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欠如

作品数:145 被引量:1,098H指数:19
供职机构: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2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9篇农业科学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4篇红壤
  • 51篇土壤
  • 41篇旱地
  • 23篇红壤旱地
  • 18篇坡耕地
  • 18篇花生
  • 18篇耕地
  • 17篇施肥
  • 16篇红壤坡耕地
  • 14篇有机碳
  • 14篇微生物
  • 13篇稻草覆盖
  • 13篇水稻
  • 13篇旱地红壤
  • 12篇团聚体
  • 11篇水稻土
  • 11篇丘陵
  • 10篇养分
  • 9篇丘陵红壤
  • 9篇红壤性

机构

  • 134篇江西省红壤研...
  • 17篇南京农业大学
  • 15篇南昌工程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江西农业大学
  • 5篇江西省山江湖...
  • 4篇江西省蚕桑茶...
  • 4篇江西省农业厅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赣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水利部南京水...
  • 2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江西省图书馆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45篇黄欠如
  • 69篇成艳红
  • 57篇武琳
  • 43篇钟义军
  • 41篇叶川
  • 40篇孙永明
  • 39篇黄尚书
  • 32篇张昆
  • 26篇章新亮
  • 22篇周利军
  • 17篇袁颖红
  • 14篇余喜初
  • 12篇熊国根
  • 11篇胡锋
  • 10篇贺湘逸
  • 9篇周际海
  • 9篇李大明
  • 9篇李辉信
  • 8篇熊春贵
  • 8篇吴艳

