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家捷

作品数:9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影响因素
  • 2篇鸟类
  • 2篇爬行动物
  • 2篇物种
  • 2篇相机
  • 2篇两栖
  • 2篇两栖动物
  • 2篇两栖爬行
  • 2篇两栖爬行动物
  • 2篇红外相机
  • 2篇GLM
  • 1篇地理
  • 1篇地理分布
  • 1篇地理坐标
  • 1篇地貌
  • 1篇动物调查
  • 1篇岩溶
  • 1篇岩溶地貌
  • 1篇样地
  • 1篇鸟兽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河池学院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吉首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9篇于家捷
  • 4篇李欣海
  • 4篇蒋爱伍
  • 3篇粟通萍
  • 2篇肖治术
  • 1篇杨锡福
  • 1篇陶双伦
  • 1篇卢志军
  • 1篇张鹏
  • 1篇李俊年
  • 1篇谢文华
  • 1篇王学志
  • 1篇杨浪
  • 1篇梁晓凤
  • 1篇刘万钊

传媒

  • 2篇广西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中国岩溶
  • 1篇河池学院学报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广西柳莺科鸟类一新记录被引量:1
2010年
2009年7月,在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资源调查时,于该保护区山顶采集到2号黄腹柳莺(Phylloscopus affinis)标本,为广西鸟类的新记录。标本保存于河池学院动物标本室。
蒋爱伍王绍能粟通萍于家捷
关键词:鸟类
应用红外相机监测结果估计小型啮齿类物种的种群密度被引量:9
2016年
红外相机(或称相机陷阱)技术可以提供物种组成、种群数量和行为等信息,广泛应用于野生动物的监测与管理。对于可以个体识别的物种,红外相机结合标志重捕法可准确估计其种群密度。但对于不可个体识别的动物,目前尚无成熟方法来估计其种群密度。建立了一个新方法,通过模拟个体运动并匹配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来估计动物的种群密度。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5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中,以每公顷一台的密度布设红外相机,调查小型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在2011年和2012年冬季分别监测41d和40d。然后,设计模型模拟不同密度下啮齿类物种的运动过程,同时记录它们在25hm2的区域内被25台相机拍摄的次数。应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回归模型来匹配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估计啮齿类物种在样地内的密度及其置信区间。这是一种全新的利用红外相机监测数据估计种群密度的方法,可以填补对不可个体识别物种密度估计方法的空缺。
李欣海于家捷张鹏朴正吉肖治术
关键词:红外相机种群密度啮齿类
河池学院校园两栖爬行动物初步调查被引量:3
2011年
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利用标本采集和访问的方法对河池学院校园内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共记录到两栖爬行动物26种,其中两栖动物1目4科6种,爬行动物2目7科20种。在校园中最常见的两栖动物是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 leucomystax),最常见的爬行动物是红脖颈槽蛇(Rhabdphis subminiatus)、舟山眼镜蛇(Naja atra)和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在校园分布的12种蛇类中,6种为毒蛇,其中舟山眼镜蛇的危害最为严重,师生在工作和学习要特别注意防止咬伤。与周边地区相比,在城市化过程中,流水型的两栖动物最容易灭绝;能利用建筑物繁殖或捕食的种类,如斑腿泛树蛙、原尾蜥虎和舟山眼镜蛇等,在城市化过程中占有较大的优势。
蒋爱伍粟通萍于家捷梁晓凤
关键词: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城市化校园
应用物种分布模型比较分析中国4种长尾雉的地理分布情况
于家捷李欣海
关键词:地理分布LOGISTIC回归
运用红外相机对八大公山森林动态样地鸟兽的初步调查被引量:9
2014年
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八大公山保护区)位于武陵山山脉北端,由斗篷山、杉木界和天平山3个片区组成,总面积约232 km^2,地理坐标为29°39′18″–29°49′48″N,109°41′45″–110°09′50″E。该保护区保存了亚热带完整的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理想区域(卢志军,2011)。区内为溶岩发育的崎岖山原地貌,海拔395.0–1,890.4 m。
谢文华杨锡福于家捷李俊年陶双伦卢志军王学志肖治术
关键词:红外相机鸟兽样地常绿阔叶林地理坐标
桂中盆地岩溶地貌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被引量:4
2010年
岩溶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调查相对较少,2000年7月至2009年7月,采用样线调查的方法对桂中盆地岩溶地貌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共在桂中盆地岩溶地貌区记录了两栖爬行动物67种,其中两栖动物3目6科13种,爬行动物3目11科54种。其区系表现出较强的华南区和华中区过渡地带特点,种群数量较多的有黑眶蟾蜍、泽陆蛙、斑腿泛树蛙、变色树蜥、中国石龙子、草腹链蛇、红脖颈槽蛇、渔游蛇和舟山眼镜蛇等。岩溶地貌对两栖爬行动物分布具有较强的影响,除细痣疣螈外,大部分的两栖动物都不适应岩溶地貌,但爬行动物中的壁虎科和百花锦蛇则主要分布于岩溶地区。
蒋爱伍粟通萍于家捷
关键词: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岩溶地貌
河池学院校园鸟类初步调查被引量:21
2009年
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采用样线调查和随机观察的方法对河池学院校园的鸟类进行了初步调查。在这次调查中,共记录到鸟类101种,隶属于12目32科。其中留鸟54种,夏候鸟10种,冬候鸟26种,旅鸟11种。校园鸟类以食虫鸟类为主,达64种,约占鸟类种数的63.4%;食果鸟类16种,约占鸟类种数的15.9%。在4种生境类型中,在残留林活动的鸟类种数最多,达62种,约占校园鸟类种数的61.4%。在水域中活动的鸟类仅18种,约占校园鸟类种数的17.8%。同时,也对校园鸟类的保护提出建议。
蒋爱伍于家捷杨浪刘万钊
关键词:鸟类
中国4种长尾雉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物种分布模型(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是研究物种栖息地需求的主要方法之一。逻辑斯蒂回归是一种经典的线性回归模型,是物种分布模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是一种...
于家捷王远李欣海
关键词:GLM
中国4种长尾雉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物种分布模型(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是研究物种栖息地需求的主要方法之一。逻辑斯蒂回归是一种经典的线性回归模型,是物种分布模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是一种...
于家捷王远李欣海
关键词:GLM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