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卫东

作品数:71 被引量:260H指数:9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5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2篇热带
  • 11篇浮标
  • 7篇气相互作用
  • 7篇锚系
  • 6篇年际
  • 6篇年际变化
  • 6篇热带印度洋
  • 6篇季节内振荡
  • 5篇孟加拉湾
  • 5篇海气
  • 4篇深海
  • 4篇数据采集
  • 4篇数据采集控制
  • 4篇气候
  • 4篇热通量
  • 4篇锚块
  • 4篇紧绷
  • 4篇环流
  • 4篇ENSO
  • 4篇大气环流

机构

  • 65篇国家海洋局第...
  • 11篇中国海洋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国家海洋局
  • 4篇海洋环境科学...
  • 3篇国家海洋环境...
  • 3篇中国科学院国...
  • 3篇中国极地研究...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美国夏威夷大...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南海舰队海洋...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1篇于卫东
  • 20篇刘琳
  • 16篇李奎平
  • 16篇刘延亮
  • 14篇宁春林
  • 14篇高立宝
  • 12篇王辉武
  • 12篇王海员
  • 10篇李劳钰
  • 10篇杨洋
  • 8篇李安山
  • 8篇方越
  • 7篇李超
  • 7篇蒲书箴
  • 7篇乔方利
  • 7篇苏清磊
  • 5篇刘建军
  • 5篇吴伟
  • 4篇项宝强
  • 4篇段永亮

