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向东

作品数:23 被引量:129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细胞
  • 6篇肿瘤
  • 5篇血吸虫
  • 5篇吸虫
  • 5篇腺癌
  • 5篇内皮
  • 5篇内皮细胞
  • 5篇病理
  • 4篇原位
  • 4篇日本血吸虫
  • 4篇乳腺
  • 4篇乳腺癌
  • 4篇乳腺肿
  • 4篇乳腺肿瘤
  • 4篇特异
  • 4篇腺肿瘤
  • 4篇小鼠
  • 4篇病理学
  • 3篇血吸虫病
  • 3篇原位杂交

机构

  • 22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安徽医学高等...
  • 2篇安徽省黄山市...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黄山市人民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望江县...

作者

  • 23篇丁向东
  • 20篇吴强
  • 16篇杨枫
  • 7篇吴正升
  • 6篇汪渊
  • 6篇王红群
  • 6篇张晴
  • 5篇黄焰
  • 4篇左莉
  • 3篇汪露祥
  • 3篇胡向阳
  • 3篇董蕾
  • 3篇蒋振
  • 3篇吴献忠
  • 3篇张瑰红
  • 2篇薛花
  • 2篇方圣云
  • 2篇沈玉先
  • 1篇吴正祥
  • 1篇杨彩虹

