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正斌

作品数:15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清远市科技计划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3篇细胞
  • 3篇颅脑
  • 3篇胶质
  • 3篇胶质瘤
  • 2篇血管
  • 2篇血肿
  • 2篇引流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手术治疗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重型
  • 2篇重型颅脑
  • 2篇外伤
  • 2篇细胞生成素
  • 2篇疗效
  • 2篇颅脑损伤
  • 2篇脑出血

机构

  • 6篇清远市人民医...
  • 5篇广州市第一人...
  • 4篇南华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15篇丁正斌
  • 6篇王岳华
  • 6篇全伟
  • 6篇曾敏敏
  • 5篇邓光策
  • 5篇侯文仲
  • 5篇姚兴军
  • 3篇吕建平
  • 3篇曹志恺
  • 3篇李国峰
  • 3篇周向阳
  • 2篇杨洪发
  • 2篇陈凡帆
  • 2篇钟文军
  • 2篇杨彬源
  • 2篇张昊
  • 1篇谢伟
  • 1篇李益民
  • 1篇罗冬冬
  • 1篇陈江宏

传媒

  • 4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吉林医学
  • 2篇求医问药(下...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医学信息(中...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疗程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EPO治疗组和生理盐水治疗组,每组分成短、中、长三个疗程,两组大鼠均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PO治疗组短、中、长疗程相应时间点分别腹腔注射EPO 3000 U/kg;生理盐水治疗组各时间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疗程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断头取脑制作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aspase-3,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EPO各疗程组神经功能相应地改善,而凋亡细胞与caspase-3表达均相应地减少,其中长疗程组减少最为显著,较中、短疗程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疗程的EPO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不完全相同,长疗程接近最佳疗程。
丁正斌全伟曹志恺吕建平杨彬源张昊陈凡帆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CASPASE-3
10例脑脓肿的诊断及治疗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总结10例脑脓肿的临床诊断及相关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10例脑脓肿中,2例行CT增强检查,8例行MRI增强扫描,1例应用罗氏芬联合甲硝唑治疗6周。4例行脓肿及包膜切除术,5例经CT定位或B超引导下行脓肿穿刺引流术,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4周。结果:1例复发,8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脑脓肿早期发现,采用适当方法,疗效较好。
丁正斌徐国祥姚兴军李国峰侯文仲王岳华邓光策曾敏敏
关键词:脑脓肿
异丙酚靶控输注应用于脑功能区手术术中唤醒的临床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异丙酚靶控输注应用于脑功能区手术术中唤醒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18例脑功能区占位性病变患者,采取异丙酚靶控输注,并实施术中唤醒,进行功能定位同时切除病灶。结果 18例均顺利经过术中唤醒全过程,平均唤醒时间为41.95±10.02min,从停麻醉药到完全清醒的时间为4.41±1.26min,术后均无功能障碍加重,且术后功能均较术前明显好转,病人术后无痛苦回忆,17例病人唤醒后发音清楚,1例发音不清但术后第二日自行好转。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应用于脑功能区手术术中唤醒,可保证在完全无痛的状态下做到准确定位,对正常脑功能的损伤较小,可谓此类患者理想的麻醉手段。
姚兴军王岳华李国峰丁正斌侯文仲邓光策曾敏敏
关键词:异丙酚靶控输注脑功能区术中唤醒麻醉
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对比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颅组(76例)和穿刺引流组(76例)。开颅组进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穿刺引流组进行微创血肿外引流术,两组均观察至患者出院,并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手术情况及住院期间并发症、预后情况,统计两组术前、出院时神经损伤情况及术前、术后1、3、7 d颅内压。结果穿刺引流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颅组(P<0.05),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开颅组(均P<0.05)。出院时,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较术前降低(均P<0.05),且穿刺引流组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开颅组(均P<0.05);出院时,两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相对各向异性(rFA)、各向异性(FA)值较术前升高(均P<0.05),且穿刺引流组rFA、FA高于开颅组(均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3、7 d颅内压逐渐降低(均P<0.05),且术后1、3、7 d两组间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住院期间,穿刺引流组总并发症发生率(5.26%)低于开颅组(15.79%,P<0.05);随访期间,穿刺引流组预后良好率(94.74%)高于开颅组(84.21%,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穿刺引流术均可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但穿刺引流术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神经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疗效较好。
周向阳丁正斌董昕蒋文武刘洪
关键词:穿刺引流术血肿清除术
早期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改善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8月~2006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脑外伤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以常规治疗为对照,进行随机双盲配对试验,观察神经节苷脂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伤后1周内给药,于用药前、用药后1周、2周、3周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表(MMSE)评分和临床观察。结果神经节苷脂组与常规治疗组对比发现用药后第2、3周MMSE评分显著升高(P<0.05)。3周后神经节苷脂组认知功能障碍完全康复率为91.41%,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56.00%(P<0.05)。结论早期应用神经节苷脂对改善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有较好疗效的。