传媒

  • 27篇海洋科学进展
  • 6篇海洋学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极地研究
  • 2篇中国海洋学会...
  • 1篇宇航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湛江海洋大学...
  • 1篇海岸工程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2008年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10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2篇1997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孟加拉湾局地动力过程的季节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观测资料和理论模型,研究了孟加拉湾海表面高度的季节循环。结果表明,局地风应力旋度驱动的斜压Rossby波是孟加拉湾海表高度季节循环的主要控制因子,而孟加拉湾海底地形分布也影响了海表面高度的季节循环。受风应力旋度驱动的斜压Rossby波在短时间内就可以穿越孟加拉湾海盆,使得海洋温跃层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对Rossby波的响应,保证了上层海洋满足准静止的Sverdrup平衡。在夏季(冬季)西南(东北)季风驱动下,上层海洋分别在孟加拉湾北部和南部形成气旋(反气旋)式和反气旋(气旋)式环流。
高立宝于卫东
关键词:孟加拉湾
适用于深海浮标弹性紧绷式锚系的锚系性能监测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深海浮标弹性紧绷式锚系的锚系性能现场监测系统及方法,包括:待监测深海浮标弹性紧绷式锚系、锚系运动监测单元和上位机;待监测深海浮标弹性紧绷式锚系上设置若干监测节点,所述监测节点上安装所述锚系运动监测单...
苏清磊李超李安山李劳钰安珂宁春林于卫东方越刘琳
文献传递
上海示范区卫星遥感海洋环境监测系统被引量:4
2002年
上海示范区卫星遥感海洋环境监测系统是一套以地面卫星接收系统为基础、应用于上海示范区的海洋遥感环境监测应用系统。在发展相关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及资料同化技术的基础上 ,建立了完善可靠、可业务化运转的反演方法以及数值模式 ,提供海洋环境基本要素场的信息产品。该系统基于 Windows95 / 98/ NT平台 ,使用第四代软件开发语言 IDL 结合 FORTRAN、C++开发 ,使用 Net CDF数据存储格式。模式先进、功能强大、使用灵活、操作方便、系统稳定 。
刘海行潘增弟于卫东
关键词:卫星遥感海洋环境信息提取技术反演
适用于浮标码头测试时吊放回收的r形锚系与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浮标码头测试时吊放回收的r形锚系与方法,包括浮标、锚系绳、环状件、锚链、锚块和起吊绳,所述锚块设置于水底,通过锚链与环状件连接,所述浮标连接锚系绳的一端,所述锚系绳穿过环状件另一端固定于设置在码头上...
苏清磊李超宁春林李安山徐鑫强王为民李劳钰于卫东方越刘琳尹木兰王海员刘宝超段永亮杨光杨洋李奎平王辉武刘延亮高立宝
文献传递
南极绕极流的表层环流结构和能量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历史的表面漂流浮标资料研究了南极绕极流的平均结构、变化规律和能量特征。强劲的南极绕极流沿着纬向从西向东流动,并伴随着复杂多变的海洋锋面,主导着整个南大洋的海洋环流系统。首先,标准方差椭圆表明,阿加勒斯回流和东澳大利亚暖流是南极绕极流重要的流量补充。在南半球的冬季,南极绕极流的流速随着西风的增强而增强。在南极绕极流经向摆动的影响下,流核上的经向流速比纬向流速具有更加不稳定的特征。另外,南极绕极流从非洲南部开始自西向东逐渐减弱。其次,从能量的角度讨论了南极绕极流的细节特征。平均动能、扰动动能及其均方根在流核区域都很强,扰动动能和平均动能比值的趋势恰恰相反,强(弱)能量分布区域的涡旋耗散反而比较弱(强)。除了扰动动能和平均动能的比值之外,所有的能量形式都呈现了从西向东减弱的趋势。涡动耗散对南大洋北部的平均动能影响更大。
高立宝于卫东王海员
关键词:南极绕极流
特征线计算格式下共轭方程两种导出途径的比较被引量:2
2002年
共轭方程的导出是建立资料同化模型的关键,其导出方式有两种途径:AFD形式与FDA形式。在特征线计算格式基础上针对一类较广泛海洋动力控制方程分析了其两种共轭方程(AFD形式与FDA形式)之间的关系,并将理论结果应用于波谱共轭方程的讨论。
杨永增于卫东Olivier Talagrand
关键词:变分同化海浪谱
海浪-环流偶合理论及数值模式
乔方利夏长水杨永增马建陈显尧于卫东华锋
数值模拟是研究上层海洋动力过程和海洋环境要素预测预报的重要手段,但所有海洋数值模式都面临夏季所模拟的海洋表面海温过高、上混合层深度太浅的共性问题,其实质是上层海洋的垂直混合强度不够。由于受到理论发展和计算能力的限制,过去...
关键词:
关键词:气候影响
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的海冰偶极子及其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基于海冰历史资料的分析表明,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的海冰密集度分布在某些年份表现出反位相变化的特征,尤其以冬季最为明显。合成分析的结果表明这种偶极子型海冰异常可能对大气环流(气温和位势高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利用大气环流模式,在给定理想化的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偶极子型海冰异常的情况下,通过20个冬季(1-2月)大气环流模式的集合强迫试验,研究了大气环流对这种偶极子型海冰异常的响应特征,数值试验结果与基于观测资料的合成分析比较一致:低空气温对于偶极子型海冰强迫表现为比较明显的对称性响应,气温变化具有垂直斜压的结构,气温变化主要集中在低空;高空大气温度和各层的位势高度的变化均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特征,位势高度的变化具有垂直正压结构。参考已有的理论和模拟研究结果,指出高纬地区低空大气的温度变化受直接热力学调整过程的影响明显,对称性响应分量明显,而高层大气温度和各层的大气位势高度变化是由直接热力学调整和间接动力过程响应所共同控制,非对称分量占主导。
王冠琳刘琳于卫东
关键词: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大气环流
ENSO循环之中的海气相互响应——对次表层海温和大气旋度的资料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和联合环境数据分析中心(JEDAC)资料,分别定义了表征海洋和大气变异的风场涡度指数和温度场指数,对热带太平洋海域的极值曲面上的温度距平、850hPa风应力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气对海洋热力强迫的响应主要是Gill型,而大气又可以通过风应力旋度造成的Ekman抽吸作用来影响海洋,这种海气相互作用影响着ENSO循环的发展.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解释了二者在ENSO循环之中所起的作用,并从资料中验证了E1 Nino事件具有3—4年的循环周期.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ENSO的时滞振荡子和自然振荡子理论.
刘琳于卫东
关键词:ENSO海气相互作用
冬季热带印度洋季节内振荡的物理结构被引量:6
2009年
利用最新的卫星遥感资料、现场观测资料以及海-气通量再分析资料,采用延时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了冬季热带印度洋季节内振荡的物理结构。结果表明,季节内振荡的结构与原有认识不同,大气深对流中心(短波辐射极小值)和纬向西风极大值(潜热通量极大值)同位相,这种结构有利于海表温度对季节内振荡强迫产生显著的响应,与观测到的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的强季节内变化信号一致,也预示着海-气耦合对于热带印度洋季节内振荡具有重要影响。
李奎平于卫东李俐俐
关键词:季节内振荡海气相互作用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