传媒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医学教育探索

年份

  • 2篇2009
  • 10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子宫内膜、正常早孕和自然流产蜕膜组织中△Np63的表达
2008年
目的观察△Np63蛋白在自然流产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Np63在胚泡植入和早期妊娠维持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自然流产的蜕膜27例组织(其中胚胎停止发育23例、习惯性流产1例及不全流产3例),正常早孕蜕膜66例,非妊娠期子宫内膜组织57例(其中增生期33例,分泌期24例),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Np63的表达。结果△Np63广泛表达于腺上皮和间质细胞中。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中△Np63主要表达在腺上皮,蜕膜组织中△Np63在间质蜕膜细胞中的有较强的表达。流产组△Np63蛋白阳性率为55.6%,明显低于增生期的90.9%、分泌期的87.5%及正常早孕组的86.4%(P<0.05)。△Np63高表达率在分泌期组及流产组分别为16.7%和11.2%,明显低于增生期的63.6%和正常早孕组的57.6%(P<0.01)。结论△Np63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的生理周期变化,并与子宫内膜向早孕蜕膜组织转化及维持早孕关系密切。
郭宇雯吴强丁向东杨枫
关键词:△NP63分泌期蜕膜早孕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can)的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肺癌组织、15例良性肺疾病和5例正常肺组织中endocan的表达。结果endocan在肺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中的高表达率70.97%(44/62),良性肺疾病和正常肺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的高表达率5.00%(1/20),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endocan高表达率88.89%(32/36),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高表达率35.29%(6/17)(P<0.05);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胞质中endocan的高表达率为62.26%(33/53),且随分化程度降低而增高,高、中分化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胞质的高表达率11.11%(2/18),低于低分化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胞质的高表达率88.57%(31/35)(P<0.05)。而在小细胞肺癌组织细胞胞质中无表达。结论肺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endocan的表达增高与淋巴结转移有关;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胞质endocan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有关。
徐大林桂淑玉李永怀谢斌周青丁向东汪渊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肿瘤转移
AGR2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AGR2基因是一种与人类早期阶段前后位分化相关的基因,位于染色体7p21.3,编码一种分泌性蛋白质,是非洲爪蛙黏液腺基因XAG2(xenopus laevis anterior gradient-2)的人型同源物。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AGR2基因在人前列腺癌和乳腺癌中表达率增高,是与肿瘤分化、转移相关的基因。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王红群吴强黄焰丁向东吴正升沈玉先方圣云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癌组织肿瘤分化人前列腺癌非洲爪蛙
小鼠血吸虫病肝组织中ESM-1的表达及黄芪总苷对其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小鼠血吸虫病肝组织中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的变化及黄芪总苷(AST)对其影响。方法ICR小鼠120只随机分为AST高剂量(20mg/kg.d-1)组,AST低剂量(10mg/kg.d-1)组,阳性药(护肝片,540mg/kg.d-1)组、模型对照组,每只实验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30条,均于感染40d后以吡喹酮(500mg/kg.d-1)治疗2d。同时设30只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感染后6、10和14周末,每组随机处死10只小鼠,取肝脏组织作常规病理学检测并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ESM-1mRNA及蛋白。结果①抗ESM-1蛋白抗体在血吸虫肝病组织中的炎细胞、成纤维细胞、胆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肝细胞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ESM-1mR-NA主要在炎细胞、胆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肝细胞表达,成纤维细胞未检测出ESM-1mRNA;②10周和14周末AST两个剂量组ESM-1的蛋白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10周末AST高、低剂量组ESM-1mRNA阳性细胞计数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小鼠血吸虫病肝组织中,炎细胞可产生ESM-1,成纤维细胞可能存在ESM-1受体。ESM-1可能通过旁分泌作用参与血吸虫肝纤维化过程,黄芪总苷对ESM-1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抗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张岩平吴强丁向东左莉张晴王红群汪渊
关键词:内皮细胞
MMP-2、TIMP-2、HER-2及p38MAPK在卵巢浆液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 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 IM P-2)、HER-2、p38丝裂原蛋白激酶(p38M APK)在卵巢浆液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MM P-2、T IM P-2、HER-2、p38及其活化体p-p38在25例浆液性腺癌、7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和17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M P-2、T IM P-2和p38M APK表达阳性率及HER-2的过表达率在卵巢浆液性腺癌及交界性肿瘤中明显高于浆液性囊腺瘤(P<0.05);p38表达阳性率和MM P-2/T IM P-2随着卵巢恶性肿瘤的发展逐步提高(P<0.05),p-p38与肿瘤分期、大小、转移情况及患者年龄明显相关(P<0.05);MM P-2、HER-2和p-p38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两两相关(P<0.05)。结论HER-2、p38M APK、MM P-2和T IM P-2通路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p38M APK的磷酸化可能成为卵巢浆液性肿瘤恶化的分子指标及卵巢癌治疗的分子靶标之一。
高毅吴强丁向东杨枫
关键词:组织微阵列技术
miR-145在乳腺癌中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1
2009年
目的研究一种微小RNA(miR-145)在人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iR-145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乳腺癌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平台,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91例乳腺癌和38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包括21例纤维腺瘤,17例乳腺腺病)miR-145表达。结果乳腺癌miR-145高表达率较乳腺良性病变降低(31.9%和60.5%,P<0.01);乳腺癌miR-145高表达率与肿瘤腋淋巴结转移(P<0.01),TNM高分期(P<0.05),c-erbB-2过表达(P<0.01)状况均相关;乳腺癌miR-145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ER、PR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miR-145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一个潜在的乳腺癌分子标记物。
张晴吴正升张瑰红丁向东黄焰杨枫徐晓春吴强
关键词:乳腺肿瘤MIRNAMIR-145原位杂交
FOXP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研究FOXP3+淋巴细胞和FOXP3蛋白在人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平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2例浸润性乳腺癌和26例癌旁乳腺组织中FOXP3+淋巴细胞和FOXP3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间质浸润的FOXP3+淋巴细胞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32.7%vs7.7%,P<0.01);乳腺癌实质FOXP3蛋白阳性率也高于癌旁组织(52.2%vs7.7%,P<0.01);乳腺癌间质浸润的FOXP3+淋巴细胞数和癌实质FOXP3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05);乳腺癌间质浸润的FOXP3+淋巴细胞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pTNM分期和c-erbB-2过表达呈正相关;乳腺癌实质FOXP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乳腺癌间质浸润的FOXP3+淋巴细胞和乳腺癌实质FOXP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的预后无关(P>0.05)。结论FOXP3+淋巴细胞可能在乳腺癌的免疫逃逸中发挥一定作用;FOXP3表达异常可能与乳腺癌的转移关系密切;FOXP3可作为评估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一种潜在标记物。
黄焰张瑰红吴正升王红群丁向东张晴杨枫吴强
关键词:乳腺肿瘤CD4+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
乳腺癌组织中ESM-1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ESM-1 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平台,采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8例乳腺癌组织中ESM-1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ESM-1 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均有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2.6%和88.0%,两者呈正相关;存活5年以上者ESM-1蛋白的高表达率为74.4%,明显高于死亡组(44.4%),两者呈负相关,肿瘤直径〈2cm者ESM-1高表达率(41.6%)低于肿瘤直径2~5cm者(76.9%)。ESM-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ER。、PR、临床分期、淋巴结状况、患者年龄无关。结论ESM-1分子高表达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潜在标记。
刘从云吴正升张晴丁向东左莉汪渊张瑰红吴强
关键词:预后原位杂交
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ESM-1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关系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mRNA及其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cDNA探针原位杂交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及11例癌旁正常涎腺组织中ESM-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涎腺腺样囊性癌的ESM-1 mRNA及其蛋白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涎腺组织(P<0.01),与患者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侵犯神经无明显差异。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和正常涎腺组织中ESM-1 mRNA和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ESM-1分子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可能有关。
董蕾吴强胡向阳丁向东汪渊杨枫左莉
关键词:腺样囊性癌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原位杂交
70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与生物学行为。方法70例GIST,进行病理形态学分型及生物学行为分级。同时应用CD117、CD34、SMA、S-100等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1)70例GIST中,年龄3078岁,中位年龄57岁,直径0.320cm。梭形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和上皮样细胞型分别为41、17、12。70例GIST中,极低度侵袭危险性6例,低度侵袭危险性16例,中度侵袭危险性21例,高度侵袭危险性27例。(2)免疫组织化学标记,70例GIST中CD117、CD34、SMA、S-100表达率分别为87.1%、85.7%、65.7%和7.1%。结论GIST主要见于中老年人。CD117和/或CD34阳性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汪露祥吴强丁向东蒋振杨枫吴献忠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CD117CD34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