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陆力

作品数:60 被引量:163H指数:7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动脉
  • 19篇冠状
  • 19篇冠状动脉
  • 16篇心病
  • 16篇冠心病
  • 11篇介入
  • 8篇动脉造影
  • 8篇心肌
  • 8篇造影
  • 8篇内皮
  • 8篇冠状动脉造影
  • 7篇血浆
  • 7篇皮素
  • 7篇内皮素
  • 7篇介入治疗
  • 7篇冠状动脉介入
  • 6篇动脉介入治疗
  • 6篇心动过速
  • 6篇心肌梗死
  • 6篇冠状动脉介入...

机构

  • 55篇新乡医学院第...
  • 3篇新乡医学院
  • 3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省中医学...
  • 1篇郑州市第五人...
  • 1篇丰县人民医院

作者

  • 58篇黄陆力
  • 47篇张永春
  • 30篇李红军
  • 28篇张素荣
  • 19篇陈志刚
  • 18篇吕风华
  • 15篇袁宇
  • 11篇刘建恩
  • 8篇张卫国
  • 7篇刘建庄
  • 6篇黄正文
  • 5篇王丽娜
  • 5篇张俊彪
  • 5篇赵国安
  • 5篇刘辉
  • 4篇刘金铎
  • 4篇关慧灵
  • 3篇杨祖福
  • 3篇王学惠
  • 2篇张新中

