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彦
- 作品数:21 被引量:309H指数:10
- 供职机构:湖北省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 鄂东地区冰雹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 分析鄂东地区2003-2010年20个冰雹天气过程的天气雷达、灾情信息及NCEP再分析场资料,结果表明:鄂东地区雹暴主要以多单体为主,超级单体较少.雹暴主要有3种移动路径,即西北(偏北)移动路径、西南(偏南)、偏东移动路...
- 吴涛钟敏张家国黄小彦
- 关键词:冰雹过程雷达监测回波特征
- 文献传递
- 湖北省极端短时强降水MCS类型及特征分析被引量:26
- 2019年
- 重点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常规探空和地面中尺度观测等资料,在详细分析湖北省2008-2015年62例极端短时强降水中尺度对流系统演变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基础上,研究归纳了湖北省6类极端短时强降水MCS模态,其中包括4类线状(尾随层状云、平行层状云、后向扩建类、邻近层状云类)和2类非线状(涡旋状类和层状云环绕类)MCS模态。初步研究表明:(1)4类线状MCS的模态和环境风相对对流线分量的垂直分布与早期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非线状的涡旋状类MCS模态典型特征是大范围层状云降水包裹着螺旋式涡旋对流回波带,多形成于西南涡前切变线附近,主要与西南涡前鄂西山地平原过渡带边界层中尺度涡旋系统的触发和组织有关。(3)湖北省后向扩建类MCS常出现在山脉迎风坡一侧,与中尺度地形对冷池的阻挡、冷池对MCS的组织作用等有关。(4)涡旋状MCS持续时间较长、范围较大,而层状云环绕类MCS维持时间较短。
- 王珏张家国吴涛钟敏王珊珊周金莲黄小彦韩芳蓉王孝慈
- 关键词:雷达回波特征
- 湖北省雷电数据分析及其防护与研究重点
- <正>湖北省地处华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南北天气系统交互影响频繁,天气变化剧烈,一年四季均有雷暴发生,属多雷暴区。我省近六年来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数百人, 其中死亡123人,平均每年雷击死亡21人,财...
- 涂山山黄克俭黄小彦张红燕
- 湖北省雷电灾害特征分析
- <正>1.资料来源与处理依据中国气象局雷电防护管理办公室2000-2005年各年的《全国雷电灾害典型实例汇编》和2006 年湖北省气象局雷电灾害统计资料所提供的湖北雷电灾害资料,按地区、时间、行业、损害设施类型、直接经济...
- 黄小彦王学良李慧
- 2020年夏季鄂西南一次极端暴雨过程成因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2020年7月26日鄂西南出现了一次极端暴雨过程,建始县城区及附近乡镇在10 h内雨量超过250 mm,导致罕见山洪灾害。利用常规资料,结合地面加密自动站、多普勒天气雷达以及高分辨率EC再分析资料,分析该过程天气形势背景、中尺度环境,以及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理,揭示极端暴雨成因。结果表明:(1)中高纬度维持两槽一脊,低纬度副热带高压稳定且位置适中,是鄂西南强降水较长时间维持的有利条件;(2)冷空气侵入四川盆地导致西南涡发展,涡前西南暖湿气流加强,加上鄂西南地形辐合抬升作用,形成深厚正涡度柱和强烈垂直上升运动,是导致极端暴雨产生的重要原因;(3)建始县附近先后经历了后向传播型(BB-QS)及涡旋型(VS)两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影响,而“倒喇叭口”地形导致雷暴冷池逆流并与环境风形成稳定的中尺度辐合上升运动,是极端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形成的关键因素。
- 罗菊英张家国许冠宇黄小彦章翠红
- 关键词:极端暴雨中尺度系统地形
- 湖北省雷电数据分析及其防护与研究重点
- 本文利用湖北省2006年闪电定位网观测资料,通过跟往年各项数据对比,分析了全省全年17个地市雷电时空分布规律以及雷电强度特征,总结出近几年湖北省雷电灾害发生的特点,旨在为全省防雷减灾工作
- 涂山山黄克俭黄小彦
- 文献传递
- 2000~2006年湖北省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27
- 2008年