传媒

  • 15篇江西农业学报
  • 9篇土壤
  • 7篇土壤通报
  • 6篇土壤学报
  • 5篇水土保持学报
  • 5篇环境生态学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4篇环境科学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南昌工程学院...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江西农业科技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生态科学
  • 2篇作物研究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24
  • 8篇2023
  • 11篇2022
  • 14篇2021
  • 14篇2020
  • 8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7
  • 9篇2016
  • 6篇2015
  • 12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1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剂对旱地红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基于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研究改良剂(生物质炭、过氧化钙)对旱地红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CK、Ca(过氧化钙,1.72g/kg)、C(生物质炭,21.46g/kg)、C+Ca。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可溶性有机碳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前期(3d内)都增加较快,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随试验进行有所下降,配施效果优于单施。各处理可溶性有机氮在21d内缓慢增加;第21天时,C+Ca、Ca、C相比CK分别显著增加了62.1%,55.5%,40.9%;35d以后,配施(C+Ca)与单施过氧化钙(Ca)的效果显著优于单施生物质炭(C)和对照(CK)。120d培养期内,配施(C+Ca)处理能够明显提高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平均含量;微生物量碳的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为C+Ca>C>CK>Ca,微生物量氮的平均含量C+Ca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可溶性有机碳的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为C+Ca>Ca>C>CK,可溶性有机氮的平均含量C+Ca、Ca处理显著高于CK、C处理。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可溶性有机碳之间互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微生物量碳与可溶性有机氮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生物质炭和过氧化钙能有效提高旱地红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且生物质炭与过氧化钙配合施用更有助于土壤改良。
芮绍云袁颖红周际海刘贵军张文锋李丽黄欠如成艳红
关键词:改良剂旱地红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氮
啤酒大麦不同品种的吸肥特点以及产量和品质比较
1989年
本文研究比较了四个啤酒大麦品种的吸肥特点、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氮、磷、钾的吸收量,因品种和产量水平不同而不同,通麦5号磷、钾的吸收量相对较少而产量较高,说明其养分利用率高。拔节前N、P_2O_5、K_2O的吸收量分别占总吸收量的48.6~57.9%、26.7~32.0%和50.6~67.2%,由此可见,基肥的重要性。氮、磷、钾的吸收强度均以拔节期至齐穗期为最强。在拔节期约80%左右的养分都集中在叶和叶鞘中,以后逐渐向茎和穗部转移,至成热期,大多数氮和磷转移到籽粒,但多数钾仍滞留在茎杆中。品质分析表明矮早三和通麦5号能达到啤酒工业酿造要求。
鲍士旦徐光壁黄欠如史瑞和
关键词:啤酒大麦养分吸收量齐穗期啤酒工业春性
不同间作模式下木薯花生光合效率比较被引量:8
2012年
田间设置木薯和花生的不同间作措施处理,利用LI-6400光合仪测定不同处理的光合日变化。结果表明:①木薯、花生的生长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均为"单峰"型曲线,其中光合有效辐射(PAR)、田间CO_2浓度(Ca)呈开口向下曲线,大气相对湿度(RH)、大气温度(Ta)的日变化曲线则开口向上。②不同间作措施中,间作窄行并无绝对优势;间作宽行可保证作物产量,但其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均最低,不利于在缺水环境下推广;间作双行的WUE和CO_2利用效率最高,这在严重水分胁迫条件无疑是最优选择。③由统计分析可知,对花生和木薯净光合速率(Pn)影响显著的因子均为作物蒸腾速率(Tr)、胞间CO_2浓度(Ci)、气孔导度(Cond)和气孔限制值(Ls),其中Pn与Tr、Cond、Ls呈正相关,与Ci呈负相关。术薯、花生的"午休"现象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决定,其气孔机制是作物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_2浓度(Ci)双重起作用的结果,首先起作用的是Tr诱发的光抑制,之后气孔开关则是由Ci调控。
胡飞龙高倩圆焦加国黄欠如周静胡锋
关键词:木薯花生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不同母质发育及pH的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被引量:7
2021年
土壤母质和pH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变化的重要因素,以江西某地区一般农田为对象,共采集1392份0~20 cm表层土壤,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土壤母质和pH与土壤重金属Cr、Pb、Cd、As和Hg的相互关系,为农田土壤重金属管控及修复治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均较高,紫红色砂页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重金属均较低,而土壤pH较高,近代河湖冲积物发育的土壤pH和Cd含量较低,但土壤Hg和As含量偏高;土壤重金属在pH>7.5时含量最低,土壤Cr、Pb和Cd含量在pH<4.5时最高,土壤As在pH为5.5~6.5时含量最高,土壤Hg在pH为4.5~5.5时含量最高。土壤母质、pH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土壤重金属Cr、Cd和As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土壤Pb和Hg受土壤母质影响大,土壤Cr、Cd和As受土壤pH影响大。
林小兵张秋梅周利军王惠明刘晖黄欠如武琳
关键词:农田重金属土壤母质PH