传媒

  • 13篇新乡医学院学...
  • 5篇中国医师杂志
  • 3篇重庆医学
  • 3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临床医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医刊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9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冠状动脉病变25例
2001年
赵国安李素芬袁宇李红军黄正文张永春张素荣关慧玲吕风华刘建恩刘金铎黄陆力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
PCI对冠心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PCI对冠心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54例冠心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标准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术前、术后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心律失常变化。结果术后1周,54例患者46例室性心律失常消失或明显减少,8例变化不明显,总有效率85.2%,QTd明显减小。结论 PCI对冠心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陈志刚黄陆力张永春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机制。方法: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均服用β受体阻滞剂、硝酸脂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连服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甲襞微循环积分值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用药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86.67%,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达80.00%,与对照组(78.85%和69.23%)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治疗组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逆转心电图缺血变化,显著改善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张素荣陈志刚吕风华张永春李红军袁宇黄陆力张卫国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冠心病心绞痛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学
阿替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Q-T及Q-Tc离散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观察阿替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QT离散度 (QTd)和QTc离散度 (QTcd)的影响。方法  78例AMI分为对照组 32例 ,观察组加服阿替洛尔 46例 ,分别于入院d1、d3和治疗后第 1周、第 4周测定QTd、QTcd。结果  78例AMId1、d3测定的QTd、QTcd明显增高 ,服阿替洛尔后 4周观察组自身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QTd、QTcd明显缩短 (P<0 .0 0 1 ) ,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院内死亡率明显降低 (P <0 .0 1 )。结论 阿替洛尔可缩小AMI患者心肌复极化离散度 ,有利于AMI患者心肌电活动的一致性和稳定状态 ,AMI患者如无缓慢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 ,早期应用阿替洛尔有助于防治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事件的发生。
张素荣袁宇赵国安张永春李红军黄陆力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阿替洛尔
经食管心电生理与心内电生理测定房室传导功能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探讨经食管心电生理与心内电生理测定房室传导功能的差异程度。对 10 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 ,在接受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成功后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并在此后 1周内行经食管心电生理检查 ,分别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 ,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功能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刺激采用程控早搏刺激 (S1 S2 )法。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两种方法测定出的数据无显著差异 ,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明确了经食管心电生理检查房室传导功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张永春赵国安黄陆力刘建庄李红军吕风华袁宇
关键词:室上心动过速PSVT心电生理检查房室结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急性缺血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
2012年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及银杏叶提取物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雌性sD大鼠109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的方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心肌梗死模型组(A组,n=38)、银杏叶治疗组(B组,H=39)和假手术组(C组,I=32)。A组-M*t:L左冠状动脉前降支;B组术前30rain尾静脉注射银杏叶提取物2m∥kg;C组仅在前降支留置一松结,不结扎。各组再按术后观察时点(2h、6h、48h,7d)随机分为4个亚组。分别于各观察时点采集各亚组大鼠心脏标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CAM-1和IL-6的表达。结果(1)HE染色显示A组大鼠左心室前壁心外膜下心肌细胞数量减少,心肌问质充血、水肿、心肌纤维溶解、片状坏死,伴有多量炎性细胞浸润,坏死心肌范围超过心壁厚度的1/2以上,心内膜侧仍见大量存活心肌细胞;B组心肌损伤程度较A组减轻;C组大鼠左心室前壁心外膜下散在心肌间质充血、水肿,未见心肌细胞坏死。(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术后2h、6h、48h、7d各时间点A组ICAM-1(493.02±86.32、550.05±87.36、695.05.4-117.35、807.56±132.05)干口IL-6(153.02±26.32、179.05±28.36、185.35±37.05、161.18±31.05)、B组ICAM一1(434.83±,75.63、508.45±96.21、596.284-105.36、679.25±129.54)和IL-6蛋白含量(137.83±33.63、155.42±26.21、157.28±25.36、135.25±26.54)均高于C组的ICAM-1(310.59±82.31、330.27±80.32、320.95±81.36、341.84±82.35)和IL-6(87.59±22.31、97.27±26.32、93.95±19.36、91.84±2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观察时点1CAM-1�
黄陆力王崇军付庆林韩培立张新中刘永强王丽娜崔勤涛周朝元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心肌保护黏附分子白细胞介素-6
不同心脏起搏方法和部位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规律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右心房、心室刺激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规律及电生理特性。方法106例拟诊PSVT的患者,行右心房、心室的程序期前和分级递增刺激。分别统计不同心腔及刺激方法诱发PSVT的例数及相关电生理参数。结果106例患者均确诊为PSVT。单纯经心室分级递增刺激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其心房程序刺激的AH最大值(AHm ax)均短于心室分级递增刺激诱发AVNRT时的AH值(P<0.05)及心动过速时的AH值(AHSVT)。而同时经心室及心房刺激诱发的心动过速,其AHm ax长于AHSVT(P<0.05),而与刺激诱发AVNRT时A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VNRT经心室刺激明显低于心房刺激诱发率,心室分级递增刺激明显高于心室程序期前刺激诱发率,能够引起足够长AH值的刺激部位及方法均可诱发PSVT发作;全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在行心房期前刺激时AH值逐渐延长到一定程度后诱发AVRT。
张永春黄陆力李红军吕风华张卫国张素荣
经皮心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小儿PDA经皮心导管介入封堵术的疗效。方法对采取经皮心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PDA患儿8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比封堵前后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压变化,以及经皮心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PDA的成功率,以评价经皮心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PDA的疗效。结果 86例患儿采取经皮心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封堵后经造影或超声心动图检查,少量残余分流4例(占4.65%),微量残余分流10例(占11.62%);完全封堵72例(占83.72%);术后24 h超声心动图检查封堵成功86例,封堵成功率为100%。封堵后86例患儿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4.64±2.16)kPa、(1.39±1.09)kPa、(2.83±1.59)kPa]较封堵前[(6.87±3.23)kPa、(2.64±2.17)kPa、(4.71±2.76)kPa]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应用经皮心导管介入封堵方法治疗小儿PDA疗效肯定,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
黄陆力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先天性心脏病
盐酸氟西汀和氯丙咪嗪对血管性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副反应比较(英文)
2005年
背景:抑郁症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将这组特殊的抑郁症称为血管性抑郁。5-羟色胺选择性抑制剂对抑郁症状的改善已有确切效果,对血管性抑郁患者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目的:观察盐酸氟西汀和氯丙咪嗪对血管性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改善的差异,以及两者副反应的特征。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对象:2003-01/2004-12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连续门诊和住院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并根据Alexopoulos等犤1犦的临床定义来确定血管性抑郁,即在抑郁症首次发病前或发病时即存在心、脑血管病的证据。②在抑郁症首次发病前或发病时即存在心脑血管病的证据:CT 或M RI有阳性病灶。③年龄在70岁以下。④患者及家属对本实验知情,并同意参与。排除标准:①有药物过敏史。②有意识障碍及明显的痴呆症状者。③严重的心、肝、肾功能损害。④有严重精神障碍者。⑤有外伤、肿瘤、炎症或脱髓鞘等脑器质性病变者及既往有抑郁发作者。共收集符合上述标准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方法:两组患者在进行活血化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口服盐酸氟西汀20mg/d;对照组口服氯丙咪嗪,开始25m g/次.根据病情和耐受情况增至50~250m g/d,分3次服用;两组均治疗12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减分率>50%为显效;≥25%为有效,<25%为无效)对所有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4,6和12周分别进行抑郁改善程度的评定,同时记录用药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描述性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双侧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①两组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②两组治疗后抑郁改善情况比较。次要结局:两�
黄陆力
关键词:氟西汀氯米帕明血管性抑郁盐酸氟西汀氯丙咪嗪副反应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556例分析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评价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SCA)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5 5 6例SCA结果进行分析 ,对比冠状动脉狭窄与冠状动脉正常的部分临床特征 ,总结冠状动脉狭窄的病变情况 ,部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冠心病患者年龄较大 ,男性为多 ,病变依次累及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及左主干 ,多为单支病变 ,左主干病变最少 ,冠脉造影不良反应少见。结论 SC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冠心病以老年男性为多 ,多累及一支血管。
陈志刚袁宇吕风华李红军张永春黄陆力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冠心病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