黄柳军全伟丁正斌
关键词:神经节苷脂颅脑损伤认知功能障碍
胶质瘤中hsa-miR-20a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hsa-miR-20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正常脑组织和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miR-20a的表达情况;脂质体转染miR-20a模拟物后,通过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术观察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 (1)与正常脑组织相比,胶质瘤组织miR-20a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35);(2)胶质瘤组织恶性程度越高,miR-20a表达越高(P<0.001);(3)u251细胞转染miR-20a模拟物后,增殖能力明显加快,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P<0.001)。结论 miR-20a能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其高表达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姚兴军李伟王岳华丁正斌侯文仲曾敏敏邓光策张金柱杨洪发
关键词:胶质瘤细胞增殖
低级别胶质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65例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低级别胶质瘤显微外科治疗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65例低级别胶质瘤显微外科治疗回顾性分析,探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肿瘤生长部位、手术切除程度及个体化综合治疗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显微镜下病灶全切除31例,次全切除23例,11例大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结果:按WTO分类Ⅰ~Ⅱ级,星型细胞瘤37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1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3例,少枝胶质细胞瘤9例,少突星形细胞瘤3例,间变性胶质细胞瘤2例。随访1个月至3年,平均23个月,术后早期出现偏瘫6例,失语3例,术后随访3个月后,偏瘫3例、失语2例;46例术前有继发性癫痫病例,29例术后无癫痫发作,8例仍需服药,但癫痫发作明显减少,4例癫痫症状未见好转,5例失随访。结论:低级别胶质瘤是胶质瘤中预后相对较好的类型,显微外科可以提高术中对肿瘤边界的分辨及肿瘤的切除率,为下一步综合治疗提供可靠保障,对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骆锦标彭彪曹志恺全伟肖国才谢伟钟文军吕建平罗冬冬丁正斌
关键词:胶质瘤显微外科
胶质瘤组织中hsa-miR-106b的表达与功能的初步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hsa-miR-106b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可能起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12例脑外伤内减压切除正常脑组织患者和47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组织中hsa-miR-106b的表达。结果: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hsa-miR-106b基因扩增的△Ct值分别为2.96±1.08和7.21±1.96,正常脑组织中hsa-miR-106b表达明显高于胶质瘤组织(P=0.013);胶质瘤组织的恶性程度越高,hsa-miR-106b表达越高(P=0.003)。结论:hsa-miR-106b高表达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姚兴军杨洪发王岳华丁正斌侯文仲邓光策曾敏敏
关键词:胶质瘤
重型颅脑外伤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的最佳方式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肠外肠内营养序贯治疗)和对照组(完全肠外营养),治疗后对其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情况及相关指标进行评估与检测。结果治疗组在疗效与并发症减少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外伤后的早期正确的营养方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肠外肠内营养序贯治疗是一条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可达到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钟文军丁正斌全伟
关键词:颅脑外伤肠外肠内营养序贯治疗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线粒体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EPO治疗组3组,每组各10只。EPO治疗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EPO治疗组在缺血再灌注后1、24、48、60h腹腔注射EPO,剂量为3000U/kg(用生理盐水以1:1比例稀释),缺血再灌注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仅分离颈部动脉,动脉不做栓塞处理。缺血后72h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线粒体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Na^+-K^+-ATP酶活性、一氧化氮含量和免疫组化检测海马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EPO治疗组的神经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77.48±5.93)、超氧化物歧化酶[(96.91±8.66)μkat/g]、Na^+-K^+-ATP酶活性[(10.48±2.77)μkat/g]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44.47±17.35、(84.46±8.54)μkat/g、(7.37±2.87)μkat/g],线粒体丙二醛[(37.99±5.38)μmolg]、一氧化氮含量[(10.18±2.02)μmol/g]、Caspase-3阳性细胞数(66.31±8.09)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44.83±6.48)μmol/g、(12.12±2.14)μmol/g、74.90±7.42]。结论EPO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是保护神经细胞线粒体的功能,其核心是抑制线粒体跨膜电位的下降。
杨彬源全伟曹志恺丁正斌张昊陈凡帆吕建平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