木薯花生间作系统的生态稳定性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木薯花生间作模式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土壤含水量和pH等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①环境发生突变时,间作措施下化生三对环境变化抵抗力要优于纯作措施,体现出间作优势;突变结束后,纯作措施下花生的光合有效速率(Pn)恢复能力则更强,体现出纯作优势。②借助叶温模型的构建,创建间作优势度(intercroppingdominance,ID)这一概念,进而得出木薯花生间作模式的ID为+0.83%,说明术薯花生间作存有间作优势。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木薯花生间作无疑提高了水分保持效能,但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红壤的酸化。
胡飞龙高倩圆房静黄欠如周静胡锋
关键词:日全食间作叶温酸化
生物炭连续施用对旱地红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2023年
为揭示生物炭对于旱地红壤土壤改良的长期影响,通过连续8年的田间小区试验,设置3个试验处理:不施生物炭(CK)、750 kg·hm^(-2)生物炭(C1)和1500 kg·hm^(-2)生物炭(C2)。研究了生物炭连续施用对旱地红壤土壤理化性质、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的理化因子。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6个门类是所有处理的优势菌群;与CK相比,施用生物炭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 0.11~0.29个单位、碳氮比7.85%~8.21%和有机质8.70%~11.97%,而显著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10.57%~38.63%。主成分分析表明施用生物炭显著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组成(R=0.52,P=0.02);在门水平上,与CK处理相比,C1处理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24.73%,C2处理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39.03%,而C1处理的绿弯菌门显著低于CK,降幅为18.90%。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硝态氮(R~2=0.77,P<0.01)和pH(R~2=0.54,P<0.05)是细菌群落结构变异的主导性环境因子;细菌群落与环境因素相关性表明,优势菌群受土壤pH、有机质、溶解性有机碳、硝态氮、铵态氮和碳氮比的影响。综上,生物炭施用8年后对土壤环境因子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某些关键环境因子的改变驱动了土壤细菌群落的生态演替。
林小兵成艳红王斌强何绍浪黄尚书周际海蔡晓斌黄欠如
关键词:生物炭连续施用细菌群落结构
土地利用方式对江西红壤旱地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是表征土壤有机碳积累与质量的综合指标,可有效地反映人类活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本研究以未开垦的红壤荒地为对照,研究了3种土地利用方式(农地、茶园、果园)下0~40 cm土层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各土层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的大小均表现为农地>果园≈茶园>未开垦的红壤荒地,相比于未开垦的红壤荒地,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P<0.05)。(2)红壤旱地开垦利用均能显著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P<0.05),但在选取的3种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在0~10 cm土层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农地>果园≈茶园;在0~20cm土层表现为农地与茶园相当(P>0.05),与果园有显著差异(P<0.05);在20~40 cm土层3种不同土地方式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红壤荒地开垦利用能够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且农用地比果茶园效果更佳。
武琳黄尚书叶川钟义军黄欠如成艳红郑伟孙永明高蕊周莺
关键词:红壤旱地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
起垄栽培对土壤理化性质、粉葛生物量及其重金属镉富集的影响
2023年
为研究新余地区镉污染稻田治理方法,筛选稻田替代种植经济作物,以赣葛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2种栽培方式(平作、垄作),分析起垄栽培对土壤理化性质、镉含量、粉葛葛根产量、生物量及其对重金属镉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平作栽培相比,垄作栽培增加了粉葛块根产量(13.96%)和地上部生物量(7.02%)。垄作栽培增加了土壤pH、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全镉和有效态镉含量,增幅分别为7.34%、11.48%、0.97%、16.67%和8.00%。垄作栽培还提高了粉葛块根、葛渣、葛头和叶片中镉含量,分别增加了67.74%、52.24%、20.51%和5.43%,但减轻了葛粉、主藤和侧枝中镉含量,分别降低了20.00%、10.13%和3.54%。粉葛不同部位中镉含量表现为:侧枝>主藤>葛头>叶片>块根。综上,起垄栽培可改善土壤环境,提高粉葛产量和生物量,但有增加土壤和粉葛中镉含量的风险。
林小兵武琳刘少华张秋梅陈燕黄欠如周利军
关键词:粉葛起垄栽培稻田土壤生物量
搭架种植下粉葛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为明确搭架种植条件下粉葛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特征及其协同关系,促进粉葛搭架高效栽培技术的发展,于2019年12月份从江西省15个县(市、区)选取17个粉葛搭架种植基地共采集85株植株样品,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相关及...
何绍浪王斌强林小兵王馨悦成艳红张昆黄尚书钟义军孙永明黄欠如
关键词:粉葛农艺性状通径分析
文献传递
江西丘陵红壤开发要注重种草养畜
1997年
江西丘陵红壤开发要注重种草养畜●黄庆海贺湘逸黄欠如韩仁道江西丘陵区土地面积为116亿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63%。该区光、温充裕,水、土后备资源丰富,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是农林牧生产的一个主体地带。丘陵红壤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扩大耕地、调整农业结构...
黄庆海贺湘逸黄欠如韩仁道
关键词:丘陵红壤种草养畜红壤资源荒地资源草资源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