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伟
-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2
-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D-DSA脑血管造影技术的影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研究并探讨三维(three-dimensional,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在脑血管病变中的影像质量控制方法,为提高3D-DSA脑血管造影的影像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6年6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脑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3D-DSA脑血管造影检查,并对患者3D-DSA的影像质量进行评价,根据3D-DSA的影像质量将患者分为影像质量优组、影像质量欠佳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实施3DDSA检测过程中的相关参数,对影响3D-DSA脑血管造影影像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3D-DSA脑血管造影检查后,在100例脑血管病变患者的3D-DSA影像图中,影像质量优共有68例,影像质量欠佳共32例(27例良、5例差)。将68例影像质量优的患者作为影像质量优组,32例影像质量欠佳的患者作为影像质量欠佳组,对两组患者的影像质量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经比较分析后可知,头颅运动、延迟时间、对比剂注入速率、对比剂充盈状态是导致3D-DSA影像质量欠佳的相关因素。结论 3D-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影像质量受到诸多因素影响,需针对相关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以提高3D-DSA脑血管造影的影像质量,从而提高3D-DSA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 丁志伟
- 关键词: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脑血管病变影像质量控制
- X线数字化影像技术的探讨与展望被引量:1
- 2009年
- 白树芳丁志伟
- 关键词:CR摄影技术放射科放射影像
- 旋转DSA技术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观察旋转DSA技术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5-01~2017-01就诊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10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旋转DSA技术进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诊治,对照组采用常规DSA造影技术进行诊治,比较两组成像质量及检测出左、右冠状动脉中段完全性闭塞的例数。结果应用旋转DSA技术诊治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可避免血管的重叠,能显示最佳的角度、分叉处的病变及冠脉血管的全貌,可观察冠脉血管的整体形态。对诊治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有很大的价值。结论旋转DSA技术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诊治过程中具有空间分辨率与图像分辨率较高的特点,可提供准确的病变信息,对介入手术的成功具有较大的帮助。
- 丁志伟
- 关键词:旋转DSA技术介入治疗
- 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介入治疗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取右股动脉 Seldinger 技术穿刺插管,用5F-Corbra 导管分别插至左、右颈总动脉造影,显示右侧颌内动脉远端有一形态不规则的肿瘤染色,随用4F-单弯管超选至颌内动脉起始段,用明胶海绵颗粒/条栓塞。结果栓塞24 h 后进行肿瘤手术切除,收到了术中出血少、术野清楚、有利于病变切除和降低手术风险的效果,为彻底切除肿瘤创造了条件。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栓塞术在鼻咽部肿瘤术前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贺晓斌李小龙贺宝艳员秀俐任常军贾军旗丁志伟宋有慧王明全王为真
- 关键词:鼻咽纤维血管瘤介入栓塞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 2004年
-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于1998~2003年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40~73岁.其中膕静脉以上血栓形成者4例,膕静脉以下血栓形成者19例,血栓形成病程为2~10 d,其中左下肢22例,双下肢1例,均以下肢肿胀、疼痛、持续加重就诊.全部经彩色B超及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确诊.
- 丁志伟李小龙贾军琪贺晓斌王为真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下肢肿胀静脉造影就诊彩色B超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07年
- 李小龙丁志伟贾军琪
-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医学影像血管影像血管造影机常规X线
- DSA脑血管造影影像质量探讨被引量:2
- 2012年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临床的X线摄影技术,是计算机与常规X线血管造影相结合的一种检查方法,它比传统血管造影检查简便、安全,可用于全身各处的血管造影检查。脑血管造影作为神经介入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正确的诊断及合理治疗。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
- 丁志伟
- 关键词:影像质量
- 步进技术在下肢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研究并探讨步进技术在下肢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下肢血管造影检查,对照组接受传统分段血管造影检查,观察组接受步进式血管造影检查,计算两种造影检查方法对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对比剂用量、曝光时间、摄片帧数、检查耗时、图像质量。结果两种血管造影检查对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00%,均可有效检出下肢血管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对比剂用量、曝光时间、摄片帧数、检查耗时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血管造影检查的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下肢血管病变实施血管造影检查时应用步进技术,在保证诊断准确性和图像质量的情况下,能有效减少检查耗时、对比剂用量及曝光时间,有利于减少对患者的辐射,提高安全系数。
- 丁志伟
- 关键词:下肢血管病变血管造影图像质量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脑动脉瘤患者30例,均行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本组患者中30个动脉瘤均能够通过MSCTA与DSA明确显示,两种影像学诊断方式测量脑动脉瘤瘤颈与瘤体大小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MSCTA在瘤内情况、瘤壁钙化、颅内位置确定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而在动脉瘤测量中操作也更方便简单。结论:MS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具有与DSA相同的确诊作用,操作更简单,图像显示效果也更好,能够有效应用与脑动脉瘤筛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丁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