- 采用中国气象局2000~2005年《全国雷电灾害典型实例汇编》资料和湖北省气象局2006年全省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分析了湖北省雷电灾害次数、直接经济损失、伤亡人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行业分布特征、设施类型特征和城乡差异等。结果表明,湖北省雷电灾害次数、直接经济损失、伤亡人数及其密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鄂东、鄂西各项指标最高;湖北省年雷电灾害次数总体呈上升趋势,雷电灾害次数月分布呈双峰型,与其雷暴日数的月分布基本一致;电力业遭受的雷电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最大,仓储业雷电灾害单次平均直接经济损失最高;弱电设备的雷电灾害次数最多,强电设备的雷电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最大。农村雷击伤亡人数高达92.3%,特别值得关注。
- 黄小彦王学良李慧
- 关键词:雷电灾害伤亡人数经济损失
- 长江中游地区极端降水主要天气系统类型分析被引量:38
- 2018年
- 利用2008—2015年5—9月湖北省60例极端降水过程常规观测和物理量资料及中尺度观测资料,主要应用天气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降水过程影响天气系统的演变机制、热力动力特征及强降水形成及维持原因,归纳出长江中游地区极端降水天气类型主要有锋面气旋、西南涡切变、西南涡-东北气旋、暖倒槽和登陆台风5类,其中前两类是最主要的极端降水类型。同时,指出不同天气类型控制下天气预报要关注的重点:(1)在锋面气旋类中,江淮气旋的发展是梅雨锋上重要的扰动系统,但梅雨期因冷空气势力弱江淮气旋并不强烈,分析时很容易忽视;(2)在西南涡切变类中,西南涡、新生涡和低空急流是梅雨锋切变线上重要的扰动系统,降水落区的差异与不同扰动系统的影响有关;(3)西南涡-东北气旋类降水落区一般位于两个系统结合部位,且极端降水绝大部分仅出现在梅雨锋西部;(4)暖倒槽类主要是局地极端降水,降水落区大多位于鄂西山地-江汉平原西部间过渡带。(5)登陆台风与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并形成稳定的有利形势,加上特殊地形作用,是强降水得到发展和维持的主要原因。
- 张家国王珏吴涛周金莲钟敏王珊珊黄小彦李双君韩芳蓉王孝慈
- 关键词:极端降水天气尺度系统锋面气旋
- 2006—2007年湖北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31
- 2008年
- 采用湖北不同地理位置的13个雷击探测仪组成的闪电监测定位系统获取的2006年3月至2008年2月的云地闪电资料,从闪电的极性分布、日变化、月变化、强度、闪电密度等方面研究了湖北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云地闪电中负闪电占闪电总数的96.3%,平均闪电强度32.33kA;正闪电占闪电总数的3.7%,平均闪电强度42.24kA;闪电频次的日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单谷型,一日中,最大值出现在15-16时,最小值在09-10时;一年中,4-8月闪电次数占全年闪电总数的96.7%,其中7-8月闪电次数最多;正、负闪电的强度主要集中在10~45kA,80%以上闪电强度不大于45kA,100kA以下的闪电次数约占闪电总数的98.6%;闪电密度分布呈明显的地域性差异,鄂东南的嘉鱼、咸宁、黄石、鄂州一带为闪电高密度区,鄂西的远安、宜昌、枝江一带为闪电次高密度区,两个闪电高密度区基本上都发生在山区与丘陵、平原交接地带。
- 王学良黄小彦刘学春王海军涂山山
- 关键词:云地闪电闪电强度闪电密度
- 大别山西侧极端降水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构与传播特征被引量:47
- 2015年
- 2012年7月12—13日中国鄂东北连续2 d出现特大暴雨,过程最大总雨量达600 mm。重点利用卫星、雷达和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等,分析了7月12日大别山西南侧极端强降水型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过程、结构和传播特征等。研究表明:(1)鄂东北特大暴雨是由一个向后传播-准静态α中尺度强对流系统(后向建立中尺度对流系统)产生的。(2)该类型中尺度对流系统频发于鄂东北地区,与鄂东北东侧大别山脉对雷暴冷池的阻挡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大别山山脉对雷暴冷池的阻挡导致冷空气在山前堆积并形成回流,回流使中尺度对流系统传播由向下风方转为向上风方。(3)向后传播方式演变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因少动或因列车效应明显,常在山前一定距离内产生极端强降水。(4)雷暴冷池向上风方运动导致对流单体向后向传播,是指状对流云团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 张家国周金莲谌伟张蒙蒙黄小彦牛奔
- 关键词:极端强降水地形锋前暖区