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凤丽

作品数:17 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缺血
  • 6篇成像
  • 5篇动脉
  • 5篇急性
  • 4篇血性
  • 4篇出血
  • 4篇磁共振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体素
  • 3篇老年
  • 3篇灌注
  • 3篇不相干
  • 2篇血管
  • 2篇造影
  • 2篇溶栓
  • 2篇溶栓治疗
  • 2篇通透性
  • 2篇头痛
  • 2篇偏头痛
  • 2篇缺血性肠病

机构

  • 13篇浙江医院
  • 6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7篇付凤丽
  • 8篇张建军
  • 6篇陈伟建
  • 6篇翟利浩
  • 5篇段玉霞
  • 4篇杨家虎
  • 3篇王宏清
  • 3篇杨运俊
  • 3篇杨博洋
  • 3篇刘铁
  • 2篇熊兵
  • 2篇张悦
  • 2篇董云飞
  • 2篇殷为勇
  • 2篇韩钊
  • 2篇张征
  • 2篇梁盼
  • 2篇徐晓斌
  • 2篇林元为
  • 1篇王殊

传媒

  • 6篇心脑血管病防...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2016年浙...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偏头痛脑白质高信号的MRI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偏头痛脑白质高信号(WMHs)的相关临床及MRI特征。方法根据2013年国际头痛学会偏头痛的诊断标准,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浙江医院就诊的76例偏头痛患者及同期7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行头颅MRI检查,根据T2加权序列(T2WI)及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序列判断WMHs的存在。根据有无先兆,将偏头痛患者分为有先兆组和无先兆组。采用独立样本χ2检验比较偏头痛患者及对照组、有先兆组及无先兆组WMHs的差异。根据MRI检查结果,将偏头痛患者分为WMHs阳性组与WMHs阴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WMHs阳性组患者年龄与偏头痛病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偏头痛组42例(55.26%)发生WMHs,单发10例,多发32例,病变主要分布在额顶叶皮层下白质内。对照组15例(19.74%)发生WMHs,主要分布在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脑白质内。偏头痛组WMHs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0.463,P <0.05);有先兆组及无先兆组偏头痛患者WMHs比例分别为(71.43%,20/28例)、(45.83%,22/4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6,P <0.05)。WMHs阳性组与WMHs阴性组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WMHs阴性组相比,WMHs阳性组女性患者比例较高,患者年龄明显增大,病程长(χ^2/t/Z=4.477、2.325、-3.338,P <0.05)。WMHs阳性组患者的年龄与疾病病程呈正相关关系(r=0.335,P <0.05)。结论偏头痛患者WMHs的发生率较高,有先兆者发生WMHs的风险高于无先兆者,因此对于发现影像学异常的有先兆偏头痛患者应给予积极的预防性治疗。
付凤丽翟利浩张悦徐珊瑚杨家虎
关键词:偏头痛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评估脑白质高信号微观结构改变的价值
2019年
目的利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技术,探讨脑白质高信号(WMH)区微观结构改变并分析其定量参数与WMH严重程度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12月至2018年3月前瞻性收集浙江医院62例WMH患者行磁共振成像(MRI)常规扫描及IVIM检查,年龄60~92(74±10)岁,其中男37例、女25例。以深部脑白质高信号(DWMH)、侧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PWMH)及灶周正常脑白质区(NWM)为感兴趣区获得IVIM双指数模型参数: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及灌注分数(f)。根据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表现及Fazekas评分判断WMH严重程度。不同感兴趣区D、D^*、f值进行Kruskal-Wallis法多组秩和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Dwass-Steel-Critchlow-Fligner(DSCF)法。轻、重两组组间D、D^*、f值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WMH患者认知功能并与D、D^*、f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D值DWMH[0.83(0.72,0.99)×10^-3mm^2/s]、D值PWMH[(1.13±0.25)×10^-3mm^2/s]显著高于D值NWM[(0.71±0.05)×10^-3mm^2/s](均P<0.01)。f值DWMH[8.94%(7.46%,11.67%)]、f值PWMH[8.34%(6.73%,9.96%)]显著高于f值NWM(6.71%±1.72%)(均P<0.01)。DWMH区D值显著低于PWMH区(P<0.01)。重度WMH患者DWMH及PWMH区的D值均高于轻度WMH患者(P=0.0001,P=0.04),D^*、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MSE评分与PWMH区的f值存在显著正相关(r=0.3265,P<0.05)。结论运用IVIM双指数模型能够无创地、同步地获得WMH区的扩散及灌注信息,准确评估WMH严重程度,从而更好的评价及管理WMH。
杨笛陈尧董云飞刘小利付凤丽翟利浩徐晓斌胡世云张建军
关键词:脑白质病
CT微血管表面通透性参数在检测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CT灌注(CT perfusion,CTP)成像获得的脑组织局部微血管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参数在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出血性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3~8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TP检查。根据随访CT或MRI影像判断有无发生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分为出血组(PSHT)及未出血组(PSNo-HT)。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PSHT及PSNo-HT两者相应临床及影像学参数之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相对表面通透性(rPS)值预测HT的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 26例患者进行入院CTP检查的患者中11例发生HT。PSHT组与PSNo-HT组患者的rPS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发病时间、rCBV及rCB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OC分析显示:rPS阈值为5.81时,预测HT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91%、87.50%。结论动态CTP成像获得的PS参数图能够判断哪些患者易发生HT,在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付凤丽许琦章文叙陈伟建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CT灌注成像出血性转换
多模式CT指导下的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5例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在3~8小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多模式CT筛选后,在发病9小时内给予静脉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0.9mg/kg溶栓治疗,评估溶栓前、溶栓后24小时及7天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评估溶栓后90天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溶栓后24小时复查多模式CT。结果溶栓前和溶栓后24小时及7天的NIHSS评分分别为(12.47±4.45)、(12.01±5.83)、(12.93±10.02)分(P〉0.05)。溶栓后90天mRS(3.53±1.77)分。90天mRS独立(0~2分)4例,严重残障或死亡(3~6分)11例。14例溶栓前CT血管造影(CTA)检查显示有颅内大动脉狭窄,溶栓后有9例显示狭窄血管再通或部分再通的。结论多模式CT指导下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显示超过常规溶栓时间窗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改善明显减少。
张征殷为勇王贞段玉霞付凤丽韩钊陈伟建
关键词:脑梗死静脉溶栓纤溶酶原激活物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与健康志愿者之间脑组织微循环灌注的差异,评估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对TI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1例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和2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所有入选者均进行3.0T磁共振10]F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常规序列扫描(T2WI、T1WI、T2-Flair)。使用10个b值(0-1200s/mm2)DWI图像后处理得到IVIM相关参数图,包括标准表观扩散系数(standard ADC)、慢速表观扩散系数(slow ADC)、快速表观扩散系数(fast ADC)和灌注分数(f)。采用配对t检验对TIA组和对照组的IVIM各项参数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IA组的fast ADC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ndard ADC、slow ADC和f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A组中9例患者随访MRI检查出现新发脑梗死。结论IVIM成像不仅能够提供弥散信息,还可评估局部脑组织微循环灌注,有助于TIA的诊断,可作为评估TIA患者脑灌注下降的有效方法。
计丹妍付凤丽翟利浩杨家虎张建军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
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周围水肿变化的CT分析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周围水肿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出院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浙江医院就诊的31例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动测量所有患者基线(入院时)及复查(24 h内)的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分别计算血肿增长率(HER)及血肿周围水肿增长率(PHEER)。探讨PHEER与年龄、性别、血肿部位、基线血压、基线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基线血肿体积、HER及出院GC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PHEER与基线血肿体积及HER正相关(r=0.383、0.601,P <0.05),而与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基线血压、基线GCS评分及出院GCS评分均无相关性(P> 0.05)。结论急性自发性脑出血24 h内血肿周围水肿变化与原发损伤相关,针对原发病灶进行早期干预,可防止血肿周围水肿进一步扩大。
张悦付凤丽刘潇张建军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CT
针刺联合散偏汤对偏头痛患者血清CGRP、5-HT及NOS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3
2020年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5-羟色胺(5-HT)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影响。方法 13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散偏汤治疗,观察组在散偏汤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血清CGRP、5-HT、NOS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结果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及血清CGRP、5-HT、NO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及血清CGRP、NOS水平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血清5-HT水平显著升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2%(P<0.05)。结论针刺联合散偏汤对偏头痛患者具有较好疗效,安全性高,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CGRP、NOS等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增加血清5-HT含量有关。
刘文瑜易志红陈利江付凤丽
关键词:针药并用偏头痛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初步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 motion,IVIM)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9例经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及1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进行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IVIM扫描。所得数据经过后处理得到标准弥散系数(standard 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standard ADC)、慢扩散系数(slow 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slow ADC)、快弥散系数(fast 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fast ADC)。分别测量TIA组及对照组两侧大脑半球的standard ADC值、slow ADC值及fast ADC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例TIA患者随访MRI检查结果显示,8例患者DWI序列显示进展为新发脑梗死。与对照组比较,TIA组fast ADC值降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tandard ADC值、slow 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VIM成像能够反映弥散信息及局部脑组织微循环灌注的变化,有望为TIA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董云飞付凤丽翟利浩乔松张建军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MSCTA在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所致老年缺血性肠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病变所致老年缺血性肠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临床确诊的老年缺血性肠病患者的MSCTA图像,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建(CPR)等多种后处理重建方法分析SMA病变、肠壁及其他腹部影像学特点。结果急性肠系膜缺血11例,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MSCTA直接征象为SMA管腔内低密度充盈缺损。慢性缺血13例,表现为与进食有关的慢性腹痛,MSCTA表现为SMA多发或局限性钙化斑块。常见的CT间接征象包括肠壁厚度、肠壁强化减弱、肠腔扩张。肠壁积气、肝静脉及门静脉积气为晚期征象。结论MSCTA能显示SMA病变类型、肠道及其他腹部异常表现,为缺血性肠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付凤丽林玉芳计丹妍陈青刘铁张建军
关键词:老年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肠病X线计算机
多模式CT指导下的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观察
张征殷为勇程建华段玉霞付凤丽韩钊陈伟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