,叶分解速率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变化最显著,增大6.43%.综上所述,气温是影响滨海围垦湿地芦苇凋落物分解的关键环境因子,增温不仅会增大滨海围垦湿地芦苇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同时也会改变芦苇凋落物分解速率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关阅章刘安田仲启铖王开运
关键词:湿地芦苇凋落物